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干】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人公是( )
【选项】
A.林震
B.刘世吾
C.钱文
D.张思远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
【选项】
A.贾平凹的《秦腔》
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C.麦家的《暗算》
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
【选项】
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玫瑰门》的主人公是( )。
【选项】
A.竹西
B.司猗纹
C.苏眉
D.庄老太爷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
【选项】
A.《秦腔》
B.《月迹》
C.《商州》
D.《丑石》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是( )。
【选项】
A.郎红浣
B.金庸
C.梁羽生
D.古龙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是1894年正式出版的长篇言情小说( )。
【选项】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海上花列传》
D.《孽海花》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素有“文坛顽童”之称的是《如果林秀雄》、《将军碑》的作者( )。
【选项】
A.七等生
B.王文兴
C.张大春
D.朱天文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蝴蝶》描写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形象是( )。
【选项】
A.林震
B.张思远
C.曹千里
D.钟亦诚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
【选项】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小说是( )。
【选项】
A.《爸爸爸》
B.《老井》
C.《小鲍庄》
D.《厚土》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林白以多米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是( )。
【选项】
A.《子弹穿过苹果》
B.《一个人的战争》
C.《同心爱者不能分手》
D.《守望空心岁月》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
【选项】
A.《一九八六年》
B.《难逃劫数》
C.《四月三日事件》
D.《鲜血梅花》
【答案】
D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
【选项】
A.《倚天屠龙记》
B.《天龙八部》
C.《书剑恩仇录》
D.《射雕英雄传》
【答案】
D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
【选项】
A.《游园惊梦》
B.《永远的尹雪艳》
C.《思旧赋》
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干预生活”小说创作潮的内容。
【答案】
2.要点:
(1)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出现了广开言路,大胆探讨,热烈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创作不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始突破种种禁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3)
(2)“干预生活”小说创作潮的主题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清除革命队伍中的非无产阶级意识,批判官僚主义,揭示生活阴暗面,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颇有影响的如《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王蒙)等,二是冲破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大胆展示爱情生活复杂性,如宗璞的《红豆》。“干预生活”小说创作潮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8)
结合作品分析。(4)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张贤亮《绿化树》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
(1)《绿化树》发表于1983年,是作者计划系列中篇《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的第一部。作品写了主人公章永璘劳改期满被分配到农场就业期间的经历,试图塑造“中国知识分子从深重苦难中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典型形象”,其生活道路和思想经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是真实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分)
(2)作品总体的艺术表现可概括为“描写严酷现实中的浪漫主义激情”: 一方面,《绿》是充分现实主义的。章及其一代人特殊的生活遭际、带有某种原始气息的大西北荒原及栖息其上的朴实、落后而又善良的人们的风土人情、“跃进”以及饥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等,作者都作了充分的真实描绘。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严酷现实的时候,怀着深沉的浪漫主义激情,作者善于在严酷、粗犷的生活中发现诗,西北高亢真挚的民歌、苍凉粗犷的风俗画深深震撼了主人公的灵魂,唤起了他对健康美丽人性人情的追求。(6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高行健《野人》的艺术特色。
【答案】
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2分)以人和自然的关系统摄多义的主题。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总意念,运用音乐中对位与对比得原则,将几个不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复调,时而和谐、不和谐地重叠在一起,形成某种对位,主要表现人性对自然的回归。(4分)表现手法上突破一般话剧以话为主的格局,充分调动了朗诵、舞蹈、哑剧、傀儡、面具、歌队等艺术手段,并将音乐作为角色运用,大大丰富了话剧的表现手段。对多种艺术媒介的总和运用,使作品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格。(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青春之歌》
【答案】
《青春之歌》——杨沫创作的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58年。(2分)作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1)塑造了林道静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形象,(1分)通过他们面对民族危亡不同的人生抉择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创业史》
【答案】
《创业史》——柳青创作的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60年。(1分)作品形象地展示了农村社会主义初创期的社会历史风貌,广阔地浓缩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2分)塑造了梁生保、梁三老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艺术表现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探索剧
【答案】
探索剧——1982年,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编剧的《屋外有热流》和高行健的《绝对信号》(刘会远合著)和《车站》,是影响较大的探索戏剧。探索话剧主要贡献在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大胆变革、创新,借鉴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丰富我国话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王蒙“反思小说”的代表作品有《绿化树》与《灵与肉》。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伤痕”小说发端于卢新华的《伤痕》。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大墙下的红玉兰》的主人公是丙崽。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牛汉的《悬岩边的树》表达了恢复人的尊严的主题。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令人气闷的“朦胧”》的作者是章明。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章永璘和马缨花。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歌德巴赫猜想》描绘了数学家徐凤翔的光辉形象。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与《无题集》、《病中集》。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出自诗人北岛的作品《迷途》。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歌德巴赫猜想》属于社会问题式报告文学。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化散文
【答案】
文化散文——在20世纪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的做品。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梁斌《红旗谱》的艺术特色。
【答案】
1.要点:
(1)《红旗谱》的总体艺术特点是创造了富有民族气魄、民族风格的真正民族化的艺术。(3分)
(2)小说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反映了中国北方农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斗争图景;描绘的风俗画、风情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情调和浓郁的地方色彩。(4分)
(3)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比中国传统小说细一些,比西洋小说粗一些”,即注重情节结构和外部描写,又不忽视人物心理刻画。语言运用,也朴素生动,民族化、群众化。(4分)
结合作品分析。(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三家村”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
要点:(1) 1961年,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联合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上开辟了一个杂文专栏,取名为《三家村札记》,“三家村”杂文由此得名。(3分) (2)“三家村”杂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充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匡时济世,剖事析理,破旧立新;在艺术表现方面,或风趣幽默、或犀利明快,个性风格特色鲜明。(4分) (3)三家村杂文因其有的放矢触及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兼具复杂的政治文化性质与鲜明的现实品格而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述朦胧诗后“反文化”诗歌潮的主要审美特征。
【答案】
要点:(1)80年代中期出现的“反文化”诗歌从总体上呈现出对抗主流文化和诗歌传统的倾向。(2分)
(2)就诗歌的审美内蕴而言,从理性走向非理性,从崇高走向凡俗,从悲剧走向喜剧,从“审美”转向“审丑”,侧重于表现生活的荒谬性和悲惨性;(4分)
(3)就诗歌的艺术表现而言,崇尚感觉、意识的还原,以充满调侃意味的语言逼近生活的原生状态,诗风从优雅走向粗鄙,从现实的象征走向存在的呈露,从诗意的整合走向纯净的消解。(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荷花淀派
【答案】
荷花淀派——50年代中期,孙梨小说创作的诗化、散文化追求影响了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一批作家,形成了“荷花淀派”小说创作群体。(2分)他们的作品多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当地旖旎秀美的自然景致和情浓意重的民风民俗为依托,赞颂了劳动人民的纯净朴实的美好品德。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2分)代表作品有《青枝绿叶》、《鸡鸭委员》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样板戏
【答案】
