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30 得分:100
1.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和最佳卖点是( )
A.不可移动性
B.多样性
C.乡土性
D.季节性
2.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及整治方法 ( )
A.制定乡村旅游质量标准,加强调控力度
B.制定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强化环境监控力度
C.参与乡村旅游环境保旅护,提高游环保意识
D.合理引导社会理念,加大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力度
3.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可归结为( )
A.明确旅游业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B.提出乡村旅游业发展目标
C.优化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
D.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湖南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是较有代表性的( )景观旅游资源
A.乡村自然
B.乡村田园
C.乡村乡村农耕文化
D.村民俗文化
5.农家乐旅游形式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呈现了( )等特征。
A.农家乐形式比较简单,易于推广
B.农家乐规模小、投资小、风险小
C. 农家乐是农家开展的新生产活动和新经济形式
D.游客直接进入农家消费,对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作用具有直接性
6. 乡村旅游萌芽兴起阶段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国家是( )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美国
7.乡村旅游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希腊乡村旅游主要指( )。
A.把村舍出租给旅游者或在乡村为旅游者提供膳食服务
B.在农场里进行野营、步行、骑自行车或骑马参观农场
C.在传统的民居里住宿、吃农家自制的食品等
D.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8.关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保证乡村旅游资源长久的生命力,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自然、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B.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C.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
D.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
9.乡村旅游产品的体系可分为( )
A.基础产品
B.核心产品
C.辅助产品
D.扩张产品
10.形成乡村景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乡村自然旅游资源
B.乡村有形人文旅游资源
C.乡村无形人文旅游资源
D.人文旅游资源
11.以下规划中那个属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
A.《朝阳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山东烟台.烟台山万国风情园全案策划及概念设计》
C.《河北三河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D.《朝阳村度假休闲区总体规划》
12.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市场导向原则
B.特色创新原则
C.持续发展原则
D.社区参与原则
13.( )是乡村旅游地形象的基础,也是整个旅游地的精神体现、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A.理念形象设计
B.行为形象设计
C.视觉形象识别
14.消费者停留时间长、人均消费相对较高,对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的乡村旅游产品是( )
A.乡村观光旅游产品
B.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C.乡村体验旅游产品
D.乡村养生保健旅游产品
15. 发展遗产旅游对于乡村遗产而言,首要工作是( )
A.自然生态保护与地方文化的传承
B.发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具有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教育功能
C.加大乡村旅游价值的开发
D.搞好遗产保护
16.相比传统的经济的经营模式,体验经济最大的特征在于( )。
A.旅游生产和消费的个性化
B.旅游消费的情感化
C.旅游消费的参与化
D.旅游消费的求知化
17.乡村无形人文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
A.生活习惯
B.政治信仰
C.民族性格
D.乡村文化
18.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
A.发展方向相互引导
B.产业发展相互推动
C.资源利用相互推动
D.基础设施相互依赖
E.农民技能相互补充
19.差距分析评价模型中的差距五是指( )
A.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
B.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和服务质量规范标准之间的差异
C.服务质量规范标准和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之间产生的差距
D.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
20.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质,提高抵抗外来文化入侵的能力,这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的对策及整治方法
A.制定乡村旅游质量标准,加强调控力度
B.制定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强化环境监控力度
C.参与乡村旅游环境保旅护,提高游环保意识
D.合理引导社会理念,加大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力度
21.旅游目的地地脉文脉分析简要概括有以下( )方面的内容
A.自然景观特征分析
B.自然景观价值分析
C.人文历史分析
D.民俗风情分析
22.乡村旅游具有( )特征
A.内容的广博性
B.市场的针对性
C.方式的参与性
D.地域的差异性
E. 活动的季节性
23.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在规范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呈现出( )等多样化趋势。
A.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与参与
B.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
C.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
D.乡村旅游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健康等综合功能
24.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农村资金政策的倾斜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资金条件
B.农村文化知识普及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
C.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人才条件
D. 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资源条件
E.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接待条件
25.采用产业带动发展模式的乡村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具有生产某种农业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且规模较大,带动作用明显
B.市场需求旺盛,以接近大中型城市为最佳
C.旅游网络区位条件优越
D. 生产或经营过程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农业基础较好,有向第二、三产业延伸的条件
26.“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属于比较典型的( )发展模式。
A.民俗风情
B.旅游小镇
C.农场庄园
D.景区依托
27.( )是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核心
A.乡村旅游产品设计质量
B.乡村旅游接待质量
C.乡村旅游环境质量
D.硬件设施服务质量
28.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是( )
A.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差距一
B.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差距二
C.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差距三
D.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差距五
29.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应该体现以( )为主导的特性
A.民俗文化
B.农事文化
C.建筑文化
D.艺术文化
30.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为民俗风情、农场庄园、旅游小镇等类型是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划分的( )
A.经营主体
B.依托资源
C.游客动机
D.项目内容
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30 得分:100
1.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联动发展对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
A.有利于乡村社区经营多元化
B.有利于带动乡村社区其他产业发展
C.有利于社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D.有利于社区资本积累
2.社区参与的共同目标为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全面发展。( )
