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6293 座位号
内蒙古开放大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题
2023年12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端期是( )。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两宋 D.元明清
2.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 )。
A. 战国后期 B.西周
C. 商代后期 D.汉代
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A.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B.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C.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D.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4.( )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
A. 大射 B. 燕射
C. 乡射 D. 宾射
5. 《牡丹亭》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白朴 D.李渔
6. ( )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指导原则。
A.天人合一 B. 分封制
C.天人两分 D. 宗法制
7.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 )为学说核心。
A.仁 B.五常
C.五伦 D.十三纲
8.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 (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宗庙祭祀制度
9. ( )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10.“文”的本义是指 ( )。
A.各色交错的纹理。 B.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C.文字、文章。 D.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
A.民族性与农耕性 B.连续性与传承性
C.显著的伦理型特征 D.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西周宗法制度包括 ( )。
A.嫡长子继承制 B.封邦建国制
C.宗庙祭祀制度 D.禅让制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 )。
A.中书 B.门下 C 尚书 D丞相
8. 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A.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B.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C.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D.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 宗法制
2. 文化
3. 名实之辩
4.三言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分封制的历史价值。
2.简述儒家教化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文化层面中的体现。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2.阐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内蒙古开放大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年12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A 2.C 3.C 4.C 5.B
6.A 7.A 8.A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BCD 2.ABD 3.BC 4.ABC
5.ABCD 6.ABCE 7.ABC 8. AB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宗法制: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宗族内部规定继承秩序,区分长幼尊卑,明确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宗法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和分封制。
2. 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物态的、制度的、行为的和心态的等不同层次;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 名实之辩:中国古代哲学中,作为认识论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以来一直就有着名实之辩。“名”指名称或概念;“实”则指实在,即名称或概念所称谓的客观事物。“名”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4.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纂辑的三个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是明代通俗小说的代表作。“三言”是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创作的杰出代表。“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分封制的历史价值:
分封制是中华民族形成自己统一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制度,为后代社会许多文化现象奠基。它有自身形成的特殊因果,也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1.分封制激发了人群的历史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就表现在每一个国家都根据各自的情况开始了各自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了激发。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是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诸子文化,而这种创造性力量的经久不衰,其原因也在于分封制的激发。
2.分封制早就统一化的文明进程。分封制使得不同的人群最终放弃了敌对,走向融合,孵化了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建立,标志着一种横亘了多少世代的局部历史运动期的结束和统一的历史期的开始。相对于此前的“族群代兴”而言,西周的分封制凝聚了各古老的人群,建立了统一的政治后,文化的统一,精神的统一才上升为历史的主导趋势。
2.儒家教化论的基本内涵:
1.首先,教化论是君民“同体主义”的观念。《礼记》以“心”与“体”的密切关联喻示君民关系。要求君要像看待自己一样对待民众,这是教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同时,“心—体”关系,也明确地显示着“君”对“民”的决定作用。“同体”之喻,以西周至春秋列国邦家政治格局为背景,君主与臣民同在一个城邦中生存,君主在德行礼仪上的表率,可以直接对民众产生影响。
2.其次,教化论是行动主义的,要求“君”在德行上给万民作表率。
《礼记》认为君主应该“仁以表民”,也就是君主应为民在道德仁义上作表率,这是儒家教化论的关键,是儒家教化论要求于君主的最重要一义。真能起教化作用的是君主的行为。君主以礼自束了,百姓自然也会以礼自束。
不难看出,教化论对君主要求极高。按照教化论的观点,君主首先应该是道德王。在教化论的观念中,“风化”问题,是干系极大的事情,君主就是要管到社会每一个人的伦理生活,因此君主必须在家庭生活等方面做出表率,并教育民众,以摆正社会风俗。
3. “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文化若干层面中的体现如下: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指导原则。它既是一种宇宙观念、政治观念,又是一种人生观、科学观。
“天人合一”的起源,根植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国天气虽时好时坏,但天道不变,四季如期,加以坚韧的劳作和节俭,人们可以把握自己的生活。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就在对天文、地理的仰观和俯察中形成了。
1.科学、自然层面。“天人合一”的第一层次,是理性/自然的符示,也就是科技的层次。人要在世界中生存,不同程度地把握自然就是一个先决条件。中国人在理性/自然层面的“天人合一”的特性,在许多方面,诸如度量衡的制定和古老的中医之学,都有精彩的表现。
2.政治层面。政治层面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为阴阳家的学说。追求天文历法以指导农耕实践是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但对兴云作雨、能旱能涝的上天的敬畏,又势必使这样的文化追求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阴阳家就利用了这一点,试图将君王的行为限制在天道阴阳的规矩之下。
3.哲学义理层面。“天人合一”在哲学义理的层面,表现为儒、道两家志说。道家“天人合一”说是“道法自然”和“无为”;儒家则表现为天道性命一义相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百家争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可以说,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但是,百家争鸣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融合进儒家的思想当中去了。儒家思想随着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不断完善自身的特点。为了符合统治者的治国需要,儒家思想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而这些部分绝大多是从百家争鸣的精华中取得。可以说,儒家的思想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浓缩。
综上所述,百家争鸣自出现的时代起一直到现在,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
2. 阐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 在线留言 注册 登录

内蒙古开放大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试题答案


添加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获取更多答案
吐血推荐
奥鹏,国开形考,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各类成人教育等学习。详情请咨询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添加微信查看答案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技巧,平 台作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友情提醒。。
合作洽谈
诚信为本,合作共赢
欢迎各大学习中心前来治谈;有意请联系我们
-
推荐作业
-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测验【标准答案】
◆ 江苏开放大学2025年春《形势与政策 060112》专题测试题【标准答案】
◆ 广开网络教育平台2025年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专)》期末论文【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形考作业【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测验【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形考作业【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形考任务【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测验【标准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验【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