“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1分)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1分)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2分)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纪要》
【答案】
《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成为文革文艺的纲领性文件。(2分)《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2分)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1994年文坛“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代表作家是谈歌、何申、关仁山。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张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钟鼓楼》。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京味剧”作家群是新时期戏剧文学中有影响有特色的创作群体之一。“京味剧”的代表作品有苏叔阳的《天下第一楼》,李龙云的《有这样一个小院》等。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小巷人物志》的作者是冯骥才。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伤痕小说”得名于刘心武的《伤痕》。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呼喊与细雨》的作者是苏童。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伤痕文学
【答案】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建国十七年三次重大的文艺批判运动。
【答案】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的批判;(3分)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非现实主义批评观念的批判;(3分)1955年对胡风重主观轻客观的倾向文艺思想的批判。(3分)三次大规模文艺批判运动未能很好地解决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未能很好地处理创作主客体关系,为十七年乃至建国30年文艺创作中极“左”思潮的出现埋下伏笔。(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后现代特征。
【答案】
要点:(1)“人”的观念的转变。从新时期初期重构大写的“人”到先锋文学对人的解构,对主体的破碎、形而下欲望和人性之恶的挖掘成为90年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3分) (2)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90年代文学着重表现人们对于世界与自身存在的荒谬感受与体验,质疑固有道德原则,挑战与否定人的存在本质、状态和价值,进而揭示人内心深藏的矛盾、焦虑及困惑,试图超却个体自我,寻求个性的无限发展。(4分) (3)解构主义的艺术思维。背离传统文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根基,立足现实,采用多元化、游戏式叙事策略大尺度突破传统思维方式,追求深度削平、意义消解的叙事效果。(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反思文学”的内涵与价值。
【答案】
参考要点:(1)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文学的发展,代表作如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5分)
(2)作品特征一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二是不仅反思总结极左思潮的历史教训,而且开始了对文学自我的反思,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作家的文体意识也开始觉醒;(5分)
(3)反思文学进一步拓展了文学视野,使现实主义得以深化,也初步实现了小说美学形态、艺术样式的多样化。(5分)
结合作品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政治抒情诗
【答案】
政治抒情诗——20世纪50、60年代,(1分)郭小川、贺敬之等诗人的创作自觉追求时代色彩,注重选取有社会意义的题材,或注意开掘题材中蕴涵的与时代生活有关的思想内涵。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是革命激情与生活哲理的结合,人们称之为政治抒情诗。(3分)代表作品如《向困难进军》、《雷锋之歌》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归来诗人”或“归来者的歌”,是以新时期艾青复出后的第一本诗集《归来的歌》而得名的。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心灵史》的作者是陈忠实。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寻根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有阿城、韩少功、张承志等。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爱的踪迹》的作者是张洁。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1997年“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有李瑛的《生命是一片叶子》和张新泉的《鸟落民间》等。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少年天子》的作者是姚雪垠。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新戏曲《潘金莲》的作者是魏明伦。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作品《弧线》。
【答案】
F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联系具体诗人和诗作论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答案】
参考要点
思想内涵:主体意识觉醒与张扬,表现在追求独立人格价值的独立、召唤真诚善良人性及和谐人际关系;(5分)
艺术特征:全面采用象征手法,注重意象化手法及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注重跳跃性的情绪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5分)
结合作品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第一次文代会
【答案】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到19日,(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也就是,后来通称的“第一次文代会”, 在北平召开,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3分)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第四种剧本
【答案】
第四种剧本——得名于50年代作家刘川关于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的评论。(1分)他认为此前的剧本只有三种,即写工、农、兵三种人的剧本,《布》剧突破了上述三种剧本的框框,打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按生活本来的面目去塑造人物,展示主题。(2分)是双百方针在戏剧创作中的积极反映。(1分)代表作另有《洞箫横吹》和《同甘共苦》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小草在歌唱》的作者是雷抒雁。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三驾马车”是指谈歌、关仁山、何申。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田汉话剧《关汉卿》的戏剧构思特色。
【答案】
要点:(1)1958年为纪念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诞辰七百周年,田汉创作了话剧《关汉卿》(2分)
(2)《关汉卿》这出话剧的构思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围绕关汉卿创作名剧《窦娥冤》的过程来塑造主人公形象,刻画了一个有正义、敢担当,具有“铜豌豆”性格的剧作家关汉卿。艺术表现方面,田汉采用了擅长的“话剧加唱”手法,《蝶双飞》、《沉醉东风》等曲词不仅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怀,而且有效烘托了戏剧的抒情氛围、深化了主题。(5分)
(3)整出话剧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情节结构巧妙,表现形式多样,虚实结合,富有传奇意味。(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文坛的意义。
【答案】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文坛的意义。
(1)《随想录》是老作家巴金于1978年至1986年创作散文的总集,是新时期散文的重要收获。
(2)就思想内容而言《随想录》是作家一生活动的总结,内容丰厚博大,充分展开自我意识,说真话,抒真情;就艺术表现而言,《随想录》是自然天成之作,法自然,尚素朴。
(3)《随想录》“建文字的文革博物馆”的创作动机体现出一位历经“文革”磨难的老作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自省意识对于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判断题
【题干】
《白门柳》的作者是刘斯奋。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邓友梅在《美食家》中塑造了朱自冶的形象。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判断题
【题干】
在“归来诗人”中,艾青无疑是成就最高,也最富有深度和代表性的。
【答案】
T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潜在写作”
【答案】
潜在写作——建国后极“左”政治思潮干扰下,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2分)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等。(2分)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1分)它们像“林中的响箭,黎明的曙光”,挖掘了埋葬阴谋文学的坟墓,揭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序幕。(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探索剧
【答案】
探索剧——1982年,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编剧的《屋外有热流》和高行健的《绝对信号》(刘会远合著)和《车站》,是影响较大的探索戏剧。探索话剧主要贡献在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大胆变革、创新,借鉴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丰富我国话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五、六十年代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局限。
【答案】
要点:(1)50年代是“颂歌”为主流的诗歌时代,讴歌祖国的新生、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及人民的幸福生活是诗歌创作的主旋律;诗风明朗刚健质朴,蓬勃向上。(3分) (2)60年代是“战歌”为主流的诗歌时代,政治抒情诗称为占据诗坛的主导潮流,诗歌主体从对劳动、建设的美的歌颂,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政治理念渗透到诗歌的想象方式和象征体系中去,使诗歌显得空疏博大,并逐渐堕落为“文革”时期的非诗。(3分) (3) 50、60年代的诗歌存在以下局限:过于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过于强调抒发“大我”之情,对诗人的艺术个性尊重不够;对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倡导的也不够,诗歌的题材内容及表现方式比较单一。(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三家村”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
要点:(1) 1961年,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联合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上开辟了一个杂文专栏,取名为《三家村札记》,“三家村”杂文由此得名。(3分) (2)“三家村”杂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充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匡时济世,剖事析理,破旧立新;在艺术表现方面,或风趣幽默、或犀利明快,个性风格特色鲜明。(4分) (3)三家村杂文因其有的放矢触及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兼具复杂的政治文化性质与鲜明的现实品格而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田汉话剧《关汉卿》的戏剧构思特色。