3.田园风光、草原牧场、渔区景色、林区景观等属于乡村自然旅游资源。 ( )
4.乡村旅游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 )
5.乡村旅游产品依托的主要资源为乡村空间环境。( )
6.将增长极理论运用到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旅游开发时只能建立一个增长极发挥发展旅游带动作用。
7.乡村旅游形象的受众分析是市场定位和总体形象确立的重要依据,也是形象策划后期设计宣传口号和选择营销方式的科学基础和前提。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有( )
A.提升乡村自然旅游资源的丰度
B.提升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品级
C.加强乡村整体自然景观建设
D.增加自然景观绿化,提升自然景观美学意蕴
9.优化乡村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提升其文化竞争力,是提高各地乡村生态文化保护力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
10.乡村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灵魂和精髓。( )
11.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的意义在于( )
A.规范乡村旅游行业行为
B.提高乡村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
C.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D.提升乡村旅游点形象
12.乡村体验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依托田园风光、村野文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广泛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体验整个村域生产和生活的真实过程。( )
13.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14.质量和服务才是乡村旅游商品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乡村旅游商品的包装和营销并不重要。( )
15.体念经济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理解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
16.差距分析评价模型中的差距一是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构成了对旅游服务质量获得满足程度的差异性。( )
17.乡村旅游规划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 )
18.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具备联动发展的可行性。( )
19.以下哪些是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 )
A.软硬环境共建
B.自然人文同护
C.共性特性齐挖
D.传统现代同赋
20. 发展乡村旅游客观上促进了乡村地区对于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工作,提高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
21.利益主体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均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组织应当追求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非仅仅个别利益主体的利益。( )
22.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整治方法有( )
A.制定乡村旅游质量标准,加强调控力度
B.制定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强化环境监控力度
C.参与乡村旅游环境保护,提高个人环保意识
D.加大力度保护人文环境,合理引导社会理念
23.乡村旅游形象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具有可塑性性。( )
24.当前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品雷同、缺乏自身特色。( )
25.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在于其乡土性。
26.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应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 ( )
27.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盈利能力。
28.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现实中要实现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 )
29.乡村旅游就是生态旅。( )
30.乡村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单个要素的评价。( )
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30 得分:100
1. 乡村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主要从旅游开发方面进行。
2.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经济联动发展的共性表现在:乡村旅游和社区经济发展均是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而环境的改善是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经济的开发主体都是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经济还有着一致的发展目标。
3.乡村旅游产品具有乡土性、多样性、参与性、季节性等独特特征。
4. 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乡村旅游内部融资是指采用股份融资的形式能把村民闲散资金集合的形式。( )
6.整个乡村旅游资源中内容最为全面、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种是( )
A.民俗文化景观
B. 农业景观
C. 聚落景观
D.村落景观
7.乡村旅游规划有利于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盲目开发、资源破坏等不良后果。
8.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可划分为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扩张产品三个层次。
9.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居民既是建设者、监督者,也是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益分享。
10.乡村旅游服务过程质量一般不能用客观标准来衡量,旅游者通常会采用主观的方式来感知过程服务质量。
11.乡村旅游形象只有在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相互传递并为(潜在)旅游者所接收才能有效。
12.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季节性的独特特征。
13.依利益主体理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是( )
A.社区居民
B.旅游者
C.地方政府
D.旅游企业
14.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重点体现在原生自然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提升、旅游服务的个性化 、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等方面。
15.市场定位是整个品牌市场营销的灵魂。
16.根据旅游受众分析,乡村旅游地知名度越高美誉度越高。( )
17.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的意义在于规范乡村旅游行业行为,提高乡村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乡村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
18.旅游市场调研者一般是通过典型调查来选择调查对象。
19.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是指乡村旅游者在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前后对当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的体验和感知。
20.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不离开居住地就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21.品牌是乡村旅游地的一种无形资产,给旅游地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22.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有二者发展方向相互引导,产业发展相互推动,资源利用相互依托,基础建设相互依赖。
23.乡村旅游资源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乡村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B.乡村田园景观旅游资源
C.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
D.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4.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参与性的独特特征。
25.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旅游地市场竞争力,扩展了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游客的忠实度,节省了旅游者决策时间。
26.辅助产品为核心产品的外延,它并非乡村旅游产品的基础要素,但同样可以作为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27.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地理位置的选取主要考虑的二个重要因素是区域资源状况、依存环境。
28.乡村旅游产品具有乡土性的独特特征。
29.乡村旅游规划不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广大村民的参与。( )
30.乡村核心旅游产品一般包括乡村接待服务、乡村景观和乡村文化。
