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主权国家兴起于欧洲奴隶社会。
2.国民是民族主权国家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国民是民族主权国家的物质载体。
4.独立主权是主权国家的根本属性。
5.在国际社会中,所有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
6.在当代国家主权原则的行使出现了新变化。
7.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不一样的。
8.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有多种。
9.国际组织的主要参加者是国家。
10.组成国际组织的国家是国际组织的主体。
11.国际组织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成员国主权平等。
12.根据成员的主体性质,国际组织可以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划分为两大类: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这是国际组织分类的唯一方式。
13.根据成员来源的地域性限制,国际组织只有全球性国际组织。
14.根据组织的功能性质,国际组织往往被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功能性国际组织。
15.国际组织是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国际关系行为体。
16.国际组织具有维护特定范围内的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功能。
17.国际组织为提供全球公共问题的处理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18.联合国在推进世界范围的非殖民化运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9.联合国在编纂和完善国际法及各类国际行为规范中发挥的作用。
20.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的作用。
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二战结束至5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内容为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确立。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既是政治集团,又是军事和经济集团。
3.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分裂、冷战和对抗,因此并不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4.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两大阵营出现分化、动荡现象,第三世界崛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5.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进。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已远不如战后初期那样鲜明严整,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7.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
8.苏联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东欧各国的政局稳定。
9.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经济、社会问题严重,被迫进行改革。但最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0.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其发展进程是一帆风顺的。
11.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进入新格局。
12.世界经济多极化出现于冷战时期,曾对两极政治格局形成强有力冲击。
13.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对单极化倾向产生制衡作用。
14.文明的多样性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社会基础。
15.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求发挥单极力量的作用。
16.新旧格局的转换短时间即可完成。
17.新时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
18.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19.西方国家强行推销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高喊人权高于主权,对他国进行渗透和扩张。
20.世界多极化虽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客观趋势,但还不是定势。
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目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极”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建立多极化格局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过程。
3.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的国际经济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或态势。
4.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居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存对抗。
5.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呈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
6.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则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很快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兴力量。
7.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
8.国际分工的变化引起了生产的单一化。
9.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导致投资的单一化。
10.生产的全球化直接引起贸易的全球化。
11.投资的全球化必将推动金融的全球化。
12.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政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13.经济全球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反复较量竞争的曲折过程。
14.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开展的各种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活动,成为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15.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趋利避害,趋福避祸,几乎成为所有国家面对现实问题的选择。
16.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如此迅猛,存在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根源。
17.全球性的多边合作机制可以满足所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需求。
18.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全部国家经济开放的要求和标志。
19.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本国和本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不利于成员国应对经济风险。
20..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力作用使其成为能够左右地区经济乃至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对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造成冲击。
2.生产和投资的全球化,特别是贸易的全球化已经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经济全球化促使发达国家虚拟经济膨胀,虚拟经济虽然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但本质上是对实体经济的一定形式的反映。
4.经济全球化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
6.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7.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8.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
9.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10.经济全球化不能拉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1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12.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
1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
14.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是美国最早确立的外交政策。
15.扩张主义外交政策是对美国具有重大意义且影响深远的外交政策。
16.遏制政策在理论上的始作俑者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乔治·凯南。
17.尼克松时期的全球战略收缩明显受到现实主义影响。
18.里根强调美国所谓的“理想”传统丝毫掩饰不了其外交政策的务实性。
19.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中所包含的“理想主义”成份有明显上升之势,但现实的考虑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基本出发点。
20.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与以往霸权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完全依靠军事实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想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制度性霸权体系。
2025-10-26
浏览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