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及私撰史书是()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公羊传》
2.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巫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渐演变为民间歌舞和小调。
A.乐舞
B.神话
C.舞蹈
D.歌谣
3.()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大画家,其长卷风俗画《清明山河图》是当时风俗画的代表。
A.苏轼
B.张择端
C.王羲之
D.李成
4.《》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A.《乐毅论》
B.《桑乱贴》
C.《兰亭序》
D.《平安帖》
5.《》记西汉一代历史,开创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A.《汉书》
B.《史记》
C.《后汉书》
D.《史通》
6.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A.精神文化
B.结构文化
C.隐性文化
D.制度文化
7.隋炀帝时,设立() ,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A.进士科
B.明经科
C.制科
D.明法科
8.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A.刑书
B.法书
C.铭文
D.铸刑书
9.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下举办的养士机构是(),它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具有教育机构的性质。
A.正谊书院
B.太学
C.稷下学宫
D.岳麓书院
10.韩愈的《》一文是其关于教师问题的重要论文,也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A.《师说》
B.《进学解》
C.《祭十二郎文》
D.《山石》
11.《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精神和浪漫色彩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
12.文化具有传承功能。
13.北宋初期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奉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
14.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文心雕龙》、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著。
15.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它是伴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而产生的。
16.苏冕编《通典》,记载历代典章制度,首创典志体通史。
17.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
18.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包括地神崇拜、山神崇拜、河神崇拜和日月星辰诸神崇拜。
19.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与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20.“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
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2.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及私撰史书是()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公羊传》
3.《》大约成书于战国末年,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我国先秦时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A.《尚书》
B.《礼记》
C.《春秋》
D.《学记》
4.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家”, ()、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A.王实甫
B.关汉卿
C.乔吉甫
D.纪君祥
5.编年体的飞跃发展来源于北宋司马光编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A.资治通鉴
B.《通典》
C.唐会要
D.后汉书
6.宗法制度的内容包括()、分封制、宗庙祭祀制
A.嫡长子继承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7.北魏贾思勰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考工记
D.农医学
8.明代徐弘祖的《》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A.徐霞客游记
B.氾胜之书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9.下列哪个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强大的延续力
B.政治的伦理性
C.丰富的多样性
D.相对的独立性
10.关于哲学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子主张“无为”、“ 道法自然”
B.孔子主张“仁”、“中庸”
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D.庄子提出性善说
11.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神话,巫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渐演变为民间歌舞和小调。
12.张择端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大画家,其长卷风俗画《清明山河图》是当时风俗画的代表。
13.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步辇图》
14.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官学的重要形式。
15.书院兼有藏书、供祀和讲学的功能。
16.南宋时期,朱熹拟定《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为书院的标准学规,这是书院制度化的主要标志。
17.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18.中国古代的建筑类型包括宫殿、陵墓、寺庙、园林。
19.在文学领域,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是《长生殿》,先后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广泛流传,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曾将其改编。
20.中国史书中的“正史”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发展突出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宋代
C.明代
D.唐代
2.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A.秦始皇兵马俑
B.敦煌莫高窟
C.龙门石窟
D.少林寺
3.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了释、道两家思想而创立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是( )
A.魏晋玄学
B.隋唐佛学
C.宋明理学
D.乾嘉朴学
4.隋炀帝时,设立() ,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A.进士科
B.明经科
C.明法科
D.制科
5.关于文化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B.“狭义文化”则排除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及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
C.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D.文化专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如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
6.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中国四大发明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瓷器
D.指南针
7.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于,它使得中国文化显现出强大的延续力、丰富的多样性和()。
A.相对的独立性
B.差异性
C.地域性
D.多变性
8.人祭祀最崇尚的天神和祖宗时最高级别用的祭品是牛、羊、猪三种牲畜组成的所谓“太牢”,规格低的是用羊、猪组成的“()”。
A.少牢
B.天牢
C.水牢
D.地牢
9.齐国的()是战国私学的汇集地。
A.稷下学宫
B.书院
C.太学
D.官学
10.曹魏时期,对汉律作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如改()为刑名,列于律首。
A.五刑
B.具律
C.八议
D.议宾
11.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创立的“五德终始”论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12.佛教的经典包括三个方面,有经(修行教义)、律(信徒守则)、 论(解释和研究教理的著述)
13.道教从古代的鬼魂崇拜发展而来,并融摄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和秦汉时期的黄老道而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要内容。
15.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中,楚国实行法治最为彻底,国力渐趋强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6.中国古代第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律疏议》。
17.东汉时期,早期道教教派五斗米道、太平道相继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
1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宋刑统》。
19.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20.隋代统治者将儒学经典加以整理,分为甲、乙、丙、丁目,分统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来书籍分类的正统方法。
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家”, ()、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A.王实甫
B.关汉卿
C.乔吉甫
D.纪君祥
2.明代徐弘祖的《》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A.天工开物
B.氾胜之书
C.徐霞客游记
D.水经注
3.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A.秦始皇兵马俑
B.敦煌莫高窟
C.龙门石窟
D.少林寺
4.近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被评为“四大谴责小说”。
A.《繁花》
B.《孽海花》
C.《品花宝鉴》
D.《花月痕》
5.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在梦里批判封建教育的基础上,提倡()学风,主张学习西学,开近代史上学习西方的先河
A.知行合一
B.温故知新
C.考据
D.经世致用
6.有“国剧”之称的戏曲是( )
A.京剧
B.南戏
C.秦腔
D.昆腔
7.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 )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8.三国时期,魏明帝在中书省设( ),职掌修史,这是设专官修史之始。
A.太史令
B.兰台令史
C.太史
D.著作郎
9.史德、史才、史学、()属于“史才四长”的内容。
A.史识
B.史明
C.史观
D.史官
10.()是经济地理的开山之作。
A.《史记.货殖列传》
B.《山海经》
C.《尚书.禹贡》
D.《汉书.地理志》
11.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在梦里批判封建教育的基础上,提倡经世致用学风,主张学习西学,开近代史上学习西方的先河。
12.道教从古代的鬼魂崇拜发展而来,并融摄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和秦汉时期的黄老道而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3.我国原始宗教有很多分野,总的来讲,主要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圣贤崇拜。
14.中国古代第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15.东汉时期,早期道教教派全真道、正一道相继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
16.议亲、议贤、议功、议尊属于封建法律“八议”制度内容。
17.隋代统治者将儒学经典加以整理,分为甲、乙、丙、丁目,分统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来书籍分类的正统方法。
18.孔子提倡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是人不倦、学而不厌、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19.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个基本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文明不断交流的两个源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扩大和巩固的深刻的经济根源。
20.佛教于西汉末年从西域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