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学期(高起本:1809-2103、专升本/高起专:2103)《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技术》在线作业-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在下面的叙述中哪一个不是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 ( )
A.问题分解
B.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C.结构化程序设计
D.确定逻辑模型
2.增量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 。
A.线性顺序模型
B.整体开发模型
C.非整体开发模型
D.螺旋模型
3.黑盒测试方法根据( )设计测试用例。
A.程序的调用规则
B.软件要完成的功能
C.模块间的逻辑关系
D.程序的数据结构
4.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不应该包括( )。
A.对重要功能的描述
B.对算法的详细过程描述
C.对数据的要求
D.软件的性能
5.()工具在软件详细设计过程中不采用。
A.判定表
B.IPO 图
C.PDL D
D.DFD 图
6.( )意味着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A.多继承
B.多态性
C.消息
D.封装
7.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3类模型,即( )。
A.系统模型、ER 模型、应用模型
B.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C.ER模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
D.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应用模型
8.面向对象的动态模型中,每张状态图表示( )的动态行为。
A.某一个类
B.有关联的若干个类
C.一系列事件
D.一系列状态
9.在数据流图中,椭圆代表( )。
A.源点
B.终点
C.加工
D.模块
10.结构化分析方法(SA) 最为常见的图形工具是( )。
A.程序流程图
B.实体联系图
C.数据流图
D.结构图
11.面向对象的主要特征除了对象唯一性、封装、继承外,还有( )。
A.兼容性
B.完整性
C.可移植性
D.多态性
12.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最好是( )。
A.公共环境耦合
B.控制耦合
C.数据耦合
D.特征耦合
13.每个对象可用它自己的一组属性和它可以执行的一组( )来表征。
A.操作
B.功能
C.行为
D.数据
14.软件测试可能发现软件中的( ),但不能证明软件( )。
A.所有错误、没有错误
B.设计错误、没有错误
C.逻辑错误、没有错误
D.错误、没有错误
15.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
B.顺序、选择和重复
C.递归、堆栈和队列
D.调用、返回和转移
16.SA 方法用DFD 描述( )。
A.系统的控制流程
B.系统的数据结构
C.系统的基本加工
D.系统的功能
17.动态模型的描述工具是( )。
A.设计图#结构图
B.状态图
C.对象图
18.( )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其内部信息对外界是隐藏的,外界只能通过有限的接口与对象发生联系。
A.多态性
B.继承
C.消息
D.封装
19.在软件测试中,逻辑覆盖标准主要用于( )。
A.白盒测试方法
B.黑盒测试方法
C.灰盒测试方法
D.回归测试方法
2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通常( )是代码编写阶段可进行的测试,它是整个测试阶段的基础。
A.集成测试
B.系统测试
C.验收测试
D.单元测试
21.应用执行对象的操作可以改变该对象的( )。
A.行为
B.功能
C.属性
D.数据
22.当算法需要用一个模块去计算多种条件的复杂组合,并根据这些条件完成适当的功能时,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合适的描述工具。( )
A.程序流程图
B.N-S 图
C.PAD 图
D.判定表
2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4 个方面:对问题的识别、分析与综合、编写需求分析文档以及( )。
A.总结
B.阶段性报告
C.需求分析评审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4.软件工程的三要素
A.技术、方法和工具
B.方法、对象和类
C.方法、工具和过程
D.过程、模型和方法
25.面向对象设计时,对象信息的隐藏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对象的封装性
B.子类的继承性
C.系统模块化
D.模块的可重用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26.软件工程中的文档可以分为( )。
A.开发文档
B.管理文档
C.维护文档
D.用户文档
27.研究目标系统的可行性从哪几个方面
A.经济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操作可行性
D.法律可行性
28.组成数据字典的元素有
A.数据流
B.数据流分量(数据基本项)
C.数据存储
D.数据处理(加工)。
29.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A.客户访谈
B.建立联合分析小组
C.问题分析与确认
D.快速建立软件原型模型来获取需求
30.建立类图的原则有( )。
A.简化的原则
B.分层理解的原则
C.关注关键点的原则
D.系统的原则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当系统中包含的任务在5个以下时,不用增加专门用来协调任务之间的关系的任务。
32.白盒测试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模块测试。
33.文档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
34.单元测试通常应该先进行"人工走查",再以白盒法为主,辅以黑盒法进行动态测试。
35.衡量程序的质量仅需看它的逻辑是否正确,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6.活动图强调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
37.静态测试对自动化工具的依赖性较大。
38.需求规格说明书描述了系统每个功能的实现
39.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40.程序规模越大,越难以使用回溯法进行调试。
41.在折中方案中设置的优先级一般是模糊的。
42.面对复杂的系统绘制系统流程图时,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分层次地描绘这个系统(系统流程图分层)。
43.分析阶段给出的关联可能是笼统的关联关系,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关联关系进行细化的分析和设计。
44.面向对象的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
45.软件生命周期是指某一软件项目被提出来并着手实现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或停止使用为止的生命周期
46.在软件开发早期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原因是避免或者减轻项目开发后期可能出现的困境
47.可以使用折半查找法进行调试
48.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下向上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49.进行软件维护活动时,直接修改程序,无需修改文档。
50.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允许用更为明确、易懂的方式去建立通用软件,多态性和继承性相结合使软件具有更广泛的重用性和可扩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