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的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6 得分:100
1.低温高压时的真实气体可以被看做是理想气体。
2.下列哪个方程为正确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A.?pV = nRT?
B.PV = nRT?
C.pV = nRT
D.pv = nrt?
3.在 一 定 温 度 下,某 容 器 中 充 有 质 量 相 同 的 下 列 气 体,其 中 分 压 最 大 的 气 体 是
A.N2;
B.He;
C.?CO2;
D.Cl2。
4.27℃,75 L ,101.0 kPa?下 的 O2?与 127℃,50.5?kPa?下 的NO恰 好 反 应 生 成 NO2, 则 NO 的 体 积 应 为
A.2.0 L;
B.1.0?L;
C.4.0?L;
D.0.50?L。
5.在25℃ 下,将 初 始 压 力 相 同 的00L?N2和15.0L O2充 入 容 积 为10.0L的 真 空 容 器 中,保 持 混 合 气 体 的 总 压 为152kPa,则 氮 气 的 分 压 为
A.38.0kPa;
B.19.0kPa;
C.76.0kPa;
D.35.0kPa。
第2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下 列 物 理 量 中,不 属 于 状 态 函 数 的 是
A.H;
B. n;
C.T;
D.Q。
2.在 标 准 态 时, 某 反 应 aA(g) + bB (g) → cC(g), 在 任 意 温 度 下 均 不 能 自 发 进 行 , 则 该 反 应 的:
A.△rHm < 0, △rSm > 0;
B.△rHm < 0, △rSm < 0;
C.△rHm > 0, △rSm > 0;
D.△rHm > 0, △rSm < 0;
3.在0 K 和 标 准 状 态 下, 一 般 参 考 状 态 的 单 质 的 △fHm , △fGm 及 Sm 的 数 值 均 为 零。
4.因 为 空 气 是 由 氮 气、氧 气、二 氧 化 碳 等 多 种 气 体 混 合 而 成,所 以 空 气 是 多 相 系 统。
5.由 于 H 是 状 态 函 数,所 以 反 应 的 △rHm 与 反 应 的 计 量 方 程 式 无 关。
第3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已 知 反 应 3A (g) + 2B (g) 2C + 2D (g) 的△rHm < 0, 升 高 温 度 将 使
A.正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逆 反 应 速 率 减 小;
B.正 反 应 速 率 减 小; 逆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C.正、 逆 反 应 速 率 均 增 大;
D.正、 逆 反 应 速 率 均 减 小 。
2.有 一 元 反 应: aA (g) + bB (g) → C (g) 的 △rHm < 0, 若 A 的 浓 度 增 加 一 倍, 则 反 应 速 率 增 加 到 原 来 的 四 倍, 而 B 的 浓 度 增 加 一 倍, 则 反 应 速 率 增 加 到 原 来 的 二 倍,则
A.a= 2;b=1;
B.a= 4;b=2;
C.a= -2;b=-1;
D.a= -4;b=-2;
3.因为可 根 据 化 学 反 应 的 计 量 方 程 式 推 断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的 单 位 和 反 应 总 级 数。 所以对 反 应2A (g) + B (g)→C (g), k 的 单 位 是 mol-2·L2·s-1, 反 应 级 数 为 3。
4.增 大 反 应 物 浓 度 必 定 会 加 快 反 应 速 率。
5.催 化 剂 可 以 通 过 降 低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加 快 反 应 速 率。
第4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对 于 恒 温 恒 容 条 件 下 已 经 达 到 平 衡 的 反 应 A (g) + 2B (g) → 2C (g) , 若 通 入 惰 性 气 体, 则 下 列 叙 述 中 正 确 的 是
A.K 变 大 , 平 衡 右 移;
B.K 变 大 , 平 衡 不 移 动;
C.K 不 变 , 平 衡 不 移 动;
D.K 不 变 , 平 衡 右 移。
2.某 一 温 度 下,对 于 可 逆 反 应 A (g) B (g) + C (g) 达 到 平 衡 后,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A. r(正) = r(逆) = 0;
B.反 应 物 和 生 成 物 的 分 压 不 再 发 生 改 变;
C.升 高 温 度,平 衡 不 移 动;
D.平 衡 组 成 与 达 到 平 衡 的 途 径 有 关。
3.吸 热 反 应 CO2 (g) + C (s) 2CO(g) 达 到 平 衡 后, 在 T、V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加 入 N2 (g),c (CO) 将 不 变;加 入 催 化 剂,c (CO) 将 不 变。
4.在 某 一 密 闭 容 器 中,A、B、C、D 四 种 气 体 建 立 了 如 下 平 衡:A (g) + B (g)→C (g) + D (g),若 保 持 温 度 不 变, 系 统 体 积 增 大 至 原 体 积 的2倍 时, 则 反 应 商 J 与 平 衡 常 数 的 关 系 是:J = 2 K 。
