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25分,系统自动评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由”也就等于自然,“自然”就是“自己如此”。
2.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道德人,他们遵循着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3.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4.微观的政治学研究侧重于政治学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具体的工具性的、手段性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被统称为实证调查和分析方法。
5.机会平等指每个人起点相同、生活机会相同。
6.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政府职能的根据是政府对市场机制缺陷的弥补,也就是说,只有在单靠市场无法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才存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8.分合交替、王朝循环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逻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走出这种传统社会的发展逻辑的第一次尝试。
9.自由主义的社会的正义模式与社会主义的社会的正义模式完全不同,前者建立在集体主义以及支持社会平等和公社制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建立在个人主义和知识精英责任的基础之上。
10.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可以被视为现代政治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
11.从马克思主义划分的国家类型及其更替可以看出国家发展的规律性,这就是说,国家类型及其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12.西方政治研究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内容的变迁等方面。
13.根据柏拉图的观点,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生活;要过社会生活,就存在组织问题。
14.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它要求用研究社会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如投票行为、集体决策行为等)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5.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原则,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6.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民主政治体制下约束政府的根本机制。
17.宽容是互相冲突的观点和立场之间互相理解、彼此允许存在,并力求说服和影响对方的行为态度。它是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一种比较文明的行为方式。
18.政治行为研究属于微观政治研究。
19.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宠爱自由,认为人的理性能够保证人们做出聪明的选择;而社会主义强调秩序至上,认为人是软弱的、有限的甚至腐败的动物,需要有权威的存在。
20.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 社会管理职能。
21.积极自由,就是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人能够实现其意志的能力,通常表述为个人发展或个人实现。
22.19世纪末,权力研究方法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3.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24.机会平等指坚信人生而平等,强调人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
25.20世纪初,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26.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于文明政治,而文明政治的重要体现在于文明治理。
27.一般认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问题的学者。
28.众所周知,政府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因此,良好的公共事务管理意味着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有方。
29.从马克思主义划分的国家类型及其更替可以看出国家发展的规律性,这就是说,国家类型及其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30.“实质性的”正义指的是产生结果的方式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比例得分)
31.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托马斯·阿奎那
B.菲尔默
C.马基雅维利
D.圣奥古斯丁
32.现代人都是平等主义者,平等问题上所展开的现代论战分歧主要产生在( )上。
A.根本平等
B.形式平等
C.机会平等
D.结果平等
33.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定义主要有( )。
A.社会共同体说
B.社会契约说
C.国家统治说
D.国家要素说
34.在公共政策方面,( )被认为是改良社会主义的支柱。
A.混合经济
B.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
C.经济管理
D.福利国家
35.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36.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 ),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A.生态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理想主义
D.实用主义
3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的产物。
A.私有制
B.社会契约
C.社会共同体
D.分工
38.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39.“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 )。
A.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
B.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C.保卫国家不受侵犯
D.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
40.( )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法治
B.民主
C.法制
D.善治
41.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 ),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
B.博弈对策模式
C.制度变迁模式
D.理性选择模式
4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
43.( )被认为是做某种事情的资格或正当性。
A.正义
B.平等
C.权利
D.自由
44.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监督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45.当今世界,( )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
A.法国
B.中国
C.德国
D.美国
46.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B.心理研究方法
C.政治系统分析
D.社会学研究方法
47.(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48.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
A.行政机构
B.国家元首
C.司法机构
D.立法机构
49.19世纪,由于( ),民主得到了真正发展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A.市场经济的发展
B.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
D.公民选举权的扩大
50.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 ),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
A.君臣关系
B.君民关系
C.官民关系
D.臣臣关系
