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世界经济》在线作业二-0009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 )
A.战后初期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3.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
A.马歇尔计划
B.印巴分治
C.“第四点计划”
D.洛美协定
4.西方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不包括:()
A.垄断优势理论
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资源禀赋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5.以下对重叠需求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向与规模由两国需求偏好与收入水平相似的程度决定
B.该理论主要适用于解释工业产品或制成品的贸易
C.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悬殊,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小,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小
D.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小,两国间贸易空间也就越小
6.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不包括:()
A.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B.调整产业结构
C.调整贫富差距
D.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改革
7.跨国公司的涵义是:()
A.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有经营实体,不管这些实体采取何种法律形式和在哪个领域从事经营
B.企业在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下进行经营决策,可以以制定不同的政策
C.几个实体之间互不通信
D.仅是利益的分担
8.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施,不包括:()
A.调节利率政策
B.调节财政政策
C.调节货币信用政策
D.调整产业政策
9.发达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中,对国内的经济影响不包括:()
A.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技术的发展,财富的大量积累,无疑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更加发达起来, 整个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加速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所缓和但难以避免。
C.对外贸易的市场效应存在差异。
D.科学技术发达的局限性。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10.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和资本过剩
B.科学技术革命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主要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激烈争夺
11.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 )
A.1960 年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B.1968 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D.1973 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12.关于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作用,错误的是:()
A.减轻各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B.缓和各国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C.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D.阻碍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13.加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表现不包括有:()
A.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已开始取代工业经济。
B.信息网络加速电脑产业侵蚀家电市场。
C.目前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D.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占比重迅速提高。
14.20世纪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15.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网络化
C.经济服务化
D.经济重型化
16.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C.无矛盾,完全一致
D.无联系,平行发展
17.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因不包括:()
A.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转换起着推动作用。
B.第一产业加快了同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
C.求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D.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制约作用。
18.有关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错误的是:()
A.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
B.首脑会议经济色彩多于政治
C.目标与效果非趋同性
D.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19.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 ).
A.欧洲自由贸易区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0.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 ( ).
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
B.推动经济全球化
C.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D.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促使跨国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的原因有:()
A.突破贸易壁垒,扩大就地生产和销售
B.各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C.新技术革命发展的要求
D.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要求
22.重叠需求国际分工论包括有:()
A.收入水平与需求水平。
B.供给水平与需求水平。
C.代表性需求和重叠需求。
D.重叠需求与国际分工。
23.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B.在世界贸易不断扩大的同时,贸易失衡引起的贸易纠纷始终未得解决。
C.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不同发展中国和地区之间。
D.南北之间的科学技术力量差距更为悬殊。
24.有关国际经济,正确的是:()
A.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跨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样的
B.这种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是国内市场的统一
C.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的组织
D.这种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是跨国界的经济合作组织
25.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
A.国际贸易的发展史无前例
B.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C.地区贸易发展极不平衡
D.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26.从静态看,各国参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利益权衡:()
A.贸易互惠效应
B.贸易创造效应
C.贸易转向效应
D.贸易增收效应
27.规模经济的效果有:()
A.外部规模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
C.总体规模经济
D.局部规模经济
28.通货膨胀更易于在各国之间传播,具有广泛的国际破坏作用:()
A.通货膨胀的国际化使国际贸易发展速度放缓。
B.严重通货膨胀降低了人民群众购买力,加剧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C.通货膨胀可能助长资本外流。国家之间如果没有有效的资本流动限制,资本会按照国际利率差在各国流动。
D.通货膨胀会导致金融体系的萎缩,严重时还将导致金融市场功能紊乱。
29.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A.资本流动情况
B.国际收支状况
C.通货膨胀的影响
D.经济增长率的高低
30.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
A.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B.经济全球化便利了国际间的商品交换,从而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D.经济全球化向各国提供了更多的促进发展的因素,同时也使各国有可能采取一致行动以应付诸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突发事件,从而减轻损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技术差异论分成相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
32.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起到桥梁作用。()
33.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外国经济依附性的目的。 ( )
34.信息网络将彻底改变传播和商业媒介。
35.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最初提出者是大卫?李嘉图。 ( )
36.对称性调节是指在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清算条件下,如果单由储备货币顺差国担负国际收支调节的任务,那么发生持久性逆差的国家美国就可利用积累债务的方式来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 )
37.金块本位制规定货币单位没有含金量。()
38.宏观调控可以阻止周期性经济衰退。( )
39.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组织者和担当者。
40.短波理论是在1925年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 ( )
41.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发达国家一直占绝大部分,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长期停留在1/5~1/3。()
42.一国可以通过降低本国货币汇率,使本国出口商品在外国市场上按照外币标价的价格下降,以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 )
43.滞胀是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 )
44.经济高涨时,央行可采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 )
45.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它们的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
46.在通货紧缩情况下,由于预期物价继续下降,投资家会推迟投资,消费者会推迟消费。 ( )
47.从国际分工的类型看,当前的国际分工既表现为在一些部门之间垂直分工。()
48.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瓦尔特?奥肯、弗兰茨?伯姆等人。 ( )
49.国际贸易只有竞争,没有摩擦。()
50.科技革命推动新旧产业更替与产业结构变化体现为L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