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
题量: 40 满分: 100
一. 单选题(共20题,50分)
1. (单选题, 2.5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经验论哲学
2. (单选题, 2.5分)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3. (单选题, 2.5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单选题, 2.5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
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5. (单选题, 2.5分)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6. (单选题, 2.5分) 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
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
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
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7. (单选题, 2.5分)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8. (单选题, 2.5分)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 (单选题, 2.5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10. (单选题, 2.5分)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11. (单选题, 2.5分)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2. (单选题, 2.5分)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3. (单选题, 2.5分) 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
A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
14. (单选题, 2.5分)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A
劳动时间决定
B
劳动质量决定
C
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决定
D
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15. (单选题, 2.5分)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 )。
A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结果
B
工业吸收的人口绝对减少的结果
C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D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16. (单选题, 2.5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
D
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17. (单选题, 2.5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
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 (单选题, 2.5分) 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9. (单选题, 2.5分)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0. (单选题, 2.5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二. 多选题(共10题,25分)
21. (多选题, 2.5分)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22. (多选题, 2.5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3. (多选题, 2.5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4. (多选题, 2.5分)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5. (多选题, 2.5分)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6. (多选题, 2.5分)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
A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
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
27. (多选题, 2.5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 )。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8. (多选题, 2.5分)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
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
为商品输出开路
C
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
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29. (多选题, 2.5分)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30. (多选题, 2.5分)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三. 判断题(共10题,25分)
31. (判断题, 2.5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费尔巴哈哲学加黑格尔哲学。( )
A
对
B
错
32. (判断题, 2.5分) 人类社会复杂多变,但本质上也是统一于物质的。( )
A
对
B
错
33. (判断题, 2.5分) 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
A
对
B
错
34. (判断题, 2.5分) 感性认识不可靠,所以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
A
对
B
错
35. (判断题, 2.5分) 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其他关系都受其支配和制约。( )
A
对
B
错
36. (判断题, 2.5分) 阶级冲突根源于政治立场的不同。( )
A
对
B
错
37. (判断题, 2.5分)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物物交换,体现的是物与物的关系。( )
A
对
B
错
38. (判断题, 2.5分) 工资关系表面掩盖.但实质体现了剥削。( )
A
对
B
错
39. (判断题, 2.5分) 通过贱买贵卖,资本家赚到了利润,这表明资本在流通中产生了剩余价值。( )
A
对
B
错
40. (判断题, 2.5分) 国家垄断资本的出现,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产生了根本质变。( )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