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管与不应管
某学校的李校长,兼任市教育学会的理事长、区政协委员。他因常参加社交活动而不能每天都到校,但学校工作井然有序。在校时,他经常与教师和学生接触,对反映的许多具体要求他总是让分管的副校长、教务长、总务主任解决。
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李校长念了一张给他的条子:“你是校长,为什么遇到问题不表态,是权不在手,还是处理不了?”念完条子,李校长感谢这位老师的关心,然后明确表示:“我是有职有权的。学校重大决定都是我主持做出的,这就是权!至于执行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领导成员有分工,因此我不能随意表态。”李校长的解释,一些教职工仍不赞同。他们认为,领导班子成员多,应是校长说了算,否则,校长不是“无为而治”了吗?由于有这样一些议论,李校长不在校时,个别领导成员把一些能处理的事也搁置下来。面对这些情况,李校长除了在领导班子内统一认识外,又在教职工中通过各种方式谈他的看法:校长负贵制不是按校长个人的意志办事。特别是有关教学改革的事情,更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校长应该管他该管的。如果学校中的所有事情都由校长决定,这不是有职有权,而是个人专权。这不但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还会养成一些同志的惰性。李校长的看法得到了领导班子成员的赞同和教师的理解,但是仍然有不少教职工不能理解
问题:
(1)李校长的说法与做法对吗?(10分)
(2)试用领导理论解释李校长的领导风格。(10分)
(1)李校长的说法与做法对吗? (10分)
李校长的说法与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组织管理原则。李校长作为学 校最高行政领导,应主要抓事关学校全局的重大决策和例外事项的管理,日常、具体的事务应由分 管副校长和部门负责人去解决。
(2)试用领导理论解释李校长的领导风格。(10分)
领导权变理论认为,应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三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从本 案看,李校长选择民主、放任式的领导方式,取得了大多数领导成员和教师的认同;从被领导者以及 工作环境角度来看,学校的员工主要是高学历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有知识,素质高,自我意识 强,更适用于民主、放任式的管理。
(管理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适当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