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1:案例分析(第1-3章,权重25%,需辅导教师评阅)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1月31日,某市工商局的8名执法人员与该市卫生防疫站的数名执法人员在一家副食店门口厮打起来。该市警方调查后发现,两家单位的执法人员之所以当街群殴,是因为争该谁查处一箱有质量问题嫌疑的奶粉……
工商局与卫生防疫站执法人员争相查处的副食店位于某市新华西路,名叫“副食超市”。据副食超市的人讲,1月31日上午,某市卫生防疫站的执法人员到店里检查时,怀疑一箱“红星”牌奶粉有质量问题,遂将这箱奶粉原地查封。下午2时许,工商局的执法人员来此检查,也发现这箱奶粉可能有质量问题,便再次将这箱奶粉查封。卫生防疫站的执法人员闻讯后迅速赶到副食超市。据一目击群众讲,工商局的执法人员说卫生防疫站无权查处奶粉,而卫生防疫站的执法人员说他们有权查处。争执中,工商局的一执法人员将卫生防疫站的一执法人员的执法证给抢走了,而卫生防疫站的一执法人员将工商局执法人员所拿的一份文件给撕了,双方由此发生厮打。见双方执法人员发生群殴,过路的上百群众纷纷围观,有人立即拨打了110。
据负责处理此案的新华路派出所民警介绍,他们将双方的带队领导——工商所副所长周某、卫生防疫站稽查队副队长辛某传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见双方都没有明显的伤情,派出所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后就让他们回去了。
某市卫生防疫站稽查队副队长辛某告诉记者:“1月31日上午,我带队到副食超市检查,发现该店1箱‘红星牌 ’奶粉可能有质量问题,就将这箱奶粉原地查封。下午2时许,当我们再次到该店检查时,发现七八个工商人员将我们已查封的奶粉再次查封。我们向他们解释根据规定不能二次查封。工商局的一个执法人员厉声质问‘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执法人员亮出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说‘我们是卫生局的’。工商局的那个执法人员蛮不讲理,一把夺走了行政执法证。我们执法人员上前与其理论,由此发生厮打。”
该市工商局的执法人员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卫生防疫站的执法人员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一方有国务院决定,一方有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通知,双方都有自己的文件依据,这一箱奶粉,导致双方打了架。在这场由于职责纠缠不清的执法混战中,双方在争什么?
案例分析:
1.你认为该市工商局和卫生防疫站的执法人员在争什么?(30分)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部门之间的争执?(30分)
3.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40分)
形考任务3:阶段性测试(第1-9章,权重25%,需辅导教师评阅)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计6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事业单位的薪酬是岗位绩效工资,其中( )为基本工资。
A.岗位工资
B.薪级工资
C.绩效工资
D.津贴补贴
2.互联网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模式
B.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了迭代升级
C.变革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D.从战略层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
3.福利是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人单位以( )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报酬。
A.奖金
B.保险
C.实物
D.带薪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主要有( )。
A.直觉预测法
B.比率分析法
C.回归预测法
D.趋势预测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需要大量资金和实物进行社会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因此对公共部门实行了( )的薪酬制度。
A.供给制与津贴相结合
B.低工资、多福利
C.低工资、广福利
D.高工资、多福利
6.核査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就是要通过弄清现有人员的( ),为将来规划进行准备。
A.分布情况
B.质量
C.结构
D.数量
7.公共部门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 )。
A.公共部门是用来解决外部效应的
B.公共部门资源的来源具有非竞争性
C.公共部门的目标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D.公共部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8.( )为整个工作分析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工作分析的时间、程序和步骤,以及工作所需的各类表格等。
A.专家组
B.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
C.职位任职者
D.人力资源管理者
9.人力资源管理( )阶段的理论创新,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关系,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A.科学管理
B.人际关系
C.行为科学
D.企业文化
10.品位分类制度以“人”为核心要素,按照( ),将人员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分类制度。
A.资历
B.教育程度
C.工作经验
D.出身
11.共享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松散型人力资源
B.人力资源全球库
C.市场化结算体系
D.依托移动互联网
12.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设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结果形成的( ) 。
A.工作规范书
B.岗位职责
C.岗位规范
D.工作说明书
1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遵循的原则包括( )。
A.兼顾原则
B.渐进原则
C.法制原则
D.统一原则
14.绩效考核主要从( )进行。
A.业绩
B.能力和潜力
C.态度
D.能力和素质
15.( )是公共部门外部招募一个较为传统且常用的方式。
A.广告招募
B.利用职业介绍所和人才交流中心招募
C.网络招募
D.利用猎头公司招募
1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具有( )的功能。
A.获取公共部门所需的人力资源
B.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人员进出对公共部门日常工作节奏的影响
C.降低公共部门管理成本
D.提升公共部门运作效率
17.( )主要适用于短期和中期的预测,在长期预测中很少使用。
A.比率分析法
B.直觉预测法
