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形考答案免费答案奥鹏答案

辽宁开放大学2025年秋学期《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标准答案】

Time2025-10-26Hits浏览量: 7
国开,电大,各省平台学习详情请咨询请添加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形考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


2.“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4.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5.下列可以考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法


6.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无意后注意


7.煤炭在白天和黑夜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黑。这是由于(  )在起作用。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

D.知觉的选择性


8.心理学要研究(  )的功能,研究其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神经

B.身体

C.脑

D.小脑


9.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  )开始的。

A.记忆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10.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11.注意的基本特征是(  ) 。

A.指向性

B.发散性

C.集中性

D.暗示性

E.随意性


12.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  ) 。

A.接近律

B.相似律

C.连续律

D.开放律

E.封闭律


1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E.内省法


14.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詹姆斯

D.斯金纳

E.弗洛伊德


15.心理科学具有独特的双重性,指的是与下列(  )方面有关。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管理科学

D.教育科学

E.行为科学


16..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17.我们穿着一件红色外套在树下站着,衣服有些部分受到阳光直射,有些部分被树枝遮住了光线,我们并没有把衣服的某部分看成亮红色,某部分看成暗红色,而把整个衣服看成一样的红色。这就是亮度恒常性的表现。


18.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知觉到的大小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这是知觉的大小恒常性的表现。


19.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20.在知觉过程中,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形考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

A.编码、提取、存储

B.编码、存储、提取

C.提取、编码、存储

D.存储、提取、编码


2.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

A.8 ± 2 个组块

B.7 ± 2 个组块

C.9 ± 2 个组块

D.10 ± 2 个组块


3.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原型

D.负迁移


4.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自然遗忘的进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快后慢然后又加快

D.先慢后快然后又减慢


5.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趣


6.解决问题的最佳动机水平为(  )。

A.最强

B.弱

C.中等强度

D.没有动机


7.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

A.发散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8.(  )把人看作是“经济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 得经济报酬。

A.X 理论

B.Y 理论

C.Z 理论

D.W 理论


9.关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等难度的任务,低等强度的动机 最有利于任务表现

B.高难度水平的任务,高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表现

C.高难度水平的任务,低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表现

D.中等难度的任务,高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表现


10.需要层次理论由心理学家(  )提出。

A.韦纳

B.马斯洛

C.罗杰斯

D.梅约


11.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 。

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E.评估假设


1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  )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具体

D.概括化

E.具体化


13.按照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  ) 。

A.程序性记忆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情景记忆


14.马斯洛认为动机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分别是(  )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5.人类的动机具有(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E.综合功能


16.应激是指在意外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7.发散思维的三个重要特性即流畅性、不变性和独特性。


18.看到大海、第一次爬山等特定经历的记忆,就构成了语义记忆事件。


19.只有当任务特别简单时,动机越强,行为表现会越好。


20.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动机。


形考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1.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形容的是人格的(  )本质特性。

A.社会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2.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C.能力水平差异

D.能力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


3.二因素说认为能力是由两种能力组成的。这两种能力指的是(  )。

A.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

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

D.空间能力和逻辑能力


4.智力三元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  )

A.斯腾伯格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斯皮尔曼


5.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遇事常欠思考、卤 莽冒失、易于感情用事——该特点属于的气质类型是(  )。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6.张三属多血质类型,李四属抑郁质气质类型,张三和李上谁的气质类型好些(  )。

A.张三气质好

B.一样好

C.李四气质好

D.无好坏之分


7.“活泼好动”是下列(  )的表现。

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8.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  )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9.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在90-109之间表示( C )。

A.智力超常

B.智力优秀

C.智力中等

D.智力低下


10.“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特点。

A.长期性

B.稳定性

C.不变性

D.统合性


11.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成分有(  )。

A.言语智力

B.空间智力

C.音乐智力

D.人际智力

E.运动智力


12.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在斯腾伯格看来,成分性智力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它们是(  )。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取成分

D.想像成分

E.逻辑成分


1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   )和(    )两类。

A.共性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性特质

D.他人性特质

E.个性特质


14.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等都对人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A.生物遗传因素

B.家庭环境因素

C.早期童年经验

D.学校教育因素

E.社会文化因素


15.认知方式有不同的种类,如(       )。

A.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B.分析型—综合型

C.系列型—同时型

D.分析型—系列型

E.场独立型—同时型


16.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


17.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了三个部分,即成分性智力、情境智力和经验智力。


18.多血质气质的人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制过程。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但又难持久。


19.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无好坏之分。


20.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形考作业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阿希的群体压力试验是关于(  )的经典研究。

A.依从

B.从众

C.服从

D.侵犯


2.同宿舍的同学之间交往相对不同宿舍的同学来得更为频繁,这是因为他们的


(     )。

A.熟悉

B.相似

C.互相吸引

D.接近


3.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是(     )。

A.竞争

B.合作

C.竞赛

D.友谊


4.非典时期出现抢购中药的现象,是(     )。

A.听从

B.依从

C.服从

D.从众


5.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不包括(     )。

A.A型人格

B.性别

C.B型人格

D.归因偏差


6.“曝光效应”指的是影响人际吸引因素中的(      )。

A.相似性

B.熟悉性

C.接近性

D.互补性


7.古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们喜欢那些态度、价值观等与自己


(     )的人。

A.相似

B.熟悉

C.接近

D.互补


8.外貌在人际吸引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漂亮的刻板印象"。而(    )又是非常重要的。

A.首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最新印象

D.晕轮效应


9.在安德森的研究中,他列出了一个包含555个性格形容词的表格,然后请大学生评价对这些性格特征的喜好程度。对这些学生来说,(  )是最重要的品质。

A.诚实

B.聪慧

C.热情

D.负责


10.敏感多疑,对他人的不相信、不信任,这种人格障碍指的是(      )。

A.自恋型人格障碍

B.分裂性人格障碍

C.偏执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1.机体在面对压力源时会努力寻求维持平衡。一般经历(      )阶段。

A.警戒阶段

B.抵抗阶段

C.衰竭阶段

D.结束阶

E.开始阶段


12.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中救助者的特征包括(       )。

A.弱势群体

B.所在地点

C.外表的吸引力

D.相似性

E.需要帮助的原因


13.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E.群体思维


14.儿童对他们的看护者产生的依恋类型会一直持续到成人,并影响成人期的关系。依恋类型包括(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依恋

D.理解型

E.暴燥型


15.影响服从的因素有(     )。

A.合法权利、社会规范的形成

B.责任转移

C.距离

D.权威性

E.人格特征


16.有强迫症的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维和行为。


17.人们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叫做依从。


18.你在看一场音乐会,当音乐会结束时前排的赞赏者起立鼓掌,紧跟着后面有同感的人也起立鼓掌。这是从众现象。


19.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自己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也称社会消遣。日常生活中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惰化的现象。


20.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在一系列经典的研究中探讨的是依从行为。


留言板
captcha
感谢留言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