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理解叶燮的“才胆识力”说,谈谈你对几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形考任务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引申了出他的这样的论断,艺术不可分类。
2.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这里所说的“结构”与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是一样的。
3.泰纳认为构成艺术品“原素”的,在“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
4.接受美学是在反思和批判过去的文艺上的社会本体论、作家中心论、形式自足论等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鲜明特色的。
5.在思想渊源上,接受美学受到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哲学和美学、及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的有力启示与推动,同时俄国的形式主义、精神分析学批评、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等,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6.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有时也称作无意识、下意识)。
7.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
8.教材中对黑格尔关于悲剧性质的认识或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如下概括表述:悲剧就是恶与恶的冲突和斗争。
9.弗洛伊德提出了在他看来是可靠而有效地弄清艺术家的意图的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法。运用心理分析的批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作品”来揭示艺术家的意图。
10.泰纳谈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平通常可以分做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年期与成熟期”,亦为“真情实感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墨守成法与衰落的时期”。
11.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 ”(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哲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A.美
B.模仿
C.表现
D.形状
12.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泰纳
D.克罗齐
13.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 。
A.“团圆之趣”
B.“悲剧之情”
C.“同情之举”
D.“机趣神韵”
14.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
C.感性意识
D.潜意识
15.“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A.地域的范围
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C.诗歌的内涵
D.诗人的精神情怀
16.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 ,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A.突出美的形式性
B.强调美的教育性
C.突出美的社会作用
D.强调美的政治性
17.在《美学》中,黑格尔将 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 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喜剧
18.如果我们将 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A.克罗齐
B.康德
C.黑格尔
D.泰纳
19. 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A.《诗的艺术》
B.《判断力批判》
C.《美学》
D.《诗学》
20.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 ”、“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A.虚构性
B.形象性
C.画面性
D.符号性
21.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23.结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谈谈李渔的“浅处见才”说给我们的理论启示。
24.课程线索梳理。
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种;
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