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设计》在线平时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1.场地类别的划分原则是
A.按场地土类别划分
B.按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
C.按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D.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2.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VP > VS > VL
B.VS > VP > VL
C.VL > VP > VS
D.VP > VL> VS
3.抗震设计中,建筑重要性的划分是依据
A.建设规模
B.建筑总高度
C.建筑遇到地震而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
D.建筑是否设置地下室
4.抗震结构中的短梁或短柱是指
A.梁的计算跨度与截面高度之比小于8为短梁
B.梁的净跨度与截面高度之比小于6为短梁
C.柱的计算高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8为短柱
D.柱的净高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为短柱
5.对于丙类建筑的设防标准是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B.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C.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D.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
6.建筑采取抗震措施的原则是
A.甲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B.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
C.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D.丁类建筑可不采取抗震措施
7.砌体房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伸进墙内的长度
A.不应小于80mm
B.不宜小于100mm
C.不应小于120mm
D.不宜小于120mm
8.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下列哪种范围的抗震设计?
Ⅰ、设防烈度为6~9度 Ⅱ、设防烈度为6~8度
Ⅲ、一般建筑 Ⅳ、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A.Ⅰ、Ⅲ
B.Ⅰ、Ⅲ、Ⅳ
C.Ⅱ、Ⅲ
D.Ⅱ、Ⅲ、Ⅳ
二、判断题 (共 12 道试题,共 60 分)
9.按简化方法计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时,对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顶层作为薄弱层。
10.构造柱、芯柱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
11.砌体房屋中,楼梯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拐角处。
12.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13.对于饱和土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7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 可按8度考虑。
14.场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区域范围的建筑物所在地,应具有相近的反应谱特性。
15.规范规定: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纵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受,并按各抗震墙的侧移刚度分配。
16.所谓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17.构件节点的强度应低于其连接件的强度。
18.对主要受力钢筋不宜以强度等级比原设计高的钢筋代替,当需要替换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换算。
19.层屈服强度系数越大,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要求愈严格。
20.地质年代愈久的土层,抵抗液化的能力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