形考任务二(25分,系统自动评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权利观念起源于十七八世纪,最早来自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的思想,尤其被人民主权论者所广泛使用。
2.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
3.政治社团允许其成员同时拥有多重身份,是政治社团区别于政党的特征之一。
4.在政治秩序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可能: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
5.战争是暴力方式的一种大规模极端形式,因此,“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
6.奖酬方式是一种积极的政治权力实现和作用方式。具体的奖酬方式如表扬、记功、付以酬金等。
7.政治体系的效率是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是政治体系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实际业绩。
8.从自然权利观念产生到现在,关于权利问题的争论,主要不是围绕什么权利该优先和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展开,而是围绕要不要权利或权利到底存在不存在的问题展开。
9.道德作为社会心理认可的行为准则,它本身也是权力。
10.政治社团的发展不仅被看成实现政治制度化和政治稳定的途径,也被认为是实现政治民主、达到社会“善治”的条件和标志。
11.1903年,斯大林对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改造,创立了革命型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12.政治共识与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相同。
13.如果说第一代权利和第二代权利基本属于个人权利观念的范畴,那么第三代权利则过渡为团体权利观念。
14.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提供信息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15.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在法国。
16.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
17.通常所说的“恩威并用”“刚柔并举”“胡萝卜加大棒”就是权力运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结合。
18.公民的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19.韦伯认为,在现代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必然要求是魅力型的。
20.治理能力的客观能力指治理体系之所以运行以及实施治理行为的物质条件,如税收汲取能力、暴力机器等。
21.从概念上看,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存在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良性运转。
22.暴力是国家机器的基本要素,也是构建政治秩序的前提。
23.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指出:在政治生活中,共同的敌人几乎总是友谊的基础。
24.卢梭撰写的《论自由》,专门讨论了个人自由和公共权力的限度问题,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将之翻译为《群己权界论》。
25.平等权利保障机制确保的结果的平等。
26.政治社团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它以政府的政策、方针、法规乃至判决作为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参与和影响这些政策、方针、法规乃至判决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
27.政党的发展和政党体系的形成被视为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28.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实现方式。
29.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公共意见,是一种道义力量。它也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30.执政危机会危及整个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比例得分)
31.西方国家的( ),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A.政党制度
B.议会制度
C.选举制度
D.政治参与制度
32.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 )。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民族关系
C.文化传统
D.历史状况
33.从政治秩序的角度来看,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 )。
A.政治领导人的合法性
B.政治体系的效率
C.政治制度基础
D.政治正义观
34.民主政治体制除了要求有一部良好的宪法,还要求有一系列的基本政治制度( )。
A.立法制度
B.司法制度
C.政党制度
D.选举制度
35.(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36.英国政府一直在( )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共和党
C.民主党
D.工党
37.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 )的理解。
A.政治妥协
B.政治治理
C.政治合作
D.竞争
38.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首先就要求政府的( )能够符合经济对政治体系的效率要求。
A.机构精简
B.决策
C.人员廉洁
D.职能合理
39.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合作
C.伙伴关系
D.协商
40.( )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41.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 )。
A.法律权利
B.人身权利
C.经济权利
D.道德权利
42.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 )。
A.制度性团体
B.协会性团体
C.保护性团体
D.社区性团体
43.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
D.长期共存
44.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 )。
A.社会民主工党
B.社会工人党
C.共产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45.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46.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
A.政治妥协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47.多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
A.保守主义
B.集体主义
C.自由主义
D.个人主义
48.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 )的存在。
A.法治
B.民主
C.政治稳定
D.政治合法性
49.宪制自17世纪在( )确立以来,已经形成了稳定且完备的制度体系。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0.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从而确定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是政治学研究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来自( )。
A.保守主义
B.自由主义
C.社会主义
D.生态主义
形考任务三(25分,系统自动评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政治认知是整个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对政治心理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3.大国之间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彼此对于权力的追求。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克服逆全球化,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之路的必然选择。
