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人工计数法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整理资料也比较方便。
2.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精度要求。
3.()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A.设计车速
B.地点车速
C.临界车速
D.行驶车速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与车辆行驶路程之比。
5.()是一种通过观测取得中途无出入交通的区段内现有车辆数或行驶时间的方法。
A.出入量法
B.摄影法
C.雷达法
D.人工法
6.交通量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量,若想了解道路的交通强度,则其表达方式通常需要取某一时间段内的()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
A.平均值
B.中间值
C.最小值
D.最大值
7.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是()
A.延误
B.行车时间
C.行程时间
D.停车时间
8.()是指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A.行程车速
B.行驶车速
C.运行车速
D.设计车速
9.高速公路是指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
10.以小汽车作为标准车型,将混合交通量换算成标准小汽车的当量交通量。小型载货汽车的换算系数为()
A.1.5
B.1.0
C.2.0
D.2.5
11.交通量是通过实际观测或者通过预测得到的值;流率则是通过对不足1h的交通量的等效转换后得到的等效值。
12.关于驾驶员视野与车速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车速愈高,视野愈窄
B.车辆静止时,驾驶员视野范围最小
C.车速愈低,视野愈窄
D.车速愈高,视野愈大
13.下列内容不属于地点车速调车目的的是()
A.用于判断司机驾驶状态
B.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C.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
D.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的趋势
14.调查区间的选择对于一般目的的调查时,应选在主要交叉口之间无大量出入车辆的路段,且区间的起终点应选在无交通堵塞处。
15.()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A.运行车速
B.地点车速
C.行程车速
D.设计车速
16.行车时间是指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达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
17.月平均交通量与年平均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系数。
18.中位车速与平均车速相同。
19.交通流理论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建立交通流模型是为了解释交通现象和解决交通问题,因此在建立交通流模型时,不能脱离实际需要而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和数学上的完善。
20.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21.高峰小时系数是指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22.不属于交通流理论的是()
A.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
B.跟驰模型
C.流体模拟理论
D.排队论
23.延误是指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数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24.设计小时交通量与()的比值称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A.年平均日交通量
B.月平均日交通量
C.季度平均日交通量
D.日交通量
25.连续行驶的前后两辆车通过行车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称为车头间距。
26.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
27.现阶段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从交通流理论研究手段和方法上看,交通流的发展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二是应用现代理论方法。
28.()指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达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
A.行车时间
B.行程时间
C.驾驶时间
D.运行时间
29.运行延误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
30.延误率是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辆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之差值。
形考任务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一般建议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按二级服务水平进行设计,而二、三级公路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2.道路交通标志中采用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的通常是()
A.禁令标志
B.警告标志
C.指示标志
D.辅助标志
3.下列不属于非自由状态行驶的车队具备的特性是()
A.制约性
B.延迟性
C.传递性
D.自由性
4.高速公路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高速公路车流一般属于不间断连续流。
5.光化学烟雾是汽车排出废气中的()在空气中经阳光照射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浅蓝色的烟雾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B.铅化合物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
D.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
6.关于交通事故,正确的说法是()
A.交通事故随车道数的增加而增加,较宽的车道数可减少事故
B.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大小无关
C.交通事故与车速无关
D.与路段相比,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少
7.负指数分布适用于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情况。
8.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的关键参数为最大交通密度。
9.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一般推荐取1500pcu/h比较合理。
10.服务水平主要反映道路可提供服务车辆数量的多少。
11.车辆停发方式为佳的是()
A.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B.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C.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D.后退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12.一般地,十字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小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13.排队系统是指等待服务的顾客,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而排队是包括排队等候服务的顾客和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
