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机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 ()。
A.时间概念
B.空间概念
C.表象概念
D.系统概念
2.体育教学目的和目标充分反映了国家的意志的要求,是一个宏观的、有系统性的 ()。
A.学科教育过程
B.学科教育经验
C.学科教育总结
D.学科教育规范
3.一般教学原则指导着体育教学原则,但又不能代替 ()。
A.体育教学
B.体育计划
C.体育课堂
D.体育任务
4.教学方法是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 ()。
A.行为特征
B.行为差异
C.行为素质
D.行为任务
5.不能用特定的教学目标来代表()。
A.教学模式
B.教学内容
C.教学计划
D.教学任务
6.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应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
A.教学质量
B.运动强度
C.运动指标
D.运动频率
7.体育教师的条件和特长是选择教学法的重要 ()。
A.依据
B.内容
C.计划
D.任务
8.教学模式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系来进行()。
A.评价
B.任务
C.计划
D.目标
9.因材施教原则应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体上的 ()。
A.水平
B.差异
C.素质
D.任务
10.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体育教学过程区别于非身体操作类课程教学过程的()。
A.根本特点
B.基本性质
C.标准范本
D.合理标准
11.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包括多个学段,各个学段,不同的地区,都会具有不同的()。
A.教学标准
B.教学模式
C.教育计划
D.教育目标
12.应正确制订好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保证实现 ()。
A.总计划
B.总目标
C.总方案
D.总措施
13.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它包括阶段性成果和 ()。
A.最终成果
B.期中成果
C.中期成果
D.最终效益
14.“集体教学”和“小集体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 ()。
A.教学形式
B.教学效果
C.教学价值
D.教学模式
15.体育教学的内部因素有课题、条件和()。
A.总结
B.标准
C.计划
D.目标
16.体育教学目标往往是社会对体育价值取向的 ()。
A.具体化
B.总结化
C.协调化
D.自动化
17.学段的划分是以学生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点为()。
A.依据
B.前提
C.基础
D.规范
18.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要与本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要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有鲜明的阶段性 ()。
A.体验
B.组合
C.协调
D.特征
19.体育习得过程伴随着身体练习,练习的生理负荷与身体产生的生物性痕迹呈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联系
D.负联系
20.在布卢姆的教学分类中,其动作技术领域中的最高学习结果是 ()。
A.体验
B.组合
C.协调
D.自动化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包括()。
A.哲学依据
B.教育理论依据
C.自然科学依据
D.心理学依据
22.教学的一般目标要分解成细致的目标,才可使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
A.学习目标
B.依据学习目标界定
C.编写行为目标
D.修改教学目标
23.学期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
A.季节性
B.集散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24.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
A.国家规定性
B.多模式性
C.非集体性
D.单一性
25.制订单元体育教学目标时的应注意要有()。
A.“教程”的观点
B.“模式”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
D.系统的观念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6.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27.体育学科特有的运动认知体系是不断提高人体对物体,对自我的速度,对时间、空间、距离、重量、力量、方位、平衡、高度等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的能力,是一种“身体——动觉智力”。
28.同任何事物一样,体育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的结构,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结构是由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和内部要素共同构成的。
29.体育教学策略考虑的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
30.体育教学原则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
31.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是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32.分解练习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33.美国著名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扑认为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条件、标准、课题三个内容,这就是体育教学的内部要素。
34.超学段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课程全教学过程的指导方案,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制订,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5.教学方法是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行为特征。
36.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37.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习惯。
38.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
39.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40.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41.构成身体——动觉智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有效控制身体运动;熟练操作物体;体脑协调一致。
42.体育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多种体育教学模式来达成。
43.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学年计划,考虑气候条件划分教学单元、排列教学内容、确定评价标准的教学文件。
44.教学法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服务的。
45.体验运动乐趣原则应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
《体育教学论》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制订单元体育教学目标时的应注意要有“教程”的观点、“模式”的观点和()。
A.总结
B.标准
C.计划
D.目标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
A.运动素养
B.运动计划
C.运动课堂
D.运动习惯
3.应根据本学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上学年的体育学习情况制订出具体的 ()。
A.学年目标
B.学期目标
C.课时目标
D.学段目标
4.学段目标必须体现具体()。
A.总结
B.任务
C.计划
D.目标
5.体育教学目的就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和。 ()。
A.数据
B.指向
C.主旨
D.初衷
6.体育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学过程和相应的()。
A.教学技术
B.教学路径
C.教学行为
D.教学方法
7.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体育体育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对各个单元的计划,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各个课次的 ()。
A.行为特征
B.行为差异
C.行为素质
D.行为任务
8.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包括多个学段,各个学段,不同的地区,都会具有不同的()。
A.教学标准
B.教学模式
C.教育计划
D.教育目标
9.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实现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的()。
A.功能
B.功效
C.作用
D.行为
10.体育习得过程伴随着身体练习,练习的生理负荷与身体产生的生物性痕迹呈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联系
D.负联系
11.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特征,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的价值观,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具体教学经验的概括化,是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
A.中介
B.指标
C.策略
D.任务
12.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它包括阶段性成果和 ()。
A.最终成果
B.期中成果
C.中期成果
D.最终效益
13.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体育教学过程区别于非身体操作类课程教学过程的()。
A.根本特点
B.基本性质
C.标准范本
D.合理标准
14.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再练习——总结评价——放松下课。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是()。
A.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
B.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
C.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
D.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15.各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 ()。
A.体育教学目标
B.体育教学目的
C.体育教学结果
D.体育教学评价
16.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
A.基本标准
B.基本规范
C.基本准则
D.基本策略
17.教学模式的形成涉及到一个教学系统的()。
A.素养
B.计划
C.效果
D.调整
18.体育与其它学科共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 ()。
A.铺垫
B.服务
C.协调
D.总结
19.教学模式的空间定位主要是教学单元,其次是()。
A.教学课
B.计划课
C.课堂课
D.任务课
20.不能用特定的教学目标来代表()。
A.教学模式
B.教学内容
C.教学计划
D.教学任务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包括()。
A.目标在体育教学场景中的原则
B.目标包括努力因素原则
C.目标可选择性原则
D.目标要依托体育教材原则
22.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A.教材的安排应考虑系统性和连续性
B.教材的安排要注意季节特点
C.要合理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单元
D.完善教学计划与教法
23.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有()。
A.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B.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C.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4.学期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
A.季节性
B.集散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25.学段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
A.发展阶段性
B.相互衔接性
C.互相冲突性
D.互相矛盾性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6.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27.教学策略对于体育教学设计无关紧要。
28.应根据本学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上学年的体育学习情况制订出具体的学年目标。
29.体育教学计划仅包括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和学年体育教学计划。
30.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运动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特别是在小群体的自主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集体行为。
31.教学模式的空间定位主要是教学单元,其次是教学课。
32.“教学手段”的层次是教学方法的“下位”层次,也称为教学工具。
33.体育教学模式总是建立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基础之上的。
34.小群体教学法指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种教学方法。
35.实施体育教学时首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如果不能遵循原则就不能称为好的体育教学,甚至不能称为体育教学。
36.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实现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37.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和体能,提高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
38.各层次的教学目标都有其对应的内涵,有独自的着眼点。
39.单元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规模变化性和学理性。
40.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应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
41.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调节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
42.学段目标必须体现具体任务,要为后一学段奠定基础,对超学段目标的实现负责。
43.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层次,它主要表现为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44.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课时体育教学计划,是把某一的教学内容安排到单元教学文件中。
45.体育教学策略考虑的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