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____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席勒在《____》中第一次从____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____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____的创始人。
4.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____、____、____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5.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____”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6.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____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7.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____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8.清代著名学者____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
9.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10.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A.席勒
B.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
1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
12.美学主要是一门( )。
A.人文学科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实验科学
13.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是主观的人是( )
A.康德
B.狄德罗
C.柏拉图
D.黑格尔
14.在中国()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A.先秦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15.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朗吉弩斯
C.博克
D.康德
16.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7.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18.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19.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20.“丑得如此精美!”
21.本质论美学
22.语言论美学
23.1美学
24.1美的符号性
25.1美的无功利性
26.1荒诞
27.“典雅”
28.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9.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30.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1.文化语境和艺术活动的关系怎样?
32.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
33.论述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34.1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写道:“玉壶买春,赏雨蔚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 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试 论这段以诗品诗的话语的美学含义。
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____的产物”。
2.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 ____。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____的肯定。
4.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升华,它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____的瞬间直觉。
5.历史上不同的美育观念都是围绕着对人尤其是对“____”的看法展开的。
6.亚里士多德提出著名的“____”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像宗教一样使人一开始“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他把这种心理感受称为“____”加以肯定,认为它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古代罗马人贺拉斯进而提出“____”的看法。
7.____的《____》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
8.以____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美学理论影响最大。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____”。
9.梁启超在《 ____》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教育功能被他分为四个方面:____,多层次地对人产生影响。
10.所谓美育,是利用____的感染作用来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主要特点在于____、 ____、____。
11.美育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从____对人的化育和生成,使人成为____。
12.20世纪前叶的美育基本是按照“____”来立论的。
13.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 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
B.通感
C.审美移惰
D.审美态度
14.2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 )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感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
A.夏夫兹博里
B.洛克
C.休谟
D.狄德罗
15.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蛛
16.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阿恩海姆
D.克罗齐
17.提出“趣味教育”的是( )。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
D.蔡元培
18.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的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
19.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的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时期的美育特点。
A.古希腊
B.中国先秦
C.西方早期社会
D.西方古代社会
20.( )是美育的方法之一。
A.说服
B.整合
C.净化
D.启示
21.2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
A.柏拉图
B.贺拉斯
C.蔡元培
D.王国维
22.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23.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24.审美直觉
25.审美通感
26.艺术物化
27.审美认同
28.“净化”说
29.美育
30.审美能力
3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32.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33.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34.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
35.论述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6.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____。
2.形式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类在符号实践中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对____的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3.审美意味的情感性,是指____作为富有审美意味的符号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
4.一个文化有自己特殊的组织美和____的方式,因此,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美。
5.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____,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
6.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____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7.所谓含蓄蕴藉性,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语言符号实践,其语言组织内部包含着丰富的____可能性。
8.电视是综合艺术之一,是以屏幕上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综合电影和戏剧的多种表现手段宋塑造形象,以家庭为主要____的艺术。
9.1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其中( )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
有重要审美价值。
A.点
B.线
C.面
D.体
10.1( )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
A.对称
B.比例
C.匀称
D.均衡
11.1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作( )的形式美分析的能力。
A.主观
B.客观
C.抽象
D.具象
12.1以法国画家马蒂斯为代表的(), 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
A.野兽派
B.立体派
C.先锋派
D.表现主义
13.1直观具象性,是指( )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A.综合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造型艺术
14.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 )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
A.时间
B.空间
C.想象
D.表现
15.1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 烈的感召和熏染,获得( )的审美愉悦。
A.感官上
B.情感上
C.思想上
D.精神上
16.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 )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号
B.芍曲
C.电影
D.电视
17.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18.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19.纪实性是电影区别千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
20.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21.形式美:
22.黄金分割:
23.西方的和谐:
24.艺术符号
25.蒙太奇:
26.美的形式的特性是什么?
27.哥特式教堂如何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和谐思想?
28.试举例论述古典艺术形式美的形态。
29.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0.试举例论述中国书画中的线条如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思想。
31.试举例论述艺术符号的特性。
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生活化、____、____和____,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____的情况来看,审美文化主要可以划分为古典性审美文化和现代性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存在着____,这样就有了外来民族的审美文化。
3.在《____》,(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____、____和文明时代。
4.古典性文化的审美特点:第一,____;第二,____;第三,____。
5.民间文化在审美效果方面的特性是____和____。
6.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发生的____的综合变化过程。它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____。
7.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觉力、____、审美注意力、审美记忆力、____、审美情感力和审美思维力。
8.199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____,承担_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____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9.教师的教学艺术融会着自身的知识修养、____和____。
10.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迁移性。
11.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
A.卢格
B.埃里克森
C.怀特
D.皮亚杰
12.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性特征是()。
A.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
B.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
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
D.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
13.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 )
A.丰富、多变、浪漫
B.强烈、多变、浪漫
C.强烈、丰富、多变
D.强烈、浪漫、丰富
14.4当代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四大支柱是( )o
A.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B.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生存
C.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生存
1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奥地利
1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A.创造性
B.情感性
C.交互性
D.审美性
17.教学活动的性质具有()。
A.创造性、主体性
B.主体性、个性
C.创造性、个性
D.创造性、 王体性、个性
18.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19.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20.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
21.所谓高雅文化的“个性化创作”指的是一种作家个人化的创作。
22.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
23.完美的青春形象指的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的统一。
24.教师不仅是美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自身也是学生直接的审美对象。
2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26.“泛审美”:
27.高雅文化
28.民间文化:
29.大众文化:
30.自我认同:
31.想象力
32.教学艺术
33.审美修养
34.大众文化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5.怎样理解大众文化的美育途径?
36.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37.儿童的审美活动具有哪些特征?
38.青少年美育目标包含哪些内容?
39.教学艺术通常体现在哪些方面?
40.教师提高审美修养的原则是什么?
41.简答艺术实践对提高教师审美修养的意义
42.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古典性文化空灵特征的认识。
43.请结合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谈谈你怎样评价大众文化。
44.举例论述青少年发展有哪些共同特征。
45.结合实际情况论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2025-10-30
浏览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