5.反 应 商 就 是 生 成 物 的 浓 度 或 分 压 除 以 反 应 物 的 浓 度 或 分 压,其 结 果 可 以 用 于 判 断 反 应 进 行 的 方 向。
第5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已 知 K(HAc) = 1.8 ×10-5,K(NH3·H2O) = 1.8 ×10-5, 为 配 制 pH = 4.5 的 缓 冲 溶 液, 可 以 选 用 下 列 溶 液
A.HCl + NaAc;
B.HAc + H2O;
C.HCl + NaOH;
D.NH3·H2O + HCl。
2.在 5ml 0.20 mol·L-1 的 HAc 中 加 水,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A.弱 酸 的 解 离 度 变 小,pH 变 小;
B.弱 酸 的 解 离 度 变 小,pH 变 大;
C.弱 酸 的 解 离 度 变 大,pH 变 小;
D. 弱 酸 的 解 离 度 变 大,pH 变 大。
3.在 质 子 理 论 中,NaH2PO4 和H2O都 是 两 性 物 质。
4.纯 水 的 pH 等 于 7。
5.在 H2CO3 溶 液 中 c (H+ ) = 2 c (CO32- )。
第6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SrCO3 在下列试剂中溶 解 度最大的是
A.0.10 mol·L-1 HAc;
B.0.10 mol·L-1 Sr(NO3)2;
C.纯水;
D.1.0 mol·L-1 Na2CO3。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B.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其溶解度也大;
C.对用水稀释后仍然含有BaCO3固体的溶液来说,稀释前后的溶解度和它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均保持不变;
D.在分步沉淀时,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
3.在 CaF2 饱 和 溶 液 中,[c(Ca2+)/c] 和 [c(F-)/c] 的 乘 积 刚 好 等 于 K (CaF2 )。
4.AgCl 固 体 在 稀 HNO3 中 的 溶 解 度 比 在 纯 水 中 的 溶 解 度 大。
5.在 某 溶 液 中 含 有 多 种 离 子,可 与 同 一 沉 淀 试 剂 作 用。 在 此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该 沉 淀 试 剂, 则 Ksp 小 的 难 溶 电 解 质, 一 定 先 析 出 沉 淀。
第7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将氢电极 (p(H2)=100kPa) 插入纯水中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则EMF为
A. 0 V;
B.—0.414 V;
C.0.414 V;
D. 0.828 V。
2.p ( H2 ) = 100kPa 时, 在 下 列 各 溶 液 中, E ( H+ / H2 )最 小 的 是
A. 1.0 mol·L-1 H2SO4 ;
B.1.0 mol·L-1 HCl ;
C.0.50 mol·L-1 NaOH ;
D.1.0 mol·L-1 NaOH。
3.下 列 反 应 均 能 正 向 进 行 :
FeCl3 + Cu → FeCl2 + CuCl2
KMnO4 + FeSO4 + H2SO4 → MnSO4 + Fe2(SO4)3 + K2SO4 + H2O
由 此 可 以 判 断 , 其 中 电 极 电 势 最 大 的 电 对 是
A. Cu2+ / Cu ;
B.H+ / H2 ;
C. Fe3+ / Fe2+ ;
D. MnO4- / Mn2+ 。
4.在组成原电池时,盐桥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解质保持两个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维持电池反应的进行。
5.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其电极电势是2415V,电极中的离子浓度为1.0 mol·L-1 。
第8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对 于 原 子 核 外 的 电 子 来 说, 下 列 各 组 量 子 数 的 组 合 中 正 确 的 是
A.n = 2,l = 2,m = 0;
B. n = 3,l = 1,m = -1;
C.n = 4,l = 0,m = 1;
D.n = 2,l = 3,m = 2。
2.价 电 子 构 型 为 4d105s2 的 元 素 在 周 期 表 中 属 于
A.第 四 周 期 ⅡB 族;
B.第 五 周 期 ⅡB 族;
C.第 四 周 期 ⅧB 族;
D.第 五 周 期 ⅧB 族。
3.原 子 序 数 为 9的 元 素, 其 原 子 核 外 L 电 子 层 的 电 子 数 是 7。
4.氢原子的电子能级由量子数n决定,而锂原子的电子能级由量子数n和l决定。
5.随 着 原 子 序 数 的 增 加,第 三 周 期 中 P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小 于Si 而 大 于 S。
第9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下 列 分 子 或 离 子 中 未 经 杂 化 而 成 键 的 是
A.SO2;
B.BF3;
C.NH4+;
D.N2。
2.同 核 双 原 子 分 子 中, 两 个 原 子 的 能 级 相 近 的 p 轨 道 可 能 组 成 的 p 分 子 轨 道 总 数 是.