【答案】
要点:(1)1958年为纪念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诞辰七百周年,田汉创作了话剧《关汉卿》(2分)
(2)《关汉卿》这出话剧的构思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围绕关汉卿创作名剧《窦娥冤》的过程来塑造主人公形象,刻画了一个有正义、敢担当,具有“铜豌豆”性格的剧作家关汉卿。艺术表现方面,田汉采用了擅长的“话剧加唱”手法,《蝶双飞》、《沉醉东风》等曲词不仅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怀,而且有效烘托了戏剧的抒情氛围、深化了主题。(5分)
(3)整出话剧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情节结构巧妙,表现形式多样,虚实结合,富有传奇意味。(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两类官僚形象。
【答案】
作品着力刻划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党内官僚主义形象:一类是“浅薄”型,代表人物韩常新。他文化水平不高,习惯于“假大空”那一套,工作能力不强,热衷于搞形式主义。(5分)一类是“冷漠”型,代表人刘世吾,这是刻划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他很有文化,很有能力,然而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对生活、事业失去了热情,“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集中概括了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人生态度,是那种久居官场,深谙我们政权内部阴暗面的患了“官场病”的人物。(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杨朔“诗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答案】
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善于将时代主题寓于景物的象征意蕴中;(3分)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3分)精心推敲提炼的语言使散文营构出诗歌的优美意境。(3分)代表作如《雪浪花》、《荔枝蜜》等。诗化散文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散文创作风气。(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王蒙《春之声》等“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创新。
【答案】
(1)解放了人物的“意识”。 让人的意识尽快地自由流动。人的自我感觉、感情变化、心理状态等,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作者自由出入于人物的内心,开掘人物心灵深处的奥秘。(3分)
(2)作品思想容量加大,以意识的流动为脉络结构作品。浮想联翩,纵横驰聘,神游八极,视接宏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整个世界都在作家的视野中,想象、联想、象征、幻觉、梦境……使小说内容密度加强,容量加大。(3分)
(3)采用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对西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吸收与改造。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仍然以现实生活为土壤,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基础,他笔下的人物的意识流动,富于社会性,明晰的画面感中蕴含着深沉的思考,带动了一股“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文坛的意义。
【答案】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文坛的意义。
(1)《随想录》是老作家巴金于1978年至1986年创作散文的总集,是新时期散文的重要收获。
(2)就思想内容而言《随想录》是作家一生活动的总结,内容丰厚博大,充分展开自我意识,说真话,抒真情;就艺术表现而言,《随想录》是自然天成之作,法自然,尚素朴。
(3)《随想录》“建文字的文革博物馆”的创作动机体现出一位历经“文革”磨难的老作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自省意识对于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张贤亮《绿化树》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
(1)《绿化树》发表于1983年,是作者计划系列中篇《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的第一部。作品写了主人公章永璘劳改期满被分配到农场就业期间的经历,试图塑造“中国知识分子从深重苦难中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典型形象”,其生活道路和思想经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是真实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分)
(2)作品总体的艺术表现可概括为“描写严酷现实中的浪漫主义激情”: 一方面,《绿》是充分现实主义的。章及其一代人特殊的生活遭际、带有某种原始气息的大西北荒原及栖息其上的朴实、落后而又善良的人们的风土人情、“跃进”以及饥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等,作者都作了充分的真实描绘。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严酷现实的时候,怀着深沉的浪漫主义激情,作者善于在严酷、粗犷的生活中发现诗,西北高亢真挚的民歌、苍凉粗犷的风俗画深深震撼了主人公的灵魂,唤起了他对健康美丽人性人情的追求。(6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巴金《随想录》的创作出发点和独特之处。
【答案】
出发点:对“文革”做出个人的反省和清算。(4分)独特处:作家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包容了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而这种反省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逐渐深入的过程。(6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全景式报告文学的艺术特色。
【答案】
80年代的报告文学创作突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势,出现了全景式的立体结构;(3分)在一个确定的时空中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思索重大的社会问题;(5分)代表作品有李延国的《在这片国土上》、钱钢的《唐山大地震》等。(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先锋小说的叙述创新。
【答案】
要点:(1)以破碎性,零乱性、未完结性为旨归,从而复制出一幅破碎的世界的镜象。(3分)
(2)叙述主体似在非在,多叙述人的分离,相互否定,相互干扰,造成叙事的模糊、朦胧、似真似幻的仿梦性质。(4分)
(3)在叙事内容上则相互拆解,彻底动摇了传统文学叙事的认识论基础。(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陈奂生形象的典型性。
【答案】
要点:(1)陈奂生是高晓声“陈奂声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该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包产》、《陈奂生专业》、《陈奂生出国》等,写出了一个普通农民在改革前后从物质到精神生活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陈奂生是建国以来在艺术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农民形象之一。(3分)
(2)陈奂生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性格品质,他忠厚、善良、节检,但又有相当狭隘、自私的报复心理;他善于动手而不善于动口,勤于劳动,但不善于思考;他很实在,专干务实,但却少了些理想;他老实、木讷,又善于自我解潮;有时他自贱得有点可怜;有时又自尊地有点儿可笑;他不满于现状,又易于安于现状。(3分)
(3)陈奂生身上既蕴藏着跟随时代前进的内力,又压着历史的因袭的负担。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他开始追求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并且开始不自觉地追求较为充实的精神生活,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道路及命运变化十分富有典型性。(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朦胧诗后“反文化”诗歌潮的主要审美特征。
【答案】
要点:(1)80年代中期出现的“反文化”诗歌从总体上呈现出对抗主流文化和诗歌传统的倾向。(2分)
(2)就诗歌的审美内蕴而言,从理性走向非理性,从崇高走向凡俗,从悲剧走向喜剧,从“审美”转向“审丑”,侧重于表现生活的荒谬性和悲惨性;(4分)
(3)就诗歌的艺术表现而言,崇尚感觉、意识的还原,以充满调侃意味的语言逼近生活的原生状态,诗风从优雅走向粗鄙,从现实的象征走向存在的呈露,从诗意的整合走向纯净的消解。(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人生》中的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组成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3分)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3分)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析高行健《野人》的艺术特色。
【答案】
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2分)以人和自然的关系统摄多义的主题。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总意念,运用音乐中对位与对比得原则,将几个不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复调,时而和谐、不和谐地重叠在一起,形成某种对位,主要表现人性对自然的回归。(4分)表现手法上突破一般话剧以话为主的格局,充分调动了朗诵、舞蹈、哑剧、傀儡、面具、歌队等艺术手段,并将音乐作为角色运用,大大丰富了话剧的表现手段。对多种艺术媒介的总和运用,使作品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格。(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新时期军旅文学的突破。
【答案】
主题由单纯的军事斗争向社会化、心灵化拓展;(4分)人物性格刻画由扁形向圆形;(3分)艺术表现手法不断丰富。(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当代话剧经典作品《茶馆》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
要点:(1)《茶馆》是老舍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精品,发表于1957年,不仅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5分)
(2)就思想内容而言,《茶馆》展示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里中国的风云变幻史。以“小茶馆”展现“大社会”, 以三幕戏,区区三万字埋葬了三个旧时代,其内涵之宽广、寓意之深隧、构思之精巧均堪称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5分) (3)就艺术表现而言,《茶馆》独特的艺术运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立足茶馆的特殊性,以小说笔法勾勒社会人生世相,点面结合,侧面透露时代的风云变幻。二是悲剧中穿插喜剧元素,充分展示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5分) 结合作品展开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谈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坛的意义。
【答案】
参考要点
艺术特征:A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体现在寻找隐藏于山水古迹的文化意蕴;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中国文化,重建评判坐标。(3分)B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现在叙事的小说化,借助丰富的艺术想象,完成历史现场的虚拟还原(3分)C 典雅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文学史意义: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完成了对散文文体传统的突破创新,思想容量大,气势恢宏,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到整体精神的张扬。(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反思文学”的内涵与价值。
