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 )。
A.刑讯逼供
B.十字形证明
C.决斗
D.司法认知
2.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证据制度是( )。
A.法定证据制度
B.神示证据制度
C.神誓法
D.神判法
3.最早规定自由心证原则的刑事诉讼法典是( )。
A.德国刑诉法典
B.法国刑诉法典
C.意大利刑诉法典
D.奥地利刑诉法典
4.下述各项中不属于证据的基本属性的是( )。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排他性
5.水审、火审主要存在于( )之下。
A.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形式证据制度
D.神示证据制度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这一规定体现了( )。
A.直接言词原则
B.证据裁判原则
C.自由心证原则
D.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7.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最早生产于(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8.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被称为( )。
A.法定证据制度
B.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C.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9.证据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A.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
B.实证的研究方法
C.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方法
D.唯物辩证法
10.我国的诉讼制度是( )的诉讼制度。
A.分权主义
B.纠问式
C.职权主义
D.混合式
11.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证据的( )
A.客观真实性
B.合法性
C.关联性
D.合理性
12.在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上表述正确的有( )。
A.诉讼制度从属于证据制度
B.诉讼制度决定于证据制度
C.证据制度从属于诉讼制度
D.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
13.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证据制度是( )。
A.纠问式
B.弹劾式
C.法定证据制度
D.形式证据制度
14.属于我国古代“五声听讼”内容的有( )。
A.辞听
B.气听
C.色听
D.耳听
15.下列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论中,正确的是( )。
A.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B.法定证据制度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C.法定证据制度提高了法官的合理自由裁量权
D.法定证据制度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16.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 )。
A.证明对象
B.证明标准
C.犯罪的概念
D.推定
17.属于神示证据制度内容的是( )。
A.水审
B.刑讯逼供
C.决斗
D.神誓法
18.在神示证据制度下,所采用的证明方式有:( )。
A.神誓
B.水审
C.火审
D.决斗
19.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理性
B.良心
C.内心确信
D.证据规
20.我国古代刑讯的施用对象是( )。
A.法官
B.被告人
C.控告人
D.证人
21.原始社会就有证据制度了。
22.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
23.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口供主义和刑讯逼供。
24.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
25.决斗属于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在审理的过程中,甲在供述了盗窃罪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犯有强奸罪。甲对乙犯强奸罪的揭发属于( )。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B.证人证言
C.当事人陈述
D.口供和证言
2.物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者( )。
A.工具
B.痕迹
C.票据
D.枪支
3.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都是( )。
A.言词证据
B.实物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4.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 )。
A.被告
B.原告
C.被害人
D.证人
5.不能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 )。
A.直接证据
B.原始证据
C.间接证据
D.实物证据
6.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的,又屑原始证据的,又屑有罪证据的有( )。
A.听犯罪嫌疑人讲述杀人全过程的证人作的证言
B.认定案发地的勘验笔录
C.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
D.被告人的有罪供述
7.被告人供述一般都是( )。
A.传来证据
B.间接证据
C.直接证据
D.辩护证据
8.法定的证据种类是法律按照证据事实的,( )对证据所作的具体分类。
A.特点
B.来源
C.表现形式
D.本质属性
9.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辩解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 )。
A.直接证据
B.原始证据
C.本证
D.言词证据
10.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 )与传来证据。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实物证据
11.当事人的陈述包括( )。
A.被害人陈述
B.被告陈述
C.犯罪嫌疑人供述
D.原告陈述
12.视听资料同时具有下列哪些证据的部分特征?( )。
A.证人证言
B.当事人陈述
C.物证
D.书证
13.下列各项中,可能成为实物证据的有( )。
A.口供
B.视听资料
C.书证
D.被害人陈述
14.债权人甲以借条证明他与债务人乙之间存在借贷法律关系,此借条属于( )。
A.直接证据
B.本证
C.反证
D.书证
15.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证明被告人有罪并应从重处罚的证据,都是( )。
A.原始证据
B.有罪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16.在一起水上浮尸案的现场,侦查人员发现—封遗书,根据遗书记载的内容,侦查人员查出死者的家庭,身份。同时,又根据笔迹鉴定查明遗书确实是死者所写。本案中的遗书属于( )。
A.书证
B.物证
C.实物证据
D.言词证据
17.甲借给乙5万元钱,但没有借条。后甲用录音机录下了乙在打给甲的电话中承认欠甲5万元钱的对话,该录音带属于( )。
A.当事人陈述
B.视听资料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18.在著作权侵权案中,盗版书籍属于( )。
A.书证
B.视听资料
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
19.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 )。
A.物证
B.人证
C.书证
D.视听资料
20.在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 )。
A.当事人选任
B.自我推荐
C.司法机关指派
D.司法机关聘请
21.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22.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原始出处的证据。
23.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减轻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据,都是无罪证据。
24.证据的性质是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
25.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在证据分类上同属人证。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 )是指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2.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这里所说的法律( )。
A.是实体法
B.是程序法
C.不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D.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3.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优势证据
B.排除合理怀疑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D.合理根据
4.( )是指运用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结果,特别是指司法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心态。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5.侦查实验笔录应当归于( )。
A.勘验、检查笔录
B.鉴定结论
C.当事人陈述
D.物证
6.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 )。
