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形考答案免费答案奥鹏答案

成都开放大学2025年秋学期《公共危机管理》形考任务+终结性考核【标准答案】

Time2025-10-30Hits浏览量: 4
国开,电大,各省平台学习详情请咨询请添加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 )

A.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建立举报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2.组合创新性的不能体现在()。

A.组合的方式巧妙性

B.组合事物之间的相似度

C.组合事物的构成数量

D.组合之后事物的实用性

E.构成组合事物可以随意选择


3.下列属于主体附加组合类型的是()。

A.坦克

B.磁化杯

C.印花文化衫

D.智能手机

E.中国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 )。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类比类创新方法,是以两个不同事物的( )为主导的一类创新方法。

A.联想

B.组合

C.类比

D.臻美


7.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 )。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8.一对关联法实施过程中最核心的步骤是?

A.找到一对事物

B.随意想象

C.设法取得联系

D.排除不可能的实施方案


9.解决物理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利用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间的对应规律解决问题。


10.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 )。

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使用形态分析法的最后一步骤是评价选择最合理方案,选择标准不包括()。

A.新颖性

B.先进性

C.实用性

D.经济性


2.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 )。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3.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 )。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4.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 )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对于希望点列举法得到的一些“荒唐”希望点,应用创造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不要轻易放弃。


6.继方便面之后,超市中我们常见到的方便米粉、方便蔬菜、方便米饭等以“方便”为特点的创新产品,体现了奥斯本检核表法中检核项目的哪个项目?

A.能否他用

B.能否借用

C.能否颠倒

D.能否组合


7.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8.发明形态分析法的科学家是()。

A.茨维基

B.诺维斯基

C.哥白尼

D.爱因斯坦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 )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0.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2.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体,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 )。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4.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性。


5.学术会议报告要求陈述的逻辑性,结构的条理性,尽可能多的可视材料,语言简洁,举止自然,张弛有度。


6.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7.TRIZ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8.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 )。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9.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10.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 )

A.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建立举报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终结性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

A.15

B.18

C.10

D.20


2.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4.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5.双层公交车的出现,既增加了载客量,还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你认为该创新产品的出现体现了和田十二法的哪个要点。

A.减一减

B.变一变

C.加一加

D.学一学


6.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7.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 )。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8.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 )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9.运用形态分析法设计某种自行车,下列性质不属于形态的是?

A.大小

B.形状

C.材料

D.用户


10.组合创新性的不能体现在()。

A.组合的方式巧妙性

B.组合事物之间的相似度

C.组合事物的构成数量

D.组合之后事物的实用性

E.构成组合事物可以随意选择


11.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 )。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12.臻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线性推理。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 )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4.下列关于信息交合法实施步骤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步是定中心

B.第二步是划标线

C.第三步是注标点

D.第四步是易筛选


15.爱迪生的发明效率很高。


16.形态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

A.重组组合

B.异类组合

C.创新与组合事物的相关性成反比

D.复杂事物可以分解为简单事物


17.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


18.下列不是信息交合法包含的三要素的是?

A.信息

B.信息标

C.信息反应场

D.要素标


19.从文献一词的发展过程看,虽然其含义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属性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文献是物化的知识信息。


20.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21.下列关于组合范围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不同功能的事物可以进行组合

B.不同的材料可以进行组合

C.两种事物可以进行组合

D.多种事物不能进行组合


22.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23.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24.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 )。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25.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26.下列属于组合特性的是()。

A.选择性

B.实用性

C.创新性

D.异质性

E.同构性


27.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 )。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28.TRIZ解决问题的思路类似解一元二次议程。


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30.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类比有()。

A.将心比心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同中求异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攀比


3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32.直接查阅矛盾矩阵表即可解决技术矛盾。


33.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有( )

A.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明确

B.统一协调、灵敏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没有形成

C.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

D.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34.对比联想可以从下列哪些角度进行对比联想。

A.从性质属性对立的角度

B.从优越点角度

C.从结构颠倒的角度

D.从物态变化的角度


35.在进行创新训练,小组讨论时,人数越多越好。


36.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制成元素周期表,他认为,化学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可按一定次序排列,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经过一定的间隔(周期)它们的某些主要属性就会重复出现。从这个过程中,你认为门捷列夫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了下列哪一种联想类创新方法。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想

C.对比联系

D.因果联想


37.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38.从微观层面上要减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 )

A.加强对重点人的预防

B.加强对重点时空的预防

C.加强情报信息,掌握闹事苗

D.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39.形态分析法的操作程序中,第一步和最后一步的操作是()。

A.确定创新对象和形态组合

B.确定创新对象和评价选择最合理方案

C.基本因素分析和形态组合

D.基本因素分析和形态分析


40.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 )

A.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建立举报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41.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


42.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倡导者是谁?

A.张岱年

B.季羡林

C.金岳霖

D.许国泰


4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4.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4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46.通过创新方法的实施步骤来创新,就一定可以完成创新。


47.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 )

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

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

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48.“云想衣裳花想容”体现的是下列哪一种联想类型?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想

C.对比联系

D.因果联想


49.使用形态分析法的最后一步骤是评价选择最合理方案,选择标准不包括()。

A.新颖性

B.先进性

C.实用性

D.经济性


50.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留言板
captcha
感谢留言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