【答案】
参考要点:(1)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文学的发展,代表作如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5分)
(2)作品特征一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二是不仅反思总结极左思潮的历史教训,而且开始了对文学自我的反思,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作家的文体意识也开始觉醒;(5分)
(3)反思文学进一步拓展了文学视野,使现实主义得以深化,也初步实现了小说美学形态、艺术样式的多样化。(5分)
结合作品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联系具体诗人和诗作论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答案】
参考要点
思想内涵:主体意识觉醒与张扬,表现在追求独立人格价值的独立、召唤真诚善良人性及和谐人际关系;(5分)
艺术特征:全面采用象征手法,注重意象化手法及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注重跳跃性的情绪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5分)
结合作品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20世纪90年代后文艺散文的创作出现了明显转型,请结合你所熟悉的代表作家作品对此做出评析。
【答案】
要点:(1)90年代,在文学由中心到边缘的位移中,本来就相对处于文学边缘的散文得到了从容的发展,因其传播的便捷逐渐成为知识分子寄托精神和情感的主要载体;(5分)
(2)90年代散文由“小”转“大”,众多学者、作家倾力于散文创作;使散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空间都有了相当可观的拓展;(5分)
(3)从接受角度看,在90年代的多元化审美时代里,散文成了大众最常见的文学消费品,这也促进了散文的多元发展。(5分)
结合作品展开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创作谈谈新时期主潮文学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A文学主体意识的强化和个性主义思潮的兴起;(4分)B对现实政治主题的超越和文化指向的逐步明晰;(4分)C多样文化景观和地域文化差异。(4分)结合新时期文学现象进行分析。(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结合文学史与具体的作品谈谈寻根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坛的独特意义。
【答案】
A主题内涵: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4分)B艺术表现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结合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展开分析。(4分)寻根文学意味着当代文学自我意识及本体意识的觉醒,标志其走向真正的成熟。(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述五、六十年代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局限。
【答案】
要点:(1)50年代是“颂歌”为主流的诗歌时代,讴歌祖国的新生、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及人民的幸福生活是诗歌创作的主旋律;诗风明朗刚健质朴,蓬勃向上。(3分) (2)60年代是“战歌”为主流的诗歌时代,政治抒情诗称为占据诗坛的主导潮流,诗歌主体从对劳动、建设的美的歌颂,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政治理念渗透到诗歌的想象方式和象征体系中去,使诗歌显得空疏博大,并逐渐堕落为“文革”时期的非诗。(3分) (3) 50、60年代的诗歌存在以下局限:过于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过于强调抒发“大我”之情,对诗人的艺术个性尊重不够;对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倡导的也不够,诗歌的题材内容及表现方式比较单一。(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杨朔“诗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答案】
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善于将时代主题寓于景物的象征意蕴中;(3分)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3分)精心推敲提炼的语言使散文营构出诗歌的优美意境。(3分)代表作如《雪浪花》、《荔枝蜜》等。诗化散文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散文创作风气。(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两类官僚形象。
【答案】
作品着力刻划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党内官僚主义形象:一类是“浅薄”型,代表人物韩常新。他文化水平不高,习惯于“假大空”那一套,工作能力不强,热衷于搞形式主义。(5分)一类是“冷漠”型,代表人刘世吾,这是刻划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他很有文化,很有能力,然而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对生活、事业失去了热情,“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集中概括了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人生态度,是那种久居官场,深谙我们政权内部阴暗面的患了“官场病”的人物。(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述建国十七年三次重大的文艺批判运动。
【答案】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的批判;(3分)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非现实主义批评观念的批判;(3分)1955年对胡风重主观轻客观的倾向文艺思想的批判。(3分)三次大规模文艺批判运动未能很好地解决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未能很好地处理创作主客体关系,为十七年乃至建国30年文艺创作中极“左”思潮的出现埋下伏笔。(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王蒙《春之声》等“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创新。
【答案】
(1)解放了人物的“意识”。 让人的意识尽快地自由流动。人的自我感觉、感情变化、心理状态等,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作者自由出入于人物的内心,开掘人物心灵深处的奥秘。(3分)
(2)作品思想容量加大,以意识的流动为脉络结构作品。浮想联翩,纵横驰聘,神游八极,视接宏宇,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整个世界都在作家的视野中,想象、联想、象征、幻觉、梦境……使小说内容密度加强,容量加大。(3分)
(3)采用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对西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吸收与改造。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仍然以现实生活为土壤,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基础,他笔下的人物的意识流动,富于社会性,明晰的画面感中蕴含着深沉的思考,带动了一股“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述巴金《随想录》的创作出发点和独特之处。
【答案】
出发点:对“文革”做出个人的反省和清算。(4分)独特处:作家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包容了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而这种反省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逐渐深入的过程。(6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述先锋小说的叙述创新。
【答案】
要点:(1)以破碎性,零乱性、未完结性为旨归,从而复制出一幅破碎的世界的镜象。(3分)
(2)叙述主体似在非在,多叙述人的分离,相互否定,相互干扰,造成叙事的模糊、朦胧、似真似幻的仿梦性质。(4分)
(3)在叙事内容上则相互拆解,彻底动摇了传统文学叙事的认识论基础。(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全景式报告文学的艺术特色。
【答案】
80年代的报告文学创作突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势,出现了全景式的立体结构;(3分)在一个确定的时空中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思索重大的社会问题;(5分)代表作品有李延国的《在这片国土上》、钱钢的《唐山大地震》等。(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陈奂生形象的典型性。
【答案】
要点:(1)陈奂生是高晓声“陈奂声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该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包产》、《陈奂生专业》、《陈奂生出国》等,写出了一个普通农民在改革前后从物质到精神生活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陈奂生是建国以来在艺术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农民形象之一。(3分)
(2)陈奂生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性格品质,他忠厚、善良、节检,但又有相当狭隘、自私的报复心理;他善于动手而不善于动口,勤于劳动,但不善于思考;他很实在,专干务实,但却少了些理想;他老实、木讷,又善于自我解潮;有时他自贱得有点可怜;有时又自尊地有点儿可笑;他不满于现状,又易于安于现状。(3分)
(3)陈奂生身上既蕴藏着跟随时代前进的内力,又压着历史的因袭的负担。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他开始追求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并且开始不自觉地追求较为充实的精神生活,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道路及命运变化十分富有典型性。(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后现代特征。
【答案】
要点:(1)“人”的观念的转变。从新时期初期重构大写的“人”到先锋文学对人的解构,对主体的破碎、形而下欲望和人性之恶的挖掘成为90年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3分) (2)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90年代文学着重表现人们对于世界与自身存在的荒谬感受与体验,质疑固有道德原则,挑战与否定人的存在本质、状态和价值,进而揭示人内心深藏的矛盾、焦虑及困惑,试图超却个体自我,寻求个性的无限发展。(4分) (3)解构主义的艺术思维。背离传统文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根基,立足现实,采用多元化、游戏式叙事策略大尺度突破传统思维方式,追求深度削平、意义消解的叙事效果。(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析《人生》中的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组成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3分)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3分)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问答题
【题干】
简述新时期军旅文学的突破。
【答案】
主题由单纯的军事斗争向社会化、心灵化拓展;(4分)人物性格刻画由扁形向圆形;(3分)艺术表现手法不断丰富。(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是“五四”新文学、______及______。
【答案】
30年代文学;延安工农兵文学;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第一次文代会制定的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是“文艺为______服务,首先为______服务”。
【答案】