5.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的、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较为固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地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的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6.亨廷顿的研究表明,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复杂性、自立性、凝聚力程度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的程度。
7.激进革命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革命和暴力在政治生活中的颠覆性效果来实现制度和政权的更替。
8.传统安全问题包括难民问题、族群融合问题、恐怖主义、国家产业空心化问题、局部性的抵抗运动蔓延、病毒全球流行等。
9.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主动型发展。
10.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了用共同遵守的公认的国际制度规则协调各方利益的国际关系法治化的追求,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11.革命主体的暴动和叛乱的目的是要推翻现行政治体制,是一种反体制的行为,也是一种政治参与。
12.政治组织机构和政治人物经常更换是政治不稳定的证据。
13.公民监督直接体现了法治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4.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15.所有国际安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国家的安全问题。
16.罗尔斯认为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稳定成正比,政治制度化水平越高,政治稳定的程度就越高。罗尔斯的这一思想被人们称为“政治制度化理论”。
17.建构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吉登斯、韦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
18.现代政治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程序化,这意味着政治管理并不主要依赖官员的思想、个性等主观特征,而是主要依靠程序化的机制来实现政治管理的有序和效率。
19.非制度化参与的频繁发生意味着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化建设面临挑战。
20.投票体现了公民对竞争性的候选人或政策方案的“裁判者”的地位。
21.古希腊通过战争和征服,从外邦和外族夺取土地、奴隶,形成了古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模式。
22.政治表达的基础是民主政治体制下人们的言论自由。
23.至宋朝,由于朝贡交往的频繁,朝廷设立了专门管理朝贡贸易的机构——鸿胪寺。
24.政治情感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感情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情绪。
25.在政治学家看来,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不仅决定了他们对政治生活的态度,而且决定了他们行为的方向和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政治学家关注到政治范畴中属于心理和观念的部分。
26.古罗马通过海外贸易、海外掠夺与海外殖民,奠定了掠夺海外资源以支持古希腊文明的交往模式。
27.当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不愿主动退出历史舞台时,政治革命便成为政治发展的动力,而当政治统治主体主动对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进行调整时,政治改革就成为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式。
28.政治文化研究历史久远。苏格拉底就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
29.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以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30.政治参与具有连续性、业余性的特征。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比例得分)
31.渐进妥协式的发展模式,以( )为典型。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2.定期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协商解决国际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国际体系的一种重要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这一国际体系先后经历了( ),成为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来源。
A.乌得勒支和约
B.旧金山和约
C.维也纳体系
D.巴黎和约
33.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广泛的内容。( )可以看作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A.政治思想
B.政治意识形态
C.政治信念
D.政治价值观念
34.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 )关系。
A.义务
B.责任
C.权力
D.权利
35.社会团体通过( )方式,对政府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A.选举
B.请愿
C.对话
D.示威
36.( )往往是国际安全的主要动荡来源。
A.恐怖主义组织
B.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C.跨国贩毒和人口走私组织
D.煽动暴力和反人类思想的邪教组织
37.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
A.经济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B.政治上的民粹主义
C.文化上的排外主义
D.经济上的自由主义
38.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
A.政治动机
B.政治情感
C.政治态度
D.政治行为
39.激进革命的发展模式,以( )为典型。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40.( )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力量。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社会团体监督
D.政党监督
41.在以传统安全为主的时代,国际制度主要关注( )问题。
A.政治安全
B.军事安全
C.国际贸易规则
D.经济安全
42.在现代政治生活中,( )已经成为维护人民主权原则、合理分配和组织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
A.弹劾制度
B.罢免制度
C.选举制度
D.质询制度
43.根据各个国家实践做法的不同,选民名册的编制方式一般有( )。
A.职权编制
B.随时编制
C.继续名册制度
D.申请编制
44.( )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阿根廷
45.政治稳定表示的是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秩序性和持续性。它包括( )。
A.政策稳定
B.政治生活秩序的稳定
C.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
D.国家主权的稳定
46.在资本主义国家,选区的划分与该国的政党制度关系密切,( )往往得益于单名额选区制。
A.一党制
B.一党居优制
C.两党制
D.多党制
47.( )赋予政治行为特定的意义,构成了一定社会人们最重要的政治取向,是决定政治文化性质的关键因素。
A.政治信念
B.政治理想
C.政治理论
D.政治信仰
48.政治思想主要包括( )要素。
A.政治信念
B.政治理想
C.政治理论
D.政治信仰
49.作为全球治理的游戏规则,( )是实现有序的国际秩序的重要途径。
A.国家制度
B.国际规制
C.国家规范
D.国家联盟
50.制度化水平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稳定程度。因此,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 ),就可以对该国的政治稳定程度做出基本判断。
A.适应性僵硬性
B.复杂性简单性
C.自立性附属性
D.凝聚性离散性
形考任务四(25分,系统自动评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政治参与与政治合作、政治一致相同。
2.政治体系的效率是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是政治体系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实际业绩。
3.早期自由主义国际安全观的代表有罗斯福。他主张通过国际组织来管理国际冲突,是国际联盟的主要倡导者。
4.道德作为社会心理认可的行为准则,它本身也是权力。
5.汉统一全国后,“国家”遂与“天下”通用。
