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文明在中国的最早突破是在(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民族融合发生在( )。
A.春秋战国之际
B.东晋南北分裂到隋唐大统一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唐末五代到元朝大统一时期
3.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融合若计其大端有(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4.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中,文明滥觞期最长的是( )。
A.新石器时代
B.夏商周时期
C.封建社会发展期
D.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期
5.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端期是( )。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6.隋唐两宋是中国封建文化的( )。
A.发端期
B.发展期
C.鼎盛期
D.衰变期
7.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是( )。
A.农业
B.石器的磨制及钻孔
C.制陶
D.玉器的磨制及钻孔
8.中国古代社会控制的思想很多,在历史上真正起过作用并时常发生纠结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9.神权政治的特点是( )。
A.最高行政首领与最高宗教神职统一
B.统治天下依靠同姓和有血亲关系的宗族
C.政治上尽量依靠同族的世亲
D.原始民主风尚存在
10.两汉选拔贤才的选举制度有( )。
A.察举
B.征辟
C.任子
D.纳赀
11.地理环境在影响一个地区人群文化发展的因素中属于长期因素。
12.中国文化在魏晋以前只是在南方范围内存在东西并立格局。
13.魏晋以后,中国文化由北向南推进中存在的“一条直线”历史大景观指的是南方经济大开发。
14.在中国“一圆一线”历史大图景下,北方的上进心最典型地表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上。
15.礼乐文明的基本精神是追求社会和谐。
16.怎样理解“中原”一词的含义?
17.什么是羁縻政策?
18.什么是“家天下”?
19.什么是“礼乐文明”?
20.你如何理解分封制实施的伟大历史意义?
形考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民族融合发生在( )。
A.春秋战国之际
B.东晋南北分裂到隋唐大统一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唐末五代到元朝大统一时期
2.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中,文明基本形态奠定期是( )。
A.新石器时代
B.夏商周时期
C.封建社会发展期
D.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期
3.秦朝政治实践的是( )。
A.儒家思想路线
B.法家思想路线
C.道家思想路线
D.墨家思想路线
4.宗法制形成于( )。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5.郡县制萌芽于( )。
A.西周
B.东周
C.春秋
D.隋唐
6.宋代地方制度实行三级制,最基层一级是( )。
A.路
B.府
C.州
D.县
7.两汉选拔贤才的征辟选举有( )。
A.皇帝征辟
B.宰相征辟
C.公府征辟
D.州郡征辟
8.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枢省
9.汉初实施郡县制,郡守的权限有( )。
A.可以自设教条
B.可以自辟僚属
C.拥有对郡内官员的监察权
D.拥有向朝廷推荐人才之权
10.宋代地方制度实行三级制,中级是( )。
A.府
B.州
C.军
D.监
11.两汉王朝之兴盛,在其小农基础雄厚。
12.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
1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一个从狭窄到宽平的历程。
14.中国古代的重农主义是民众所遭受的最根本的束缚。
15.中唐实施“两税法”,改变了千年税收“以人丁为本”的政策。
1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17.简述北朝民族融合的“胡化”表现。
18.什么是“单线索”社会?
19.什么是“大蒐礼”?
20.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控制的特点。
形考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民族融合发生在( )。
A.春秋战国之际
B.东晋南北分裂到隋唐大统一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唐末五代到元朝大统一时期
2.宋代地方制度实行三级制,最高一级是( )。
A.路
B.府
C.州
D.县
3.重农主义形成于( )。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4.老子的文化设计的要义在( )。
A.君主“无为”而民众“自为”
B.君主、民众均“无为”
C.君主“自为”而民众“无为”
D.君主、民众均“自为”
5.先秦诸子散文中创立语录体的是( )。
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商帮崛起,其中最著名的当性( )。
A.晋商
B.徽商
C.豫商
D.浙商
7.天人合一是( )。
A.宇宙论观念
B.政治观念
C.人生哲学
D.科学观
8.《诗经》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分为( )。
A.风
B.雅
C.颂
D.赋
9.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有( )。
A.王维
B.高适
C.岑参
D.孟浩然
10.早期的法家最为重要包括( )。
A.商鞅的“法”
B.申不害的“术”
C.慎子的“势”
D.韩非子的“势”
11.天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出现。
12.在孔子的救世方略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道德力量。
13.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性相伴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性特色。
14.宋代诗坛整体性的风格追求是以平淡为美。
15.《史记》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16.“仁者人也”这句话最可体现“仁”的基本逻辑。
17.“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概念。
18.管子试图建造一种旨在为万民兴利除害的新型政治。
19.中国古代堪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媲美的社会理想(观念)是“大同世界”。
20.《管子》一书成于众人之手,成书也不在一时。
21.简述儒家“大同理想”的丰富内涵。
22.简述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各层面的主要表现。
形考作业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1.奠定了我国诗歌抒情性优良传统的是( )。
A.《诗品》
B.《诗经》
C.《楚辞》
D.《文赋》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3.强调“文以明道”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苏轼
4.先秦诸子中与科技有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5.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是(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金元时期
6.关汉卿的重要作品有( )。
A.《西厢记》
B.《窦娥冤》
C.《望江亭》
D.《单刀会》
7.秦汉时最突出的科学成就在( )。
A.数学领域
B.医学领域
C.天文学领域
D.地理学领域
8.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观念因素,举其大者有( )。
A.实用目的
B.政治的纠结
C.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D.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
9.“同治中兴”或称“同光新政”的一批贤臣包括(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胡林翼
D.李鸿章
10.革命家办的报刊中最为出名、宣传革命作用最大的有(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苏报》
D.《民报》
11.洋务运动是一场文化的揭示运动。
12.近代翻译介绍西方思想成绩最大的是严复。
13.明代以后中国科技在曲折中发展。
14.张衡绘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地形图。
15.冯桂芬的“制洋器”和“采西学”说,决定了他是一个“中体西用”论者。
16.我国独特的历法体系是在唐宋时期形成的。
17.提出“富国必先富民”观点的是王韬。
18.康、梁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偶然的。
19.实用主义正是洋务运动的最大局限。
20.我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发展。
21.简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22.简述“中体西用”理论是如何破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