A.古罗马法时代
B.石器时代
C.近现代
D.中国古代
7.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优势证据
B.排除合理怀疑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D.合理根据
8.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是由( )承担。
A.原告
B.被告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9.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 )。
A.神示证明制度
B.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C.法定证明制度
D.无罪推定证明制度
10.证明的主体是( )。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诉讼义务
D.诉讼权利
11.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使用基本一致的证明标准,即( )。
A.案件事实清楚
B.证据确实、充分
C.有法律依据
D.实事求是
12.根据证明对象所属领域不同,可以将证明分为( )。
A.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B.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C.自由证明
D.严格证明
13.我国关于证明责任性质的见解主要有( )。
A.权利说
B.义务说
C.承担说
D.责任说
14.证明对象是( )。
A.诉讼主体
B.诉讼客体
C.案件事实
D.证明范围
15.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 )。
A.调取
B.当事人提供
C.询问
D.讯问
16.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包括( )。
A.行政机关采取的证据保全
B.公证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C.人民法院应申请采取的证据保全
D.公安机关采取的诉讼保全
17.证明方法包括( )。
A.逻辑推理
B.司法认知
C.推理
D.指认
18.实物证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 )等方式进行的。
A.勘验
B.扣押
C.调取
D.查封
19.询问是指对( )。
A.对犯罪嫌疑人的审问
B.对刑事被告人的审问
C.对刑事被害人的问话
D.对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问话
20.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 )。
A.被害人所在的单位
B.被害人的住处
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的地点
21.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明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2.证据保全可以分为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全。
23.在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24.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被告人自己承担。
25.收集证据是办案的必经阶段,也是完成证明任务、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与前提。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 )。
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一律不得作为答案的根据
2.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 )。
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
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
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是原物
3.《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 )。
A.公安司法机关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
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在于( )。
A.督促执法机关守法
B.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C.保障当事人的安全
D.制止警察的取证行为
5.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优势证据
B.排除合理怀疑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D.合理根据
6.推定有利于( )。
A.法院质证
B.证人作证
C.审查判断证据
D.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7.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 )。
A.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
B.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
C.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D.未经人民法院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
8.无罪推定的内核是( )。
A.判决前,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B.诉讼中,任何人可以被称为罪犯
C.判决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D.判决后,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
9.下列哪些不属于证明的构成环节( )。
A.证明标准
B.证明责任
C.证据
D.证明主体
10.本证与反证的划分同( )基本一致,但却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二者不能混淆。
A.间接证据的收集
B.举证责任的分担
C.证据的分类
D.物证的特征
11.审查判断物证的一般方法是 ( )。
A.辨认
B.鉴定
C.比较验证
D.交叉询问
12.下列关于当事人自认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只能发生于诉讼过程中
B.是对不利于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
C.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
D.对所有的事实都适用
13.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 )。
A.自然科学定律
B.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C.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D.众所周知的事实
14.下列关于当事人承认的陈述,正确的是( )。
A.是对不利事实的承认
B.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
C.只能发生于诉讼过程中
D.以一定的事实主张为前提
15.下列属于程序法事实的有( )。
A.情节事实
B.回避的事实
C.正当防卫的事实
D.管辖的事实
16.下列关于当事人承认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只能发生于诉讼过程中
B.是对不利事实的承认
C.以一定的事实主张为前提
D.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
17.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无需举证的事实包括:( )
A.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B.众所周知的事实
C.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事实
D.公证的事实
18.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
A.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认可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
B.推定应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相连
C.推定—既可以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以按经验规则进行
D.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
19.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主要在于( )。
A.督促执法机关守法
B.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C.保障当事人的安全
D.制止警察的非法取证行为
20.证据规则的功能有( )。
A.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功能
B.侧重保护其他社会价值的功能
C.兼有发现真实和保护人权的功能
D.追求诉讼效率的功能
21.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法院。
22.事实推定是指法律上没有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习惯上运用的推定。
23.在民事诉讼中,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24.推定即是假定和拟制。
25.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对某些事实可以无须证明就认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