人民;工农兵;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7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文学与______的紧密关系,文学为______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
【答案】
时代政治;无产阶级服务;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建国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批判运动是______年发生的对________的批判。
【答案】
1955;胡风文艺思想;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双百方针”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调整的三次会议是______会议、广州会议与______会议。
【答案】
新侨;大连;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剧的代表作是______,其中排长______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答案】
《霓虹灯下的哨兵》;陈喜;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第______次文代会上确立的“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判的最高准则”是______方法。
【答案】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梁斌《红旗谱》是一部具有______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其主人公是______。
【答案】
民族;朱老忠;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柳青的《______》是描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变革的史诗性作品。
【答案】
《创业史》;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建国30年诗歌的基本范式是______与________。
【答案】
颂歌;战歌;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杨朔散文创作深受古诗文影响,构思注重______,其散文结构精巧,用词精炼,其散文被称为______。
【答案】
营造意境;诗人散文;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由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对50年代中期的文艺创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贺敬之学习“信天游”创作了《________》一诗。
【答案】
《回延安》;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期间在文化领域实行专制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
【答案】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张扬的《_____》是十年文革时期手抄文学的代表作。
【答案】
《第二次握手》;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秦牧散文因思想性、______与______而被称为“学者散文”,受到读者欢迎。
【答案】
知识性;趣味性;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中反映极“左”文艺思潮的政治影射电影代表作如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春苗》;《决裂》;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65年________的文章______在上海发表,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答案】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有两类:一类是以________为代表的政治高压下的写实手抄本文学,另一类是以______为代表的民间广泛流传的手抄本文学。
【答案】
《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80年后文艺新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期间一度盛行“________”、“________”、“三突出”、“三陪衬”等创作谬论。
【答案】
“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新时期文学的界碑式作品是刘心武的________,他的创作经历了问题小说、人的小说到纪实样式的社会文化心理小说,后者如长篇小________。
【答案】
《班主任》;《钟鼓楼》;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新时期军旅小说首先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展现战争中人性的真实,标志性作品为________;一是严峻地面对生活的真实,标志性作品是______。
【答案】
《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艺界全面“解冻”的标志是_____ 年召开的第________次文代会。
【答案】
1979;四;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77年话剧创作现实主义复归的标志性作品是政治喜剧________ 和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________。
【答案】
《枫叶红了的时候》;《曙光》;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结束后,“归来者”诗人的代表艾青先后创作了长诗________、________抒发胸臆,在文坛激起很大反响。
【答案】
《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20世纪90年代由评论家王晓明等人发起的关于________的大讨论在文坛引起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人文精神;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今天”诗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北岛;舒婷;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朦胧”诗因章明的评论文章《________》而得名。
【答案】
令人气闷的“朦胧”;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三家村札记》的作者“吴南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廖沫沙三人。
【答案】
邓拓;吴晗;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伤痕小说因________创作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答案】
卢新华;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高行健的________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
【答案】
野人;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莫言的《________》《________》等小说被称为“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
【答案】
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82年________的________一文引发了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大讨论。
【答案】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现象是对文学中______、________、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答案】
人性;人情;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中期运用新批评方法研究文学现象的代表性论文有林兴宅的________、刘再复的____________等。
【答案】
《论阿Q的性格系统》;《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较早运用小说创作阐释、表现女性意识的当代女作家是__________,她发表于1979年的作品__________在当时影响很大。
【答案】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改革小说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其成名作是__________。
【答案】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中后期纪实文学兴起,代表作主要有刘心武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提倡“以梦为马”,寻求精神家园的“校园诗人”有__________、骆一禾、________等
【答案】
海子;西川;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如麦天枢的________和霍达的____________。
【答案】
《西部在移民》;《国殇》;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探索戏剧是哲理剧__________,该剧大胆借鉴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____________的戏剧技巧。
【答案】
《屋外有热流》;荒诞派;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当代剧作家沙叶新的喜剧代表作品有________、 ______。
【答案】
《寻找男子汉》;《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是__________。
【答案】
顾城;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85年因大量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实验的涌现而被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观念年;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等作品塑造的一系列改革者形象被称为______家族。
【答案】
开拓者;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97年《白鹿原》获得了__________奖。
【答案】
茅盾文学;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________》、《陈奂生上城》、《________》、《陈奂生转业》等。
【答案】
漏斗户主;陈奂生包产;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新时期现实主义话剧的代表作是李龙云的《________》。
【答案】
小井胡同;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余华小说《__________》的发表是其由先锋向世俗转变的标志。
【答案】
活着;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在叙事层面的革命,被吴亮称为“________”。
【答案】
迷宫式叙述;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__________》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答案】
烦恼人生;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当代话剧经典作品《茶馆》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
要点:(1)《茶馆》是老舍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精品,发表于1957年,不仅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5分)
(2)就思想内容而言,《茶馆》展示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里中国的风云变幻史。以“小茶馆”展现“大社会”, 以三幕戏,区区三万字埋葬了三个旧时代,其内涵之宽广、寓意之深隧、构思之精巧均堪称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5分) (3)就艺术表现而言,《茶馆》独特的艺术运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立足茶馆的特殊性,以小说笔法勾勒社会人生世相,点面结合,侧面透露时代的风云变幻。二是悲剧中穿插喜剧元素,充分展示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5分) 结合作品展开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梁斌《红旗谱》的艺术特色。
【答案】
1.要点:
(1)《红旗谱》的总体艺术特点是创造了富有民族气魄、民族风格的真正民族化的艺术。(3分)