考试
试卷总分:51 得分:100
1.茜茜公主在希腊乡村呆了三个月肺结核治好了说明乡村旅游具有( )功能。
A.游憩功能
B.社会功能
C. 环保功能
D.医疗功能
2.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质,提高抵抗外来文化入侵的能力,这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的对策及整治方法
A.制定乡村旅游质量标准,加强调控力度
B.制定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强化环境监控力度
C.参与乡村旅游环境保旅护,提高游环保意识
D.合理引导社会理念,加大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力度
3.茜茜公主在希腊乡村呆了三个月肺结核治好了说明乡村旅游具有( )功能。
A.游憩功能
B.社会功能
C. 环保功能
D.医疗功能
4.“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属于比较典型的( )发展模式。
A.民俗风情
B.旅游小镇
C.农场庄园
D.景区依托
5.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和最佳卖点是( )
A.不可移动性
B.多样性
C.乡土性
D.季节性
6.纵观国内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建设,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
A.现代诉求强烈,乡村本性突出
B.缺乏科学规划,市场秩序混乱
C.开发层次不高,缺乏旅游精品
D.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人才匮乏
7.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文本编制一般分哪几个结构( )
A.背景篇
B.现状篇
C.规划篇
D.构思篇
E.保障篇
8.差距分析评价模型中的差距五是指( )
A.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期望与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之间的差异
B.管理者对游客期望认知和服务质量规范标准之间的差异
C.服务质量规范标准和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之间产生的差距
D.旅游者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感受之间的差距
9.形成乡村景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乡村自然旅游资源
B.乡村有形人文旅游资源
C.乡村无形人文旅游资源
D.人文旅游资源
10.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农村资金政策的倾斜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资金条件
B.农村文化知识普及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
C.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人才条件
D. 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资源条件
E.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接待条件
11.乡村旅游产品的体系可分为( )
A.基础产品
B.核心产品
C.辅助产品
D.扩张产品
12.乡村旅游商品就是乡村旅游产品。( )
13.国际乡村旅游的产生时间与国内基本相同。( )
14.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联动发展只是和其历史文化资源的联动。( )
15.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盈利能力。
16.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的意义在于( )
A.规范乡村旅游行业行为
B.提高乡村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
C.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D.提升乡村旅游点形象
17.包装是商品的另一大名片,在对乡村旅游商品进行包装时主要考虑别与游客携带。
18.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部分,是乡村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9.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重点是结果质量。( )
20.旅游形象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所以要重视乡村旅游形象建设。
21.欧盟制定了一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LEADER计划”,该计划认为辨别一种旅游服务产品是否属于乡村旅游关键在于是否为游客提供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亲密接触。
22.乡村旅游产品具有乡土性的独特特征。
23.要注意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24. 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5.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重点体现在原生自然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提升、旅游服务的个性化 、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等方面。
26.乡村旅游内部融资是指采用股份融资的形式能把村民闲散资金集合的形式。( )
27.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地的认知和评价,这主要来源于旅游地对外传播的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及旅游者实地体验后形成的旅游形象。
28.根据旅游受众分析,乡村旅游地知名度越高美誉度越高。( )
29.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可划分为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扩张产品三个层次。
30.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地理位置的选取主要考虑的二个重要因素是区域资源状况、依存环境。
31.有效的旅游融资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将其作为重点来抓。
32.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季节性的独特特征。
33.乡村旅游规划不仅是一项技术过程,也是一项决策过程;不仅是一种科学规划,而且也是一个能够落地实施的规划,二者必须同时兼顾才能称之为合理的乡村规划。
34.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参与性的独特特征。
35.乡村旅游资源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乡村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B.乡村田园景观旅游资源
C.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
D.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36.整个乡村旅游资源中内容最为全面、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种是( )
A.民俗文化景观
B. 农业景观
C. 聚落景观
D.村落景观
37.乡村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总体的认知,而非对某一单一要素的评价。
38.乡村旅游市场的针对性特征是指( )
A.乡村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B.主要指其客源市场针对城市居民而言
C.地域的差异性
D.乡村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39.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有二者发展方向相互引导,产业发展相互推动,资源利用相互依托,基础建设相互依赖。
40.市场定位是整个品牌市场营销的灵魂。
41.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过程包含有确定问题与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与调查方案、执行计划、分析数据并撰写调研报告四个步骤。
42.依利益主体理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是( )
A.社区居民
B.旅游者
C.地方政府
D.旅游企业
43.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是旅游资源,但是把乡村旅游做好的关键还在于人才。( )
44.乡村旅游市场调研的先后步骤是确定问题与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与调查方案、执行计划、分析数据并撰写调研报告。( )
45.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旅游地市场竞争力,扩展了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游客的忠实度,节省了旅游者决策时间。
46.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是指乡村旅游者在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前后对当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的体验和感知。
47.乡村旅游规划有利于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盲目开发、资源破坏等不良后果。
48.乡村旅游的扩张产品通常由政府提供。
49.乡村旅游产品具有乡土性、多样性、参与性、季节性等独特特征。
50.辅助产品为核心产品的外延,它并非乡村旅游产品的基础要素,但同样可以作为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51.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经济联动发展的共性表现在:乡村旅游和社区经济发展均是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而环境的改善是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经济的开发主体都是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和乡村社区经济还有着一致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