6.公共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公民权利,就必须以公民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7.结果平等指收益的平等分配,通常被认为属于“社会平等”的范畴,即收入、财富和其他社会利益的平等分配。
8.选举除投票行为外,还包括选举组织、竞选、选举诉讼救济等活动。
9.社会主义国家的社团大多具有官方性质,在我国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10.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11.多元精英主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民主的基础,主张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
12.自由主义者所鼓吹的公民自由(如言论自由)等,多属于积极的权利观念。
13.治理体系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治理结构,而治理能力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
14.“程序性的”正义指的是真实的(或内容的)正义,即它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通常在“定罪量刑”的思想中得到体现。
15.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政府职能的根据是政府对市场机制缺陷的弥补,也就是说,只有在单靠市场无法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才存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16.权利观念起源于十七八世纪,最早来自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的思想,尤其被人民主权论者所广泛使用。
17.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类型的理论,把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国家的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确定为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从国家的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规律和趋势上去把握其类型。
18.积极自由,就是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人能够实现其意志的能力,通常表述为个人发展或个人实现。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绝大多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获得了独立,殖民体系基本瓦解,但宗主国对原殖民地仍然进行各种形式的隐形控制。
20.民主最著名的表述也许出自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他用赞美的语言表述民主就是“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这种简短的表述概括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点:政治平等、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
21.权力与权威不同。权力指的是影响他人的正当性,而权威指的是影响他人的能力。
22.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23.“知识就是力量”。专业知识作为权威的力量,对于权力个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也会强化个体的社会地位作为权力的构成要素的作用。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25.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
26.社区性团体的最大特点是,它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或团体,也就是说,它的成员不是靠组织招募来的。
27.形式平等指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平等,主要包括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
28.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的、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较为固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地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的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是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30.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安全的核心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按比例得分)
31.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 )。
A.受教育权利
B.健康
C.选择职业
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32.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这与西方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A.管理
B.文学
C.历史
D.社会伦理
33.激进革命的发展模式,以( )为典型。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4.“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 )社会。
A.封建
B.奴隶
C.资本主义
D.原始
35.传统的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有( )。
A.政治哲学研究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制度研究方法
D.机构研究方法
36.在1949年国际政治科学协会成立大会上,人们把政治的研究领域划分为( )。
A.政治理论
B.政治制度
C.政党、舆论和政治团体
D.国际政治
37.在我国,个别接触的形式很多,如( ),其中一种制度化的做法就是信访。
A.政府热线
B.政府协商对话
C.政策听证会
D.政务微博
38.根据各个国家实践做法的不同,选民名册的编制方式一般有( )。
A.职权编制
B.随时编制
C.继续名册制度
D.申请编制
39.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
A.经济分析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利益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40.英国政府一直在( )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共和党
C.民主党
D.工党
41.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 ),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
B.博弈对策模式
C.制度变迁模式
D.理性选择模式
42.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 )。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立法监督
D.政党监督
43.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
44.( )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托克维尔
45.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 )上。
A.财产权
B.平等权
C.自由权
D.参政权
46.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 )关系。
A.义务
B.责任
C.权力
D.权利
47.政治学从事权力的组织和安排研究,在什么样的政治形式才是最理想的政治形式的问题上,形成了( )等理论。
A.君主制
B.民主制
C.贵族制
D.寡头制
48.精英主义认为整个社会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精英分为( )。
A.政治精英
B.行政精英
C.道德精英
D.文化精英
49.现代文明治理必须具备以下( )条件。
A.“治官”与“治民”相得益彰
B.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而治之
C.“主权”与“治权”统分结合
D.“民主”与“法制”共同发展
50.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的( )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理性主义
B.绝对主义
C.专制主义
D.现实主义
2025-11-26
浏览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