(2)小说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反映了中国北方农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斗争图景;描绘的风俗画、风情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情调和浓郁的地方色彩。(4分)
(3)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比中国传统小说细一些,比西洋小说粗一些”,即注重情节结构和外部描写,又不忽视人物心理刻画。语言运用,也朴素生动,民族化、群众化。(4分)
结合作品分析。(4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分析“干预生活”小说创作潮的内容。
【答案】
2.要点:
(1)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出现了广开言路,大胆探讨,热烈争鸣的可喜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创作不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始突破种种禁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3)
(2)“干预生活”小说创作潮的主题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清除革命队伍中的非无产阶级意识,批判官僚主义,揭示生活阴暗面,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颇有影响的如《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王蒙)等,二是冲破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大胆展示爱情生活复杂性,如宗璞的《红豆》。“干预生活”小说创作潮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8)
结合作品分析。(4)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作品谈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坛的意义。
【答案】
参考要点
艺术特征:A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体现在寻找隐藏于山水古迹的文化意蕴;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中国文化,重建评判坐标。(3分)B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现在叙事的小说化,借助丰富的艺术想象,完成历史现场的虚拟还原(3分)C 典雅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文学史意义: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完成了对散文文体传统的突破创新,思想容量大,气势恢宏,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到整体精神的张扬。(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20世纪90年代后文艺散文的创作出现了明显转型,请结合你所熟悉的代表作家作品对此做出评析。
【答案】
要点:(1)90年代,在文学由中心到边缘的位移中,本来就相对处于文学边缘的散文得到了从容的发展,因其传播的便捷逐渐成为知识分子寄托精神和情感的主要载体;(5分)
(2)90年代散文由“小”转“大”,众多学者、作家倾力于散文创作;使散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空间都有了相当可观的拓展;(5分)
(3)从接受角度看,在90年代的多元化审美时代里,散文成了大众最常见的文学消费品,这也促进了散文的多元发展。(5分)
结合作品展开分析。(5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创作谈谈新时期主潮文学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A文学主体意识的强化和个性主义思潮的兴起;(4分)B对现实政治主题的超越和文化指向的逐步明晰;(4分)C多样文化景观和地域文化差异。(4分)结合新时期文学现象进行分析。(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结合文学史与具体的作品谈谈寻根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坛的独特意义。
【答案】
A主题内涵: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4分)B艺术表现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结合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展开分析。(4分)寻根文学意味着当代文学自我意识及本体意识的觉醒,标志其走向真正的成熟。(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1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山药蛋派
【答案】
山药蛋派——又称“火花派”、“山西派”。50年代中期以后,在山西省汇集了一批较成熟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共同的文学主张和相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流派色彩最鲜明的一个作家群。他们的创作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风味和乡土气息,人们习惯称之为“山药蛋”派。(2分)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文艺大众化,将文学还给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俭省的民间语言;三是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2分)该派作家以赵树理为核心,主要成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双百”方针
【答案】
“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2分)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三突出”
【答案】
“三突出”——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1分)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3分)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伤痕文学
【答案】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集合式报告文学
【答案】
集合式报告文学——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报告文学样式(1分),指在宏观,全景的基础上俯视现实,将无数散乱存在的同类社会现象集合、归纳,从而揭示社会、历史为人类提出的新问题。(2分)代表作品如《阴阳大裂变》、《国殇》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第二代诗群
【答案】
2、第二代诗群——指“文化大革命”后期崛起直到80年代中期的那些诗人群。代表人物有黄翔、食指、芒克、北岛、江河、多多、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这是在历史断裂后的文化荒漠和失血、失语的诗歌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群,沉重的历史重负、深重的民族灾难、日益枯竭的汉语诗境及诗人的生命感受力,还有对黑暗历史和专制文化的怀疑及憎恶,迫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人中“思索的一群”,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新写实小说
【答案】
新写实小说——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股小说创作潮流,(1分)以王朔“顽主”系列小说为开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1分)采用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深度削平”、“零度叙述”等表现方式实现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社会人生,(1分)同时也是文学审美终极理想缺失的反映。(1分)代表作品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新边塞诗
【答案】
新边塞诗——新时期,(1分)一批长期扎根西部的年轻诗人以西部冷峻、严酷、雄伟的山川大漠为庄重的舞台,揭示生活在这里人民的开拓精神和豪放的人生态度。(2分)诗风雄浑,充满力度。(1分)代表作品如周涛的《神山》、杨牧的《我是青年》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潜在写作”
【答案】
潜在写作——建国后极“左”政治思潮干扰下,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2分)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等。(2分)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1分)它们像“林中的响箭,黎明的曙光”,挖掘了埋葬阴谋文学的坟墓,揭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序幕。(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朦胧诗”
【答案】
“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涌现的一股诗歌创作潮流。它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观念,打破了人们习惯的诗歌观念,强化诗歌创作的主体意识,主张表现自我。(2分)并就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大胆创新,以意象结构与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为主要特征,意义比较含蓄隐晦,因此被称为“朦胧诗”。(2分)代表作品如北岛的《回答》、舒婷的《双桅船》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狗儿爷涅槃》
【答案】
《狗儿爷涅槃》——1986年由刘锦云创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的话剧作品。(1分)通过成功塑造狗儿爷形象生动呈现中国农民的精神特征及深层文化心理积淀,展示出剧作者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深入思考。(2分)采用写实与写意多元融合的戏剧表现手法,实现了剧作意蕴现实性与象征性的出色融合。(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先锋文学
【答案】
先锋文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1分)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1分)先锋文学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等层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2分)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魔方》
【答案】
《魔方》——是1985年实验戏剧热潮中涌现出来的代表性作品。(1分)由上海师范大学陶骏等创作,首演于第五届大学生文艺会演,后经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进一步改编并在全国范围公演。(1分)全剧由九个各自独立的微型戏剧段落组成,或话剧、或哑剧、或舞蹈,形式五花八门,对应玩具“魔方”色块的变化无穷,暗喻对世界人生的多元思考。(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新历史小说
【答案】
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有所突破,出现了所谓的“新历史小说”。(1分)可分为再现型与创造型两类,前者对历史进行重新发觉和当代书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再现历史,传达出作者当代史学观,如徐兴业的《金瓯缺》;(2分)后者在宏大的历史坐标体系中对历史片段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书写,在尊重时代历史大背景、大事件真实原则下,进行小说的虚构和表现,如莫言的《红高粱》。(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文化散文
【答案】
文化散文——在20世纪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的做品。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第一次文代会制定的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是“文艺为_____服务,首先为_____服务”。
【答案】
人民;工农兵;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是“五四”新文学、_____及_____。
【答案】
