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给予处分。
A.监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察机关
D.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2.按照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的不同,将行政决策分为()
A.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B. 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C.理性决策和追踪决策
D.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3.在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是()
A.内阁
B.议会
C.总统
D.委员会
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5.行政执行的主体是()
A.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
B.公民
C.司法机关
D. 立法机关
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6.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美国
7.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0.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
11.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韦伯
12.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康有为,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3.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1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埃及,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1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
16. 如何正确地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形成性考核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
A.追踪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案
D.应变方案
2.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3. 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县级预算
B.市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中央预算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
A. 确定评估对象
B.选择评估标准
C.明确评估目的
D.培训工作人员
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6.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7.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
8.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9.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的。
10.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11.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12.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13.伍德罗 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政治与行政》,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14.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5.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
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
16.论述当代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形成性考核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它是公共组织机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2.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3.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管理五项职能
B.官僚制度理论
C.14条管理原则
D.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
4.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5.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的是法约尔。
7.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8.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9.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社会主宰者”的角色。
10.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1.行政区划应该以有效管理为原则,地域不应该过大,人口不宜过多。
12.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正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大;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小。
13.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相结合,社会监督如果没有权力体系监督为保障,那将是极为脆弱的。
14.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5.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
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
16.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形成性考核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菲德勒
C.伍德沃德
D.西蒙
2.下面对目标管理的概述那一条是错误的:
A.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B.以工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C.以效率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D.以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3.行政方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组织的()问题
A.效率
B.技术
C.成本
D.管理
4.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5.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实施阶段
B.准备阶段
C.协调阶段
D.总结阶段
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6.简化工作理论是管理学家英格森于1933年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7.行政领导责任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四种。
8.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9.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亲属回避和任职回避。
10.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11.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意见。
12.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3.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组织效率,亦称机械效率。
14.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15.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检查偏差。
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
16.简述雷格斯过渡型社会行政模式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