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兴观群怨”之“群”,是孔子以“诗教”为特色的文艺观的一个鲜明体现。首先,它鲜明体现了孔子“诗教”的目的在于“仁”。“群”就是人与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其次,孔子之所以强调“诗可以群”,是因为看到了文艺在使人“群”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感染作用。
2.庄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
3.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不平则鸣”说、韩愈的“发愤著书”说等。
4.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穷而后工”说等。
5.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
6.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的一种 “放大”研究。
A.孔子“兴观群怨”说
B.庄子“言不尽意”说
C.司空图“韵味”说
D.严羽“妙悟”说
7.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A.“天籁”
B.“物籁”
C.“神籁”
D.“灵籁”
8.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
A.兴
B.观
C.群
D.怨
9.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
A.四情
B.四义
C.四学
D.四教
10.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方法有“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 ,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A.通变
B.高远
C.情致
D.美善
11.怎样看待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
12.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
形考任务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主体论范畴。
A.“才、胆、识、力”说
B.“理、事、情”说
C.“师法自然”说
D.“妙造自然”说
2.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3.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 ”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4.叶燮所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的 。
A.“识”
B.“胆”
C.“才”
D.“力”
5.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直觉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想象的
6.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A.“师法自然”说
B.“才、胆、识、力”说
C.“理、事、情”说
D.“妙造自然”说
7.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 ”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A.余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8.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 、《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A.《屈原》
B.《离骚》
C.《九歌》
D.《九辩》
9.《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A.禅
B.儒
C.释。
D.道
10.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A.“理、事、情”说
B.“才、胆、识、力”说
C.“师法自然”说
D.“妙造自然”说
11.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12.“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蕴含的意味,这种意味往往是一种只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大意”。
13.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就是我们通常简单称谓的“韵味”说,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14.《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
15.司空图的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可分为三大块:“思与境偕”说――诗境构成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诗境特征论;“二十四诗品”说――诗境风格论。
16.“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这是诗歌直接呈现出来的、读者可以感知的东西。
17.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认为小说与史传一样,具有劝勉、惩戒的社会认识与批判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提出,小说和史传是有根本区别的,史传是“因文生事”,而小说则是“以文运事”。
18.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事”、“情”的能力。
19.通过对《史记》和《水浒传》两个代表性文本的比较,金圣叹提出了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的根本不同,即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
20.《原诗》问世,是针对此前诗坛的两股思潮而言的。一是明代前、后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二是其后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创作主张。
21.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
22.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23.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形考任务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理解叶燮的“才胆识力”说,谈谈你对几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形考任务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俄国形式主义声称,文学作品是无关于社会、作家乃至于读者的独立自足体,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或“艺术性”仅仅在于它的形式,在于它的语言的审美化、陌生化编排组织。
2.布瓦洛所指的“自然”,不是指客观现实或自然事物,而是指“常情常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习惯性的东西,也可称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
3.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十分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其《艺术哲学》表达了他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发掘梳理艺术史料的心路历程。
4.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语言与艺术等同。
5.《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共一千一百行,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论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等主要诗体,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
6.伊瑟尔与姚斯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7.泰纳谈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平通常可以分做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年期与成熟期”,亦为“真情实感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墨守成法与衰落的时期”。
8.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有时也称作无意识、下意识)。
9.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部分,集中体现于《人间词话》中。
10.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在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崛起、后在欧美迅速扩大影响的一个美学流派。
11.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A.泰纳
B.伊瑟尔
C.韦勒克
D.拉封丹
12.李渔论及戏曲时说到:“‘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重机趣》)。这里“机趣”所指的是 。
A.词采
B.结构
C.情节
D.格局
13.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宋元戏曲考》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文学小言》
D.《人间词话》
14.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 。
A.“团圆之趣”
B.“悲剧之情”
C.“同情之举”
D.“机趣神韵”
15.《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 之手。
A.布瓦洛
B.圣·艾弗蒙
C.康德
D.黑格尔
16.伊瑟尔与 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姚斯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17. 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A.《诗的艺术》
B.《判断力批判》
C.《美学》
D.《诗学》
18.如果我们将 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A.克罗齐
B.康德
C.黑格尔
D.泰纳
19.“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A.地域的范围
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C.诗歌的内涵
D.诗人的精神情怀
20.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 ”、“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A.虚构性
B.形象性
C.画面性
D.符号性
21.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2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23.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
24.课程线索梳理。
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