30年代文学;延安工农兵文学;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7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文学与_____的紧密关系,文学为_____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
【答案】
时代政治;无产阶级服务;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建国初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批判运动是_____年发生的对______的批判。
【答案】
1955;胡风文艺思想;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剧的代表作是_____,其中排长_____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答案】
《霓虹灯下的哨兵》;陈喜;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双百方针”的内容是“_____、_____”。
【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调整的三次会议是_____会议、广州会议与_____会议。
【答案】
新侨;大连;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第_____次文代会上确立的“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判的最高准则”是_____方法。
【答案】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梁斌《红旗谱》是一部具有_____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其主人公是_____。
【答案】
民族;朱老忠;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杨朔散文创作深受古诗文影响,构思注重_____,其散文结构精巧,用词精炼,其散文被称为_____。
【答案】
营造意境;诗人散文;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柳青的《_____》是描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变革的史诗性作品。
【答案】
《创业史》;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建国30年诗歌的基本范式是_____与______。
【答案】
颂歌;战歌;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贺敬之学习“信天游”创作了《______》一诗。
【答案】
《回延安》;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由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对50年代中期的文艺创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秦牧散文因思想性、_____与_____而被称为“学者散文”,受到读者欢迎。
【答案】
知识性;趣味性;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文革”期间在文化领域实行专制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
【答案】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张扬的《____》是十年文革时期手抄文学的代表作。
【答案】
《第二次握手》;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65年______的文章_____在上海发表,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答案】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中反映极“左”文艺思潮的政治影射电影代表作如______、______等。
【答案】
《春苗》;《决裂》;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期间一度盛行“______”、“______”、“三突出”、“三陪衬”等创作谬论。
【答案】
“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有两类:一类是以______为代表的政治高压下的写实手抄本文学,另一类是以_____为代表的民间广泛流传的手抄本文学。
【答案】
《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80年后文艺新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新时期文学的界碑式作品是刘心武的______,他的创作经历了问题小说、人的小说到纪实样式的社会文化心理小说,后者如长篇小______。
【答案】
《班主任》;《钟鼓楼》;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新时期军旅小说首先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展现战争中人性的真实,标志性作品为______;一是严峻地面对生活的真实,标志性作品是_____。
【答案】
《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艺界全面“解冻”的标志是____ 年召开的第______次文代会。
【答案】
1979;四;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77年话剧创作现实主义复归的标志性作品是政治喜剧______ 和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______。
【答案】
《枫叶红了的时候》;《曙光》;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文革结束后,“归来者”诗人的代表艾青先后创作了长诗______、______抒发胸臆,在文坛激起很大反响。
【答案】
《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朦胧”诗因章明的评论文章《______》而得名。
【答案】
令人气闷的“朦胧”;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今天”诗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答案】
北岛;舒婷;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20世纪90年代由评论家王晓明等人发起的关于______的大讨论在文坛引起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人文精神;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伤痕小说因______创作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答案】
卢新华;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三家村札记》的作者“吴南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和廖沫沙三人。
【答案】
邓拓;吴晗;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高行健的______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
【答案】
野人;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莫言的《______》《______》等小说被称为“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
【答案】
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82年______的______一文引发了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大讨论。
【答案】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现象是对文学中_____、______、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答案】
人性;人情;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中期运用新批评方法研究文学现象的代表性论文有林兴宅的______、刘再复的_________等。
【答案】
《论阿Q的性格系统》;《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较早运用小说创作阐释、表现女性意识的当代女作家是________,她发表于1979年的作品________在当时影响很大。
【答案】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改革小说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其成名作是________。
【答案】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中后期纪实文学兴起,代表作主要有刘心武的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提倡“以梦为马”,寻求精神家园的“校园诗人”有________、骆一禾、______等
【答案】
海子;西川;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如麦天枢的______和霍达的_________。
【答案】
《西部在移民》;《国殇》;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探索戏剧是哲理剧________,该剧大胆借鉴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_________的戏剧技巧。
【答案】
《屋外有热流》;荒诞派;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当代剧作家沙叶新的喜剧代表作品有______、 __。
【答案】
《寻找男子汉》;《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是________。
【答案】
顾城;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等作品塑造的一系列改革者形象被称为_____家族。
【答案】
开拓者;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85年因大量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实验的涌现而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
观念年;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1997年《白鹿原》获得了________奖。
【答案】
茅盾文学;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______》、《陈奂生上城》、《______》、《陈奂生转业》等。
【答案】
漏斗户主;陈奂生包产;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新时期现实主义话剧的代表作是李龙云的《______》。
【答案】
小井胡同;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在叙事层面的革命,被吴亮称为“______”。
【答案】
迷宫式叙述;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余华小说《________》的发表是其由先锋向世俗转变的标志。
【答案】
活着;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填空题
【题干】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________》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答案】
烦恼人生;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青春之歌》
【答案】
《青春之歌》——杨沫创作的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58年。(2分)作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1)塑造了林道静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形象,(1分)通过他们面对民族危亡不同的人生抉择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山药蛋派
【答案】
山药蛋派——又称“火花派”、“山西派”。50年代中期以后,在山西省汇集了一批较成熟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共同的文学主张和相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流派色彩最鲜明的一个作家群。他们的创作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风味和乡土气息,人们习惯称之为“山药蛋”派。(2分)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文艺大众化,将文学还给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俭省的民间语言;三是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2分)该派作家以赵树理为核心,主要成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创业史》
【答案】
