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春学期(高起本:1709-2103、专升本/高起专:2003-2103)《中国政府与政治》在线作业-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当代中国新兴的社会利益群体不包括()。
A.个体劳动者群体
B.大学生群体
C.知识分子群体
D.农民工群体
2.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为()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规章
3.()是国家预算收支的出纳机关。
A.国家金库
B.财政部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资委
4.下列不属于我国基层行政区域单位的是()。
A.乡
B.镇
C.民族乡
D.村
5.党政双方推进一项重要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传达、()、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总结这七大工作环节,构成了完整的依次递进的基本步骤。
A.部署
B.宣传
C.试点
D.会议
6.下列主体既属于法律监督系统又属于政治和政府监督系统的是()
A.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监察部门和预防腐败局
C.各级人民检察院
D.审计署
7.下列政治要素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的是()
A.中共中央和各省委
B.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
C.全国政协和省政协
D.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人民检察院
8.一个公民从参加普选到全国人大代表产生,至少要经过()个法定的级差。
A.一
B.二
C.三
D.四
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享有()的各种经济管理权限。
A.计划单列市
B.直辖市
C.副省级市
D.经济特区
10.()是维护中央权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党管干部
C.全党服从中央
D.统一财政管理
11.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3”体系,其中“3”包括()。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共中央委员会
D.国家监察委员会
12.如果国家预算在执行中必须进行全面调整,应得到()的批准。
A.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全体会议
C.国务院总理
D.财政部
13.下列属于结构性意见表达主体的是()。
A.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B.民主党派
C.全国总工会
D.共青团中央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典型的()信息传输模式。
A.双通道
B.多通道
C.单通道
D.统合通道
15.下列属于制度性意见表达主体的是()。
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B.民主党派
C.社会科学界
D.新闻界
16.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下,全面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家监察委员会
17.在当代中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途径是()。
A.各级人大
B.各级政协
C.各类专业协会
D.各类新闻媒体
18.新闻界属于下列意见表达主体中的()。
A.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
B.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
C.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
D.普遍性意见表达个体
19.1994年以后,中央地方间的财政制度转变为(),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率。
A.分税制
B.统收统支
C.收入递增包干
D.分灶吃饭
20.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
A.意见表达体制
B.6+2+1体制
C.意见综合体制
D.决策体制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3”体系,其中“6”包括()。
A.最高人民法院
B.中共中央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家主席
22.下列关于中国的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说法正确的是()。
A.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本身就是多通道信息传输体制
B.中国的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中众多的通道之间的位是平等的,作用类似
C.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中,传统的党政系统的信息通道仍然是核心
D.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23.从宏观上看,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有()
A.行政事业性收费
B.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
C.地方所属企业利润留成
D.财政集中的企业折旧基金、财政部门主管的公产租赁和变价收入等
24.之所以确立“维护中央权威”的原则是因为()
A.从历史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建立是对旧中国混乱与分散状态的直接否定
B.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央有一定的权威是中国的一大政治优势
C.从现实的角度看,在改革进入整体推进的态势下,更应当强调中央的权威
D.从现实的角度看,地方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具有统筹管理能力的中央
25.下列属于政府的提取行为的是()。
A.服兵役
B.城乡之间的“剪刀差”
C.国债
D.税收
26.下列属于工人阶级的是()。
A.国有企业职工
B.私营企业职工
C.乡镇企业工人
D.外资企业职工
27.社会监督体系包括()。
A.公民的社会监督
B.人民团体监督
C.群众组织监督
D.新闻舆论监督
28.法院系统审批监督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
A.审判工作的全过程监督
B.司法解释
C.发布案例
D.“解剖麻雀”
29.当代中国的省际关系主要表现为()
A.注意相互交流和学习
B.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在省际关系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
C.对口支援
D.联合起来与中央“谈判”
30.下列属于中共中央派出机构的是()
A.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B.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C.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D.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31.电子网络信息系统在政府信息传输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电子政务中的信息传输
B.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政府信息服务
C.意见表达的新形式
D.下情上达最主要的渠道
32.预算外政府行为的弊端主要有()
A.预算外资金的过快增长,助长了地方、企业增加收益的冲动
B.导致政令不一、令行不止,政府整体效率下降
C.预算外资金来源、支出的不规范性、不公开性和随意性,给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
D.追求预算外收入使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性单位“不务正业”,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33.共青团中央作为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重点联系的两个青年群众团体是()。
A.全国青联
B.中国文联
C.中国科协
D.全国学联
34.政治协商监督与其他类型的监督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A.主体广泛
B.主体素质高
C.高层次
D.直接性
35.中国的立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大量法律由政府部门提出,容易对公民的宪法权利形成不当的限制
B.不同阶位的法律之间有“打架”现象
C.法律往往比较“粗略”,出台后需要执法部门搞“细则”
D.大量法律由政府部门提出,容易损害法律的公正性
36.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政信息系统在民主化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
A.党和政府在信息问题上开明化
B.地方党和政府的信息工作得到加强
C.党政信息系统之间的跨省地区联系加强
D.单通道模式仍然保持
37.中国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有()
A.属于战略性管理,其政府过程运转的负担重、责任大、宏观性很强
B.综合性很强,是中央政府过程向地方的农村政府过程和城市政府过程过渡的中间环节
C.在中央和省的关系上,既有传统的省政自我管理程度较低的一面,又有个别需要与中央“谈判”才能解决的问题
D.与中央的事权划分界限清晰
38.当代中国军人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有以下特点:()。
A.分散性
B.边缘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39.下列政治要素之间属于工作指导关系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
C.全国政协和省政协
D.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人民检察院
40.“政府过程”的核心概念是()。
A.意见表达
B.意见综合
C.决策
D.决策的施行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国家监察委员会属于行政机关。
4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初步审议基本法律的草案,为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立法工作做准备。
43.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3”体系,其中“1”是指国家主席。
44.国家预算支出的具体执行工作,由财政部门全权负责。
45.省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对本省人大和国务院负责。
46.被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道”,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而建设的公用信息通道是金桥工程。
47.一个公民从参加普选到全国人大代表产生,至少要经过4个法定的级差。
48.在当代中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途径是各级政协。
49.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级别大体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50.国家预算就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