A.2
B.4
C.5
D.6
3.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或离子,其中心原子只能是sp3杂化。
4.在共价分子中,s键的键能一定大于p键的键能。
5.相同的两个原子间双键键能等于单键键能的二倍。
第10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6 得分:100
1.在金属晶体的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金属原子的配 位 数 为
A.4
B.6
C.8
D.12
2.下 列 关 于 分 子 晶 体 的 叙 述 中 错 误 的 是
A.分 子 晶 体 的 熔 点 比 较 低;
B.分 子 晶体 中除了极性分子水溶液外均不导 电;
C.分 子 晶 体 中 离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力(有些有氢键);
D.分 子 晶 体 均 可 溶 于 非 极 性 溶 剂 中。
3.在 液 氨 中, 对 分 子 间 作 用 力 贡 献 最 大 的 是
A.取 向 力;
B.诱 导 力;
C.色 散 力;
D.氢 键。
4.C2H2 的 极 化 率 比 C2H4 的 小。
5.TiCl4 的沸点低于LiCl。
6.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其偶极矩一定等于零。
第11章单元测验
试卷总分:5 得分:100
1.配 合 物 [ Co (H2O)2 (C2O4)2] - 的 中 心 离 子 氧 化 值 和 配位数 分 别 是
A. + 2 和 4;
B.+ 2 和 6;
C.+ 3 和 4;
D. + 3 和 6。
2.下 列 物 质 中,能 作 为 螯 合 剂 的 是
A.乙二胺(en);
B.CH3COOH;
C.SO42- ;
D.CN -。
3.价 键 理 论 能 够 较 好 地 说 明 配 合 物 的 配 位 数、 空 间 构 型、 磁 性 和 稳 定 性。
4.CO 分 子 中 有 多 对 孤 对 电 子,CO 作 配 体 形 成 的 配 合 物 为 螯 合 物。
5.在 配 离 子 [BF4]- 和 [PdCl4] 2- 中,中心离子采用的杂化方式均为sp3, 这 两 种 配 离 子 的 空 间 构 型 均为正四面体。
第13章的单元测试
试卷总分:19 得分:100
1.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
B.系统误差小
C.平均偏差小
D.标准偏差小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3.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
A.天平称量时把13.659g记录为13.569g
B.称量时不正确地估计天平的平衡点
C.称量时有吸湿的固体时湿度有变化
D.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
A.实验中错误区别两个样品滴定终点时橙色的深浅
B.滴定时温度有波动
C.滴定时大气压力有波动
D.称量吸湿性固体样品时动作稍慢
5.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系统误差。
A.试样未充分混匀
B.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C.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D.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6.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
A.以HCl标准溶液滴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未用原液润洗
B.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
C.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为基准物,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D.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含量时,滴定速度过快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仍是偏差
B.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C.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D.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
8.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次数为
A.2
B.8
C.10
D.20
9.置信区间的定义是
A.测量值出现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
B.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C.仪器测量的最小分数值
D.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变色区间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置信区间是表明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估计出来的包含可能参数在内的一个区间
B.保证参数在置信区间的概率称为置信度
C.置信度愈宽,置信区间就会愈宽
D.置信度愈宽,置信区间就会愈窄
11.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度区间变 ;n不变时,置信度提高,置信区间变 。
A.小;大
B.大;小
C.大;大
D.小;小
12.使用金属锌标定02000mol L-1的EDTA,使滴定体积为25 mL左右,应称取金属锌多少克?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低于0.1%,应称取的试样质量应为多少?
