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1(25分)
试卷总分:25 得分:100
1.( )是服装功能的实质,或者说是服装美的内容,它是构成服装的基本因素或条件之一,也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原则之一。
A.实用美
B.美化功能
C.审美功能
D.艺术美
2.( )高椅大桌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分餐制的进餐方式,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共餐制。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3.诗僧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 )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A.《茶述》
B.《煎茶水记》
C.《十六汤品》
D.《茶经》
4.( )说明人类已经掌握把酒陈化这种优良技术,懂得了酒经过陈化会使其味道越发香醇。
A.“琼浆玉液”
B.“金浆”
C.“陈年佳酿”
D.“琬液”
5.( )以来,楼和阁无论是从建筑方式还是外观造型上,都愈加趋于融合,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
A.魏晋
B.汉代
C.唐宋
D.明清
6.中华文化的特点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
A.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B.内在的包容性和灵活的会通性
C.稳定的一统性和活跃的多元性
D.强调道德的伦理性和民族的凝聚力
7.服装美学的文化唯物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传播广泛性
B.民族特色性
C.流行时尚性100
D.审美艺术性
8.中华饮食文化最主要集中在( )这几个方面。
A.“菜系文化”
B.“食文化”
C.“茶文化”
D.“酒文化”
9.酒文化及品酒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 )。
A.日常生活中的酒文化弥散
B.娱乐化的酒文化之乐
C.带来人生的情趣与享乐
D.人生追求“醉”的境界
10.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
A.坚固柔韧并举,适应性强
B.结构灵活,便于拆装
C.宏大华美,稳重内敛
D.取材容易,易于加工
1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人类的物质文明。
12.色彩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属性。这三种属性是人们认识和描述色彩的基本语汇。
13.清代初期,鲁菜、苏菜、粤菜、湘菜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后来称“四大菜系”。
14.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
15.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南方则以私家园林见长。前者规模庞大,后者规模较小。
20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2(25分)
试卷总分:25 得分:100
1.我国近代的旅游业,是20世纪30年代( )在上海创办的。
A.丁文江
B.顾炎武
C.陈光甫
D.徐霞客
2.( )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鼎。
A.后母戊大方鼎
B.兽面纹方鼎
C.乳钉纹方鼎
D.子龙鼎
3.关于玉雕的分类,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具象玉雕
B.装饰玉雕
C.抽象玉雕
D.工艺玉雕
4.关于木雕的分类,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建筑木雕
B.实用木雕
C.家具木雕
D.工艺品木雕
5.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中,记载了人参、五味子等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20多种。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备急千金要方》
D.《黄帝内经》
6.国家推进国民休闲的重要步骤包括:( )。
A.把休闲作为消费热点培育
B.明确引导休闲发展的职能部门
C.决定统筹规划国民休闲
D.决策建设“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7.旅游休闲审美的内涵与价值主要体现在:(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8.按用途可以把中国古代传统器物划分为以下几类:( )。
A.功能型器物
B.精神型器物
C.混合型器物
D.金属型器物
9.玉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A.玉促进了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
B.玉意识演化成中国国家意识
C.玉器划出中国政治等级
D.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
A.起居有常
B.劳逸适度
C.“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D.勿吸烟,勿喝酒
11.在古代,旅游是一种社会活动,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是近代才有的。
12.历史上关于玉德的著名学说主要有:孔子十二德说、管子九德说、荀子七德说、许慎六德说。
13.中国雕刻的现代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纪念性、装饰性、象征性、哲学性。
14.“清调补”是一个健康体魄的养生之道,清除体内毒素、调节体内机能、补充均衡营养,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就是祖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奥秘所在。
15.古代化妆术主要有:粉妆玉琢、樱唇点檀、黛眉入时。
20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3(25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A.儒家文化
B.宗法文化
C.科举文化
D.官僚文化
2.( )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因此被认为是封建时代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A.《法经》
B.《九章律》
C.《唐律疏议》
D.《大清律例》
3.下列几项不属于今文字的是( )。
A.秦系文字
B.隶书
C.楷书
D.草书和行书
4.汉武帝时期,(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度确认了儒家学说的合理性。
A.王充
B.王守仁
C.周敦颐
D.董仲舒
5.中国的传统宗教中,尤以( )对文化的影响为最大。
A.佛教和伊斯兰教
B.佛教和道教
C.道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基督教
6.宗族制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家谱、( )等。
A.祠堂
B.族规
C.族产
D.族长
7.宗族制度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 )。
A.族权与政权、神权、夫权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有力地巩固了封建统治。
B.以伦理纲常为理论基础的宗族等级秩序,服务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C.宗族内部经济方面的自我调节,促进了封建时代小农经济的稳固发展。
D.为宗族利益而重视封建文化教育,客观上提高了族人的文化素质,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8.明代的科举是包括“进学”在内的四级考试制度:( )。
A.院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9.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从语音方面来说,表现出音乐性强的特点。
B.从语汇方面来说,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C.从语法方面来看,汉语缺乏形态,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特点。
D.从语调方面来看,表现出抑扬顿挫的特点。
10.中国传统宗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宗教势力不能超越世俗权力
B.民众的宗教观念相对淡薄
C.各种宗教能兼容并存
D.外来宗教必须和中国文华结合,才能被中国人接
11.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与政治权力的大小轻重相吻合,族权与政权合一,君统与宗统合一,正是宗法制的基本特点。
12.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代正式实行。
13.尽管世界上文字种类繁多,但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表音体系的文字,二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属于前者。
14.汉字反映了汉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汉字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汉字影射了汉民族的认知模式;汉字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15.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三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和黄老学派。
20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4(25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大约( )篇诗歌。
A.205
B.305
C.405
D.505
2.宋人( )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搜集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书,它辑录了从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共100卷。
A.郭茂倩
B.屈原
C.宋玉
D.萧统
3.( )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A.《国语》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4.人们普遍认为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后人常用( )来概括这个时期中国书法的整体风格。
A.“善书”
B.“严整”
C.“峻峭”
D.“尚韵”
5.对于民俗功能的描述,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娱乐功能
B.传承功能
C.教育功能和规范功能
D.历史功能和维系功能
6.中国传统文学大致可分为( )几种体裁。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戏曲
7.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 )。
A.王维
B.岑参
C.高适
D.孟浩然
8.明代涌现了一大批“章回体”小说,其中以( )成就最高。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金瓶梅》
9.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 )。
A.现世主义的理性追求
B.“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C.传神写意的艺术表现
D.圆融含蓄的中和之美
10.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容包罗万象,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A.自强不息
B.任侠之气
C.匹夫有责
D.以和为贵
11.《离骚》是楚辞的巅峰之作,它与《诗经》的精华《王风》并称“风骚”,“风骚”从此成为中国文学的代名词。
12.《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抒情短诗,其作者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
13.明代最著名的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牡丹亭》。前三者被称为“明代三大传奇”。
14.中国戏曲表演的“五大剧种”包括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15.1920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专门研究民俗的学术团体:风俗调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