14.下列不属于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是()
A.道路条件
B.交通条件
C.控制条件与管制条件
D.交通调查方式
15.下列参数,不属于单点交叉口交通信号的是()
A.绿时差
B.信号相位
C.周期长度
D.绿信比
16.对于中心岛直径大于25m,交织段比较长的环形交叉口属于()
A.常规环形交叉口
B.小型环形交叉口
C.微型环形交叉口
D.异型环形交叉口
17.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行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行驶状态的一个理论。
18.高速公路路段运行状况分析主要是评价已有高速公路在特定的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行状况。
19.双车道公路的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的车流运行都受到对向交通的制约。
20.信号周期时长等于()
A.全部相位所需绿灯时长、黄灯时长和红灯时长的总和
B.全部相位所需绿灯时长和黄灯时长的总和
C.全部相位所需绿灯时长和红灯时长的总和
D.全部相位所需黄灯时长和红灯时长的总和
21.多通道排队多通道服务是指每个通道各派一个队,每个通道只为其相对应的一队车辆服务,车辆可以随意换队。
22.忙期是指服务台连续繁忙的时期,改指标反映了服务台的工作强度。
23.()是指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道路一断面(或一条车道)或一交叉点,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
A.理想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道路服务水平
24.()是指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道路横一断面(或一条车道)或一交叉点,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A.可能通行能力
B.理想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道路服务水平
25.下列不属于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的是()
A.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B.交织区
C.匝道区
D.人行道
26.绿波宽度是指()
A.干道交通流所能利用的通车时间
B.干道交通流所能利用的车速
C.次要道路交通流所能利用的通车时间
D.次要道路交通流所能利用的车速
27.()是指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道路横一断面(或一条车道)或一交叉点,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A.设计通行能力
B.理想通行能力
C.可能通行能力
D.道路服务水平
28.在道路上,当交通流的密度很大时,车辆间距较小,车队中任一辆车的车速都受前车速度的制约,驾驶员只能按前车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我们称这种状态为非自由运行状态。
29.关于汽车废气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废气排放与气温无关
B.废气排放与燃料无关
C.废气排放与车速无关
D.废气排放与汽车行驶状态有关
30.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件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
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是指道路内的法定容停放部分和因历史沿袭的可以停车部分设施之和。
A.容许停放
B.法定停放
C.违章占路停放
D.普通停放
2.由于外界因数干扰导致交通流周期性的中端,形成间断流。
3.当事人有交通违法行为但与事故发生无因果关系,也应负事故责任。
4.()是指某一时刻实际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反应了停车场地的拥挤程度。
A.停放车指数
B.停放吸引量
C.停放周转率
D.高峰停放比率
5.下列哪项不是ITS应用的基础技术()
A.地理信息系统
B.定位系统
C.车辆自动导航监控系统
D.商用车辆运营系统
6.当噪声大于60dB则可以造成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听力损伤。
7.道路交通污染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几个方面。
8.关于驾驶员视野与车速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车速愈高,视野愈窄
B.车辆静止时,驾驶员视野范围最小
C.车速愈低,视野愈窄
D.车速愈高,视野愈大
9.人是交通安全的客体。
10.下列哪项不是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
A.汽车排气
B.曲轴箱排气
C.燃料系统的蒸发
D.沙尘暴
11.路网中的某一路段,当交通量达到道路的通行能力时,车速接近于零。
12.公共汽车线路的客运能力等于线路的通行能力乘汽车的额定容客量。
13.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一般为:立案-事故调查-事故认定-处罚执行-损害赔偿-调解-执行。
14.行驶速度不高于行程速度。
15.以下哪个系统不属于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A.出行者信息系统
B.停车场停车诱导系统
C.车载路径诱导系统
D.车队管理系统
16.立体停车楼的建造成本比较低。
17.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英文缩写为()
A.ATMS
B.ATIS
C.APTS
D.AVCSS
18.下列哪项不属于道路交通大气污染控制()
A.使用含铅汽油
B.机内净化
C.机外净化
D.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19.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要好。
20.设道路上有三辆车,分别以20、40、60 km/h的速度通过路程长度为10 km的路段,计算时间平均车速是()km/h
A.40
B.60
C.45
D.30
21.信号周期时长等于()
A.全部相位所需绿灯时长、黄灯时长和红灯时长的总和
B.全部相位所需绿灯时长和黄灯时长的总和
C.全部相位所需绿灯时长和红灯时长的总和
D.全部相位所需黄灯时长和红灯时长的总和
22.机内净化的主要途径是控制空燃比,即发动机中可燃混合物中空气与燃料的比例。
23.道路交通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两方面。
24.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
A.1987
B.1989
C.1985
D.1990
25.下列哪项不属于道路交通水污染源()
A.生活污水
B.洗车废水
C.地表径流
D.工业废水
26.1994年第一次ITS世界大会在()召开。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7.下列哪项不属于根据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方所涉及的车种和人员对交通事故的分类()
A.机动车事故
B.非机动车事故
C.行人事故
D.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的事故
28.随着行车速度增大,驾驶员的注视点随之远移。
29.车流密度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减少。
30.车辆停发方式为佳的是()
A.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B.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C.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D.后退式停车,后退式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