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24年6月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为了某种需要,传者还需有意识地( )自身的权威性。
A.抬高
B.降低
C.维持
D.保留
2.带收音机的MP3属于( )
A.即兴式创造
B.技术性创造
C.革新式创造
D.发明式创造
3.由于受众( )的存在,不同的人对同一媒介暗示会有不同的理解。
A.人格差异
B.性格差异
C.态度差异
D.个体差异
4.一个人安静稳重,反应较慢,少言寡语,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较难转移,善于容忍,明显内向。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5.魅力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美的客体对( )的吸引力。
A.认识主体
B.认识客体
C.社会主体
D.社会客体
6.在新闻采访中,经常需要用一些计策来使被采访者开口,比如:先提出一个大要求,当被采访者不能满足时就会主动接受一个小要求,这个心理策略叫做( )。
A.情境的营造
B.放大呈现
C.“后转弯”之计
D.登门之计,得寸进尺
7.广播听众靠耳朵接受声音刺激,需要通过( )把声音的意义转化为实物的形象后再去理解。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感觉综合
D.感知觉
8.相同的年龄、相同的地理环境容易引起人们对自己的经历和所熟悉的生活习惯的联想,从而产生( ),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A.扫帚星效应
B.晕轮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扩大呈现
9.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处于( )的被试更容易改变态度。
A.低度恐惧
B.中度恐惧
C.高度恐惧
D.无恐惧
10.当新闻宣传所着意导向的内容与受众自己原有的态度和行为相抵触时,受众就会( )自己原有的态度。
A.强化
B.弱化
C.分化
D.泛化
11.某人性格特征为:直爽,热情,精力充沛,情绪容易冲动,反应快,但不够灵活,很外向。此人属于( )气质。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2.新闻受众心理本质上是一种( )。
A.自然心理
B.文化心理
C.民族心理
D.社会心理
13.真正影响受众改变态度的是( )。
A.信息内容
B.传播者
C.传播渠道
D.环境
14.采访活动中的心理互动属于()。
A.角色互动
B.人际互动
C.传播互动
D.自我传播
15.新闻受众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节目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 ),会对受众的收视行为产生增力作用。
A.情绪体验
B.感觉体验
C.社会认知
D.社会印象
16.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他在任何时候都与采访对象是对等的,这实际需要一些印象管理的策略:遇到比自己的地位、资历高的人应该使用( )。
A.放大呈现
B.缩小呈现
C.自己人效应
D.接近吸引
17.定势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认知习惯,由定势效应又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其中仅指社会现象对某个人形成固定看法的是( )。还有专指对一个群体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的 。(刻板印象)
A.库里肖夫效应
B.社会定势
C.刻板印象
D.功能固着
18.传播学家( )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
A.勒温
B.拉扎斯菲尔德
C.麦克鲁汉
D.纽曼
19.“有色镜头”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认为:每个人头脑中都构成了一定的心理组织结构,如同一个有色镜头,人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有色眼镜的过滤。
A.费斯廷格
B.凯利
C.卡特尔
D.勒庞
20.角色理论属于( )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
A.认知一致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态度改变理论
D.符号互动理论
21.为了实现对受众防患于未然的宣传,其中最有效的宣传方法是( )。
A.唤起恐惧
B.结论的引出
C.单面说
D.心理免疫
22.“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很多网友表示,由于这些不雅照片自己绝对无法原谅当事人陈某某,这种反应其实属于印象管理效应当中的 。
A.扫帚星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扩大呈现
23.思维定势对人行为的选择具有( )的作用,因此新闻报道在时机上的控制则显得非常必要。
A.指导
B.定向
C.激励
D.阻碍
24.蒸汽火车的发明属于( )
A.即兴式创造
B.技术性创造
C.革新式创造
D.发明式创造
25.实现角色互换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是( )。
A.移情
B.应变
C.魅力
D.感知
26.最先的解释容易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根据源于以下哪种心理效应(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接受暗示心理
