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美国基于Stem教育的“5E”教学模式其应用环节是( )
选项:
A. 参与
B. 探究
C. 解释
D. 迁移
答案:
D. 迁移
序号: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美国基于Stem教育的“5E”教学模式分为5个过程,其中“幼儿经验的抽象化和理论化”过程是( )
选项:
A. 参与
B. 探究
C. 解释
D. 迁移
答案:
C. 解释
序号: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纲要》和《指南》中多处强调“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在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等,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 )特点。
选项:
A. 生活性
B. 启蒙性
C. 科学性
D. 生成性
答案:
A. 生活性
序号: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以下哪类活动不属于科学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 )
选项:
A. 观察认识型活动
B. 实验操作型活动
C. 技术操作型活动
D. 区域游戏型活动
答案:
序号: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家庭中科学教育的开展可以随时随地,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都不受限制。这是家庭教育中进行科学教育的( )特点。
选项:
A. 随意性
B. 个别化
C. 灵活和随机
D. 持久和连续
答案:
序号:6,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我国机构化、制度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肇始于( )
选项:
A. 清朝末年
B. 民国初年
C. 解放初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序号:7,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2012年10月我国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儿童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 )
选项:
A. 科学知识
B. 科技活动
C. 数学认知
D. 自然探索
答案:
序号:8,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这一时期强调分科教育,主张让所有人都学会基本原理、概念等,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 )。
选项:
A. 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时期
B. 作为探究取向的科学时期
C. 综合课程时期
D. 科学的大众时期
答案:
序号:9,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地下的秘密王国》的目标表述为:①观看森林冬景图。
②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请问这个目标表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
选项:
A. 混淆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B. 目标表述不清晰
C. 目标表达没有从儿童视角
D. 目标的制定没有体现年龄适宜性
答案:
序号:10,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最下位、最近切的目标是( )
选项:
A. 总目标
B. 单元目标
C. 年级目标
D. 活动目标
答案:
序号:1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学前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来获得有关的经验与体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水平的( )
选项:
A. 初级科学认知
B. 初级科学概念
C. 初级科学意识
D. .初级科学思维
答案:
序号:1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科学活动中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的方法是( )
选项:
A. 描述记叙法
B. 事件取样观察法
C. 时间取样观察法
D. 等级评定法
答案:
序号:1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以下属于取样观察法的是( )
选项:
A. 仪器辅助法
B. 事件取样观察法
C. 等级评定法
D. 连续记录法
答案:
序号:1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指在主体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由学前儿童和教师共同设计、布置,同时也要尊重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
选项:
A. 探索性
B. 知识性
C. 执行性
D. 选择性
答案:
序号:1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班级中( )以最为经济便捷的方式,为儿童提供科学探究的独立空间与平台。
选项:
A. 班级科学角
B. 益智区
C. 科学活动室
D. 语言区
答案:
序号:16,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集体教学环节中目标设计环节要做好物质准备,这主要从哪两方面( )进行思考设计。
选项:
A. 资金
B. 材料
C. 环境
D. 计划
答案:
序号:17,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物质环境的类型有( )
选项:
A. 科学发现区
B. 自然角
C. 园地
D. 教室
答案:
序号:18,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发展检核表法是常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估方法,其具体操作形式有以下哪些( )
选项:
A. 发展行为的核对
B. 发展行为的测量
C. 调查测量
D. 录像录音
答案:
序号:19,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一般分为( )
选项:
A. 教师角度表述
B. 园方角度表述
C. 父母角度表述
D. 儿童角度表述
答案:
序号:20,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2013年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幼儿园阶段的基本要求呈现出哪些方面的特征( )
选项:
A. 融合性
B. 强调人际关系
C. 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
D. 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
答案:
序号:21,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以下属于以儿童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的分类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型科学活动、
B. 科学阅读型科学活动
C. 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
D. 科学讨论型科学活动
答案:
序号:22,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仅可以跟随发展,不仅可以和发展齐步并进,而且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发展中引起新的形成物”(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3,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4,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在1952年颁布实施《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中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定为“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5,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儿童虽然有其独特的心理与思维发展水平,但其学习与建构科学的过程与结果具有成人的特点。(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6,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因为自然角就在幼儿身边,便于他们接近和开展活动,是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常规的且利用率较高的场所。(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7,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幼儿科学探究是指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知识和经验,自己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8,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生活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学习的结果,强调活动的预设性。(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9,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生命科学活动主要探究的是生命与环境交互关系的问题。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0,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波,这种波是学前儿童感受世界、接收信息时最重要的来源。(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1,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等级评定法是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法。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2, 题目类型:问答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有关物质世界中“声音”部分有哪些内容?
选项:
答案:
序号:33, 题目类型:论述题
题目: 基于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
选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