A.0.31g
B.0.32g
C.0.33g
D.0.34g
13.按Q检测法(n=4时,Q90=0.76)删除可疑值,下列各组数据中有可疑值应予删除的是
A.3.03,3.04,3.05,3.13
B.97.50,98.50,99.00,99.50
C.0.1042,0.1044,0.1045,0.1047
D.20.10,20.15,20.20,20.25
14.可疑数据的取舍(过失误差的判断)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t 检验法或G检验法
B.Q检验法或F检验法
C.t检验法或F检验法
D.Q检验法或G检验法
15.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
A.Q检验
B.G检验
C.F检验
D.t检验
16.在定量分析运算中弃去多余位数数字时,应以“ ”的原则,决定该数字的进位或舍去
A.四舍五入
B.四舍六入
C.四舍六入五留双
D.四舍六入五留单
17.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
A.Q检验
B.G检验
C.F检验
D.t检验
18.095mol·L-1NaOH溶液的pH 。
A.1
B.1.0
C.1.02
D.1.022
19.对于常量组分的测定,一般要求分析结果保留 位有效数字,对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要求保留 位有效数字。对于各种误差和偏差的计算一般要求保留 位有效数字。
A.2位;3位;4位
B.3位;4位;2位
C.4位;2位;2位
D.4位;3位;2位
第14章的单元测试
试卷总分:18 得分:100
1.下列物质不能用作基准物的是
A.KMnO4
B.K2Cr2O7
C.Na2C2O4
D.CaCO3
2.标定Na2S2O3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是
A.Na2C2O4
B.K2Cr2O7
C.KBr
D.HCl
3.在标定KMnO4溶液时,锥形瓶中Na2C2O4溶液加热的温度达到沸腾,这种情况会使得分析结果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混乱
4.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 Ka1=1.3′10-3, Ka2=2.9′10-6)时,会出现???? 几个pH突跃?
A.无突跃
B.无法确定
C.1 个
D.2 个
5.有关酸碱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和指示剂选择描述正确的是
A.弱酸的离解常数越大,突跃范围越小
B.弱碱的离解常数越小,突跃范围越大
C.突跃范围与离解常数和浓度有关,离解常数和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D.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与指示剂变色点三者必须一致
6.配位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封闭是指
A.指示剂放置时间太长,造成指示剂变色点拖后
B.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而不能被滴定剂置换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不溶于水而使终点拖后变长
D.指示剂被有机物包裹不能被滴定剂置换
7.二元酸能直接分步滴定的条件是
A.cKa1≥104, cKa2≥108, Ka1 / Ka2≥104
B.cKa1≥10-8, cKa2≥10-8, Ka1 / Ka2≥104
C.cKa1≥10-8, cKa2≥104, Ka1 / Ka2≥108
D.cKa1≥10-8, cKa2≥10-8, Ka1 / Ka2≥104
8.以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苯甲酸(pKa=4.21),选用的最合适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pKHIn= 3.4)
B.溴甲酚绿(pKHIn= 4.9)
C.苯酚红 (pKHIn= 8.0)
D.百里酚酞(pKHIn= 10.0)
9.以AgNO3为滴定剂滴定Cl-、Br-和I-的沉淀滴定中,哪一个突跃范围最大?
A.Cl-
B.Br-
C.I-
D.一样大
10.二元酸能直接分步滴定的条件是??
A.cKa1≥104, cKa2≥108, Ka1 / Ka2≥104
B.cKa1≥10-8, cKa2≥10-8, Ka1 / Ka2≥104
C.cKa1≥10-8, cKa2≥104, Ka1 / Ka2≥108
D.cKa1≥10-8, cKa2≥10-8, Ka1 / Ka2≥104
11.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做指示剂,消耗HCl溶液V1 mL,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 V2 mL,已知V1>V2,碱灰的组成为
A.NaOH
B.Na2CO3
C.?Na2CO3 + NaHCO3
D.NaOH + Na2CO3
12.氟硅酸钾法测矿石中的硅含量时,主要的实验步骤与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试样在浓HCl溶液中溶解
B.可溶性的硅酸盐中加入HF使生成K2SiF6沉淀
C.加入过量KCl、KF以提高K2SiF6溶解度
D.NaOH中和游离酸的操作应在加入沸水后进行
13.沉淀滴定法中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是
A.铬酸钾
B.重铬酸钾
C.铁铵矾
D.荧光黄
14.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采用的指示剂与适宜的pH范围分别是
A.指示剂为NH4Fe(SO4)2,pH范围为1.0~3.0
B.指示剂为荧光素,pH > 7.0
C.指示剂为K2CrO4,pH范围为6.5~10.5
D.指示剂为K2Cr2O7,pH < 6.5
15.用铁铵矾指示剂测定氯化物时,为防止沉淀的转化,在加入过量的AgNO3滴定液后,应加入一定量的
A.NaHCO3
B.硝基苯
C.硼砂
D.CaCO3
16.莫尔法测定天然水中的Cl-,酸度控制为
A.酸性
B.碱性
C.中性至弱碱性范围
D.强碱性
17.溶液中存在M、N两种金属离子时,准确滴定M,而N不干扰测定的条件是
A.ΔlgK > 0.3
B.ΔlgK > 0.5
C.ΔlgK > 5
D.ΔlgK > 8
18.已知{图},则KMnO4溶液浓度为
A.0.1000mol·L-1
B.0.05000mol·L-1
C.0.02718mol·L-1
D.0.01359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