27.美国社会学家( )认为,人在生活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和戏剧表演一样,分前台和后台。
A.威特金
B.戈夫曼
C.司马贺
D.勒庞
28.移情是一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实验表明在移情过程中,也伴随有相应的 变化。
A.心理
B.生理
C.感觉
D.知觉
29.记者的( )制约着他反映客观现实的“有色镜头”,而该“镜头”又制约着他的新闻敏感的强弱。
A.性格
B.气质
C.人格
D.经验
30.推动不平衡的认识结构向平衡结构转化的动力是( )。
A.外界压力
B.心理压力
C.内驱力
D.自我认知
31.一些网友则认为,自己喜欢陈某某就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和时尚感,艳照门事件并不能降低陈某某在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地位,这种反应属于( )。
A.扫帚星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扩大呈现
32.受众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般来说,构成态度核心的是( )。
A.认知成分
B.情绪情感
C.行为意向
D.行为
33.受众有逆反心理,当受众认为传者试图改变他的态度时,往往会出自维护自尊心的需要而倾向于( )。
A.改变态度
B.抵制说服
C.接受说服
D.维持原有态度
34.定势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认知习惯,由定势效应又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其中与电影蒙太奇理论相关的是( )。
A.库里肖夫效应
B.社会定势
C.刻板印象
D.功能固着
35.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属于( )。
A.即兴式创造
B.技术性创造
C.革新式创造
D.发明式创造
36.从心理学方面来说,与新闻敏感联系最直接的心理现象就是( )。
A.社会认知社会知觉
B.社会判断社会印象社会知觉
C.社会判断社会判断社会知觉
D.社会判断价值观
37.为了充分实现传者的意图,有效地影响受众的态度,新闻传播者应当有意识地( )自身的权威性。
A.强化
B.催化
C.泛化
D.分化
38.在认识媒介差异对受众心理影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受众对不同媒介信息在认知上遵循的( )原则,即不同的媒介信息在受众头脑中最终的映象是相似的,受众对它们的认知是完整的。
A.完全性
B.整体性
C.统一性
D.片面性
39.定势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认知习惯,由定势效应又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其中专指对一个群体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的是( )。
A.库里肖夫效应
B.社会定势
C.刻板印象
D.功能固着
40.人的主观感觉在一定范围里是随外界刺激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微弱的刺激变化,人们感觉不到,这种刺激被称为( )。
A.意识阈下刺激
B.意识阈上刺激
C.无刺激
D.弱刺激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鉴别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
A.对社会、工作、学习以及对自己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表面特征
E.性格的内在特征
42.受众心理是一种比较难以控制、掌握的社会心理,带有很大的( ) 和 ,。( )
A.自发性
B.稳定性
C.随意性
D.可变性
43.根据群体分类,社会群体是由以下哪些群体构成( )。
A.假设群体
B.现实群体
C.自然群体
D.实验群体
44.当受众精力不集中的时候有可能接受别人的影响,从而改变原有的态度。比如,情境中的某种干扰因素,如( ),很容易使人处于分心状态。
A.噪音
B.无关刺激
C.多个刺激出现
D.情绪波动
E.音乐
45.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人们的种种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言语
46.关于“认知结构”,表述各不相同,经常被采用的表述是( ),是不同个体认知差异的种种主观因素的综合。、 、 ( )
A.有色眼镜
B.逻辑架
C.反应格局
D.思维图式
47.引起受众态度转变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一般来讲,与个体的人格变量,诸如( )因素密切相关。
A.智力水平
B.性格特征
C.气质类型
D.情感特征
E.自我防卫机制
48.新闻传播者本身会影响受众态度的改变,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
A.权威性
B.可信性
C.喜爱性
D.睡眠者效应
E.气质
49.广播的传播特点非常明显,决定广播不可能被取代的根本原因也是源于此。这些优点分别是( )。
A.信息容量大
B.时效性强
C.不可描摹性
D.感染力强
50.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依次递增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分别是( )。
A.求知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