C.回归预测法
D.趋势预测法
18.在一般情况下,( )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A.基本工资
B.绩效工资
C.激励工资
D.福利
19.公务员的增资途径主要有( )。
A.晋升工资档次
B.晋升级别
C.晋升职务工资
D.调控工资标准与津贴水准
20.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 )左右的差距。
A.60%
B.50%
C.80%
D.70%
21.培训对象所处的层级不同,培训内容会有很大差别,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侧重( )。
A.技术能力
B.战略理解能力
C.领导力与执行力并重
D.团队建设能力
22.准确的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招募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方法包括( )。
A.部门意见法
B.专家评价法
C.德尔菲法
D.工作研究法
23.教师在上个考核周期因上课迟到被学生举报,影响了上个考核周期的绩效评价,但在此次考核周期内没有出现问题,却因为上次事故而影响了其绩效考核。这是考核中的( )。
A.晕轮效应
B.溢出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24.培训在整个公共部门中具有( )的作用。
A.培训是提高公共部门人员思想道德和政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B.培训可以有效地改进和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的工作绩效
C.合理的培训体系可以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的稳定性
D.培训是推进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25.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以( )为具体表现的经济资源。
A.知识
B.技能
C.能力
D.体能
26.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 )。
A.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资料查阅法
D.访问法
27.一般来说,( )是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和数量的重要变量,预测者要善于分析这些因素,要善于收集历史资料,为预测打好基础。
A.组织职能
B.工作方法
C.业务量
D.管理方式
28.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已有柔性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如( )被认为是最优的人力资源组合。
A.重视培训
B.重视员工发展
C.重视岗位轮换
D.重视团队小组
29.外部监控与约束是社会对公职人员形成的一种外在约束与控制,包括( )。
A.法律监控与约束
B.道德约束
C.社会群团的监控与约束
D.舆论的监控与约束
30.( )是对工作的横向划分。
A.职门
B.职组
C.职系
D.职等
二、判断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31.共享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以松散型的非雇佣形式为主要特点,呈现出人力资源全球化态势,利用互联网特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
32.以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33.工作分析是编写工作说明书、制定工作规范的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
34.古代的韩非子对赏罚的论述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具特色的,他从人性恶出发,得出结论:"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 )
35.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应该采用“标杆瞄准”的原则,选取绩效水平中等的任职者作为观察对象。( )
36.绩效考核从制订考核计划开始,确定考核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相关人事决策中,绩效考核的过程就是绩效管理的过程,所以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同一的。( )
37.培训需求的任务分析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可信度高,虽然这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来收集与分析数据,但需要在所有培训项目中运用。( )
38.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一个组织对其员工的看法是最根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
39.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需要兼顾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各自的因素,注意吸收两者的优点,把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以职位分类为主,兼顾品位分类。( )
40.晋升规划一般通过晋升比率、晋升年资、晋升时间等指标来表达。( )
41.对管理对象而言,外附激励只是一种外在影响因素,决定其行为发展的是内滋激励,外附激励通过内滋激励起作用。( )
42.从理论上看,早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然后确定两者的差距,引导出消除差距的方法,如岗位调整、招聘、培训、薪资调整等。( )
43.绩效工资主要是根据劳动者的第三种劳动即凝固劳动所支付的工资,是典型的以成果论英雄,以实际的、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劳动者的薪酬。( )
44.20世纪 90 年代之前,严格地说,当时的公共部门只有身份管理,没有、也不需要薪酬体系和薪酬管理。( )
45.评价中心是一种综合、全面的测评方式,其实质是一个运作概念,而不是空间概念。( )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需要大量资金和实物进行社会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因此对公共部门实行了“供给制”的薪酬制度。( )
47.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效度为80%,滞后激励的效度则为70%。( )
48.麦肯锡的7S模型表明,管理软硬兼备、虚实并蓄,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其核心是制度。( )
49.监督属于激励中的负向激励,是对激励制度的逆向强化,也是促进激励机制良性运行的保障机制。( )
50.职等是指同职系中工作性质、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程度以及所需资格高低程度相同或充分相似的职位。( )
2025-10-29
浏览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