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读论24秋在线作业1-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将阅读描写为“感知—理解—记忆”的过程是哪种阅读教学模式
A.讲授—训练模式
B.示范—训练模式
C.感悟—积累模式
D.情境—感悟模式
2.伊瑟尔读书方法是
A.“填补空白”
B.“境界”
C.“揣测心灵”
D.读者参与论
3.文体是指文章的
A.结构
B.语言
C.体裁
D.形式
4.能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的是
A.语境
B.文体
C.读者经验
D.个人风格
5.一些边缘文体常用的结构方式是()
A.抒发情感
B.设置情节
C.逻辑式
D.综合式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6.贾平凹把精读分为几个环节,它们是
A.享受
B.吟味
C.多读
D.深究
7.韦勒克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文本的内部结构的()
A.声音
B.意义
C.文学作品的评价
D.主题
8.语文课本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三个方面
A.民族思维方式
B.精神价值体系
C.民族群体的稳定心态和心理层次
D.民族风俗习惯
E.文化价值体系
9.以下那些属于评点式解读的基本特征
A.扣文而评,随感而发
B.一点深入,重点突出
C.紧扣主题,内容生动
D.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资料
10.语义学阅读的基本特征是
A.注重作者写作习惯
B.以文本为中心
C.通过语义分析把握作品意义
D.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
E.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
三、判断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1.对文本的注释是注释者解读文本的桥梁。
12.七言诗的产生早于五言诗。
13.民族传统不在文体的深层结构之列。
14.文学语言的最基本的特征一般认为是多义性。
15.超文本具有多个层面和节点。
16.解读文章时,直觉判断是文体定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17.收放自如、不扣篇幅是评点式解读的特点之一。
18.习俗制度不属于民族精神的一种。
19.文章的深层总是潜藏着一颗涌动的心灵。
20.期待视野是由一种特殊的态度构成的。
21.《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
22.语文阅读教学中常涉及一些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把阅读课讲成科学常识课。
23.评点式解读比较接近于语义学的解读方法。
24.读者不能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对作品进行解读。
25.评点式解读比较偏重于读者的主体意识。
26.语体和文体实际是同一个概念。
27.语义学常通过语句的具体解读,来开掘文本的主题。
28.语义学对文本的解读,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
29.接受美学解读是我国独有的文学鉴赏和批评方法。
30.注释类解读是考注式解读的一个分支。
3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示虚心,劝戒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放弃了整体,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2.文体不会影响到文章的机构类型。
33.抓住一点而尽情发挥,是评点式解读的一个鲜明特征。
34.心态文化也称精神文化。
35.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走向。
36.电脑知识和技能不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37.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是中学阅读教学的改革态势之一。
38.侧重于综合而不是细节是直觉思维的特点之一。
39.生活方式不会影响色彩的深层含义。
40.电脑文本的超链接,可以突破读者个体文化背景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