《创业史》——柳青创作的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60年。(1分)作品形象地展示了农村社会主义初创期的社会历史风貌,广阔地浓缩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2分)塑造了梁生保、梁三老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艺术表现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第四种剧本
【答案】
第四种剧本——得名于50年代作家刘川关于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的评论。(1分)他认为此前的剧本只有三种,即写工、农、兵三种人的剧本,《布》剧突破了上述三种剧本的框框,打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按生活本来的面目去塑造人物,展示主题。(2分)是双百方针在戏剧创作中的积极反映。(1分)代表作另有《洞箫横吹》和《同甘共苦》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第一次文代会
【答案】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到19日,(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也就是,后来通称的“第一次文代会”, 在北平召开,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结束,“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3分)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政治抒情诗
【答案】
政治抒情诗——20世纪50、60年代,(1分)郭小川、贺敬之等诗人的创作自觉追求时代色彩,注重选取有社会意义的题材,或注意开掘题材中蕴涵的与时代生活有关的思想内涵。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是革命激情与生活哲理的结合,人们称之为政治抒情诗。(3分)代表作品如《向困难进军》、《雷锋之歌》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荷花淀派
【答案】
荷花淀派——50年代中期,孙梨小说创作的诗化、散文化追求影响了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一批作家,形成了“荷花淀派”小说创作群体。(2分)他们的作品多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当地旖旎秀美的自然景致和情浓意重的民风民俗为依托,赞颂了劳动人民的纯净朴实的美好品德。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2分)代表作品有《青枝绿叶》、《鸡鸭委员》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双百”方针
【答案】
“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2分)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三突出”
【答案】
“三突出”——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1分)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3分)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纪要》
【答案】
《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成为文革文艺的纲领性文件。(2分)《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2分)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样板戏
【答案】
“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1分)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1分)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2分)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第二代诗群
【答案】
2、第二代诗群——指“文化大革命”后期崛起直到80年代中期的那些诗人群。代表人物有黄翔、食指、芒克、北岛、江河、多多、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这是在历史断裂后的文化荒漠和失血、失语的诗歌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群,沉重的历史重负、深重的民族灾难、日益枯竭的汉语诗境及诗人的生命感受力,还有对黑暗历史和专制文化的怀疑及憎恶,迫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人中“思索的一群”,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集合式报告文学
【答案】
集合式报告文学——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报告文学样式(1分),指在宏观,全景的基础上俯视现实,将无数散乱存在的同类社会现象集合、归纳,从而揭示社会、历史为人类提出的新问题。(2分)代表作品如《阴阳大裂变》、《国殇》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新写实小说
【答案】
新写实小说——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股小说创作潮流,(1分)以王朔“顽主”系列小说为开端,以池莉、方方、刘震云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1分)采用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深度削平”、“零度叙述”等表现方式实现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社会人生,(1分)同时也是文学审美终极理想缺失的反映。(1分)代表作品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新边塞诗
【答案】
新边塞诗——新时期,(1分)一批长期扎根西部的年轻诗人以西部冷峻、严酷、雄伟的山川大漠为庄重的舞台,揭示生活在这里人民的开拓精神和豪放的人生态度。(2分)诗风雄浑,充满力度。(1分)代表作品如周涛的《神山》、杨牧的《我是青年》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朦胧诗”
【答案】
“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涌现的一股诗歌创作潮流。它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观念,打破了人们习惯的诗歌观念,强化诗歌创作的主体意识,主张表现自我。(2分)并就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大胆创新,以意象结构与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为主要特征,意义比较含蓄隐晦,因此被称为“朦胧诗”。(2分)代表作品如北岛的《回答》、舒婷的《双桅船》等。(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狗儿爷涅槃》
【答案】
《狗儿爷涅槃》——1986年由刘锦云创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的话剧作品。(1分)通过成功塑造狗儿爷形象生动呈现中国农民的精神特征及深层文化心理积淀,展示出剧作者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深入思考。(2分)采用写实与写意多元融合的戏剧表现手法,实现了剧作意蕴现实性与象征性的出色融合。(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魔方》
【答案】
《魔方》——是1985年实验戏剧热潮中涌现出来的代表性作品。(1分)由上海师范大学陶骏等创作,首演于第五届大学生文艺会演,后经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进一步改编并在全国范围公演。(1分)全剧由九个各自独立的微型戏剧段落组成,或话剧、或哑剧、或舞蹈,形式五花八门,对应玩具“魔方”色块的变化无穷,暗喻对世界人生的多元思考。(3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先锋文学
【答案】
先锋文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1分)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1分)先锋文学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等层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2分)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1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名词解释
【题干】
新历史小说
【答案】
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有所突破,出现了所谓的“新历史小说”。(1分)可分为再现型与创造型两类,前者对历史进行重新发觉和当代书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再现历史,传达出作者当代史学观,如徐兴业的《金瓯缺》;(2分)后者在宏大的历史坐标体系中对历史片段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书写,在尊重时代历史大背景、大事件真实原则下,进行小说的虚构和表现,如莫言的《红高粱》。(2分)
【解析】
【难度】1
【分数】5.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答案】
【解析】
【难度】1
【分数】10.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关键词】Synchronization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是( )。
【选项】
A.郎红浣
B.金庸
C.梁羽生
D.古龙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是1894年正式出版的长篇言情小说( )。
【选项】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海上花列传》
D.《孽海花》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素有“文坛顽童”之称的是《如果林秀雄》、《将军碑》的作者( )。
【选项】
A.七等生
B.王文兴
C.张大春
D.朱天文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蝴蝶》描写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形象是( )。
【选项】
A.林震
B.张思远
C.曹千里
D.钟亦诚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小说是( )。
【选项】
A.《爸爸爸》
B.《老井》
C.《小鲍庄》
D.《厚土》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人公是( )
【选项】
A.林震
B.刘世吾
C.钱文
D.张思远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
【选项】
A.贾平凹的《秦腔》
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C.麦家的《暗算》
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答案】
C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玫瑰门》的主人公是( )。
【选项】
A.竹西
B.司猗纹
C.苏眉
D.庄老太爷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
【选项】
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
【选项】
A.《秦腔》
B.《月迹》
C.《商州》
D.《丑石》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
【选项】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
【选项】
A.《一九八六年》
B.《难逃劫数》
C.《四月三日事件》
D.《鲜血梅花》
【答案】
D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林白以多米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是( )。
【选项】
A.《子弹穿过苹果》
B.《一个人的战争》
C.《同心爱者不能分手》
D.《守望空心岁月》
【答案】
B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
【选项】
A.《倚天屠龙记》
B.《天龙八部》
C.《书剑恩仇录》
D.《射雕英雄传》
【答案】
D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
【选项】
A.《游园惊梦》
B.《永远的尹雪艳》
C.《思旧赋》
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答案】
A
【解析】
【难度】1
【分数】2.000
【课程结构】001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