形成性考核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认为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持该观点的学者是( )
A.皮亚杰
B.普莱尔
C.吴伟士
D.施太伦
2.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 岁-1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吸吮
4.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5.观察学习是指( )
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
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
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6.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 )
A.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
B.反抗父母的控制和过度保护
C.要求精神自主和人格的独立
D.要求社会地位的优越
7.社会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这个时期称为( )
A.同一性确立期
B.心理代偿期
C.危机处理期
D.延缓偿付期
8.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
B.训练决定机体成熟
C.训练是机体成熟的前提条件
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
10.童年期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发展
A.掌握守恒、思维可逆性、概括能力的发展
B.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C.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脱自我中心化、思维类型过渡
D.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11.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 个过程叫( )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12.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个阶段。
A.2
B.3
C.4
D.5
13.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B.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C.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D.成熟、经验、同化、顺应
14.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
A.力比多发挥作用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15.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品质
16.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17.对于 2-4 个月的婴儿见到熟人与陌生人都会微笑,这属于( )
A.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反射性微笑
18.青年期自我概念的特点( )
A.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B.自我概念从整合性转变成分离性
C.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趋同化
D.自我概念更加取决于他人的影响
19.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 )
A.8个月
B.1岁左右
C.2岁左右
D.3岁左右
20.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
A.2岁
B.6个月
C.1岁
D.3个月
21.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成熟
B.经验
C.同化
D.社会环境
22.处于前运算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的可逆性
D.掌握守恒
23.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
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
D.环境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4.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两种形式进行的。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25.幼儿记忆的特点有( )
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D.词语记忆占主导地位
26.消极的依恋类型包括( )
A.安全型依恋
B.亲子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回避型依恋
27.12个月之前的婴儿的记忆以()为主
A.表现记忆
B.情绪记忆
C.词语记忆
D.动作记忆
28.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
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
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29.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 )
A.视觉复述
B.特征定位
C.归类
D.系列化
30.幼儿期儿童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A.对话语的发展
B.连贯语的发展
C.独白语的发展
D.情境语的发展
形成性考核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W 詹姆斯
B.H 艾宾浩斯
C.W .冯特
D.S ·弗洛伊德
2.“心理学的任务 ,在于查明 S 和 R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学说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 ) 阶段。
A.知觉
B.思维萌芽
C.思维
D.意识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
A.感受器
B.神经系统
C.反射弧
D.神经细胞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
A.小脑
B.脑干网状结构
C.丘脑
D.下丘脑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 )
A.下丘脑
B.脑干
C.上丘脑
D.小脑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
A.小脑
B.间脑
C.大脑
D.脑干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
A.植物神经
B.运动神经
C.中间神经
D.感觉神经
13.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联觉
14.声音的音色主要由声波()决定的。
A.频率
B.波形
C.强度
D.音调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剌激是频率( )赫兹的声波。
A.200-20000
B.1000-4000
C.16-20000
D.1000-5000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
A.恒常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
A.正后像
B.互补现象
C.负后像
D.彩色对比
20.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
A.双极细胞
B.边缘细胞
C.杆体细胞
D.锥体细胞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知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B.意志是需要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行为
C.人格可以通过心理过程得到表现
D.情感属于心理过程
22.心理过程包括( )
A.意志过程
B.认知过程
C.注意过程
D.情感过程
23.神经元具有( )的功能。
A.接受剌激
B.传递信息
C.放大信息
D.缩小信息
24.脑干包括( )
A.丘脑
B.延脑
C.脑桥
D.中脑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对 1000-4000 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B.人耳对 16-20000 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C.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波的听觉
D.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低频声波的听觉
26.关于色盲,正确的说法是 ( )
A.色盲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B.女性色盲比男性色盲多
C.色盲患者一般也能 “辨认” 颜色
D.男性色盲比女性色盲多
27.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是( )
A.视觉比触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高
B.听觉比触觉估计时间准确度高
C.生物钟是人们估计时间的重要依据
D.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时间知觉
28.错觉的特点包括( )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B.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克服的
D.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29.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这是( )
A.同时对比现象
B.相继对比现象
C.彩色对比现象
D.感觉适应现象
30.由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错觉包括( )。
A.线条长短的错觉
B.视听错觉
C.面积大小的错觉
D.形重错觉
形成性考核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反映的是人格的(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反映的是人格的(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3.人格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 )的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A.我是谁
B.自我价值
C.安全感
D.自我成长
4.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其所运营的防御机制是( )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形成
D.投射
5.霍尼所说的( )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别人所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
A.真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现实自我
D.概念自我
6.根据霍尼的理论,在( )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A.真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现实自我
D.期望自我
7.在荣格的意识三层次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 )
A.本我
B.个体潜意识
C.自我
D.集体潜意识
8.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变得( )
A.羞怯自卑
B.冷漠多疑
C.孤独悲观
D.被动焦虑
9.根据荣格的理论,( )是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
A.面具
B.意识
C.自性
D.阴影
10.自卑与心理补偿是( )的观点。
A.沙利文
B.荣格
C.阿德勒
D.霍尼
11.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 )。
A.内疚感
B.自卑感
C.孤独感
D.停滞感
12.根据卡特尔的理论,在根源特质中,( )是由遗传决定的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
A.能力特质
B.气质特质
C.成就特质
D.动力特质
1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 )
A.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B.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C.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D.表面特质和中心特质
14.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
A.注重合作
B.乐观的态度
C.为人亲和
D.独立思考
15.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A.科斯塔
B.W.奥尔波特
C.卡特尔
D.H.奥尔波特
16.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
A.素质焦虑
B.存在焦虑
C.情境焦虑
D.新异焦虑
17.在人格适应方面,罗杰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 )。
A.自我一致性
B.个人成长性
C.自我学习性
D.协调发展性
18.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 )的方式存在。
A.图片
B.图式
C.符号
D.概念
19.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 )
A.个体解释世界的方式
B.个体的知觉风格
C.个体识别世界的不同方式
D.个体的表征方式
20.认知心理学家对“原型”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利用原型,可以( )
A.总结事物的重要特征
B.组织关系复杂的任务
C.快速的完成判断
D.优化心理活动的记载方式
21.人格的特性包括( )
A.独特性
B.统合性
C.稳定性
D.功能性
22.人格的独特性包含的两层含义是指( )
A.统合性
B.典型性
C.功能性
D.差异性
23.以下关于人格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
A.人格的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B.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C.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及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都可以成为其人格特征
D.人格的内在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各种适应困难
24.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霍尼将自我分为( )
A.期望自我
B.理想自我
C.真实自我
D.现实自我
25.荣格认为“情结”的形成与( )有关。
A.特殊的经验
B.防御的失败
C.强烈的冲突
D.童年的创伤
26.弗洛姆认为,可以通过( )实现积极地自由
A.发展社会兴趣
B.有意义的工作
C.创造性的爱
D.不断自我完善
27.卡特尔的理论中,根源特质包括( )
A.能力特质
B.气质特质
C.成就特质
D.动力特质
28.大五人格模型理论中,人格五因素包括( )
A.神经质(N)
B.开放性(O)
C.外倾性(E)
D.宜人性(A)
29.以下对 A 型人格者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
A.有更强的获取成就的竞争性
B.有更强的时间紧迫感
C.对挫折情境更易接纳和包容
D.易患心血管疾病
30.人格具有稳定性,主要表现为( )
A.对环境的适应性
B.人格一旦形成,难以改变
C.跨情景的持续性
D.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