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1
试卷总分:40 得分:100
1.只要地表出露的岩层是水平的,就说明该岩层形成后地壳没有发生过运动。
2.地壳运动可分为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3.地震震级是指地震发生时向外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4.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有沉积间断且产状一致。
5.磁偏角在各地是相同的。
6.依据地球局部地电异常现象,可探测可能存在的矿体或地质构造。
7.越接近地球的中心物质的密度越小。
8.砂岩、石灰岩和煤都属于陆相沉积。
9.方解石硬度比指甲小。
10.多数碎屑矿物粒径在2~0.1mm范围内的碎屑岩为砂岩。
11.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等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的现象叫层理。
12.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是一致的。
13.黄铁矿是重要的炼铁矿石矿物。
14.石英断口面呈油脂光泽。
15.在地形地质图中,“C”表示石炭纪。
16.华北地层奥陶系中统与石炭系中统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17.“NE30°∠10°”中,NE30°表示岩(断)层倾向,∠10°表示倾角。
18.国际性地层单位的系都三分成三个统。
19.淮南属于华东聚煤区。
20.化石就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
形成性考核2
试卷总分:30 得分:100
1.巷道掘进中如果煤层中断而见岩层,一定是遇到了断层。
2.断层未必都是导水的。
3.“130°∠15°”中,130°表示岩层走向,∠15°表示倾角。
4.只要断层面上有擦痕,根据擦痕就可以确定对盘煤层断失方向及落差。
5.剖面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越大,该剖面方向上的视倾角越小。
6.某方向的方位角为SW260°,用象限角表示则为S10°W。
7.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挥发分也越高。
8.灰分不是指煤中所含矸石的数量占煤总量的百分比。
9.内陆型含煤岩系煤层结构较简单,煤中含硫量较高。
10.煤中碳元素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无关。
11.煤矿开采时,顶板压力仅与开采深度有关,与其所处构造位置无关。
12.岩层的真倾角总是大于视倾角的。
13.煤矿开采时的压力一方面与开采深度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构造位置及采掘布置有关。
14.用岩巷过断层时,因为顺断层面布置巷道掘进岩巷工程量最小,所以是首选的过断层方法。
15.岩溶陷落柱是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现象,对每个井田的矿井生产都有严重影响。
形成性考核3
试卷总分:30 得分:100
1.只要含水层位于开采煤层之下,就对煤层开采没有影响。
2.积水线外推60-150m就是探水线的位置。
3.并不是每个煤层都具有伪顶、直接顶、老顶。
4.所有的孔隙水都是潜水。
5.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对华北地区开采石炭系下组煤层没有影响。
6.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煤层倾角越大的地方,等高线间距越小。
7.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彼此平行就一定是单斜构造。
8.地形地质图是反映地形、地物、地层、地质构造等分布特征的图件。
9.在地形地质图上,可见2号煤层露头宽度大于10号煤层露头宽度,由此可判断2号煤层厚度一定大于5号煤层。
10.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不可能相交。
11.数学地质方法是一种煤矿地质信息的探测技术。
12.煤矿建设需要了解建设地点的地震烈度。
13.计算煤层的面积是指具备井田范围内的煤层面积。
14.工业储量包括A+B+C级储量。
15.远景储量就是暂不能利用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