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制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时,可考虑提出适当过高或过低的教育要求。
2.学前儿童身心发育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其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不在正常范围内。
3.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不要追求知识的高、深、精,主要是让学前儿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现象,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终提高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4.幼儿自由活动时,可在保教人员的视线之外。
5.
幼儿生理机能发育的项目指标主要包括安静心率、血压、呼吸率、肺活量、握力、体重、头围。
6.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不要追求知识的高、深、精,主要是让学前儿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现象,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终提高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7.学前儿童的健康是指能吃能睡不生病。
8.我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是朱家雄 。
9.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增强幼儿的体质、增进幼儿的健康。
10.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适宜和适量的问题。
11.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小时。
A.3
B. B.3.5
C.4
D. D.2
12.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一次突增是在胎儿期到( )
A.1岁
B. B.2岁
C.3岁
D. D.4岁
13.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二次突增是在( )。
A.青春初期
B. B.2岁
C.3岁
D. D.4岁
14.幼儿园宜实行( )餐制,在实际生活中可灵活实行三餐两点或一点制。
A.三
B.二
C. C一
15.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适宜和适量的问题。
16.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增强幼儿的体质、增进幼儿的健康。
17.我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是朱家雄 。
18.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不要追求知识的高、深、精,主要是让学前儿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现象,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终提高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19.幼儿尽量避免在尘土飞扬、空气浑浊的地方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20.运动能促使幼儿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改善幼儿神经的不均匀性,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21.学前儿童健康是指( )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不单纯指能吃能睡不生病。
A.A身体健康
B.B心理健康
C.C社会健康
22.选择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包括:( )
A.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B.
B.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
C.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D.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变革
23.下面属于体质范畴的有:( )
A.A体格
B. B.体能
C. C.人体的适应能力
D. D.心理状态
24.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任务有( )。
A.A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
B.促使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C.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智力,促使幼儿社会性发展,激发其愉悦情绪,增进幼儿心理健康
25.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幼儿3-6岁应该全面地、综合地提高和发展幼儿的( )方面的身体素质。
A.力量素质
B.耐力素质
C. C调整素质
26.学前儿童健康是指( )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不单纯指能吃能睡不生病。
A.A身体健康
B.B心理健康
C.C社会健康
2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包括:( )
A.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B.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C.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D.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8.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包括:( )
A.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统一
B.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相关联
C.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
D.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所受的社会影响同步
第二次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幼儿走步时两臂可以向左右方向摆动。
2.幼儿基本体操是一项以器械为主,以徒手操、技巧单个动作、舞蹈单个动作,部分素质、柔韧练习及队形变换为辅的综合性项目。
3.对学前儿童的跳跃动作进行教学指导时,要把起跳和落地动作作为指导和练习的重点。
4.根据动作组成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可将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分为周期性动作和非周期性动作。
5.学前儿童走路时要求两臂适度地前后摆动,一是保持身体平衡,二是有助于加大步副、调节步频。
6.当婴儿有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学习和练习爬的动作了。
7.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强调活动的节奏性,注意动静交替、急缓结合。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全面发展性原则。
8.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适量性原则。
9.下列哪些属于小班体育教育目标:( )
A.能上体正直、自然的走和跑
B.能原地蹬地起跳连续纵跳触物
C.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
D.能在平行线中间走
10.下列哪些属于中班体育教育目标?( )
A.能上体正直、自然的走和跑
B.能自然摆臂连续纵跳触物
C.能肩上挥臂轻物
D.能闭步向前走动至少10步
11.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经历相互联系以下哪几个阶段或三个过程。( )
A.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
B.
B.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
C.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12.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适合学前儿童的动作练习主要有:( )
A.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
B. B.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
C.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
D. D.学前儿童运动器械
13.下面属于学前儿童非周期性基本动作的有( )。
A.A走步
B. B 跳跃
C.C侧面钻
D.D 投掷
14.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按照游戏的性质可分为:( )
A.A规则性游戏
B.B 主题性游戏
C.C探索性游戏
D. D表现性游戏
15.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称为( )。
A.徒手操
B.器械体操
C.体育游戏
D. D.体育活动
16.下面不属于学前儿童周期性基本动作的是( )。
A.A走步
B.B 跑步
C.C爬行
D. D 投掷
17.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强调活动的节奏性,注意动静交替、急缓结合。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 )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
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
D. D.适量性原则
18.幼儿体育活动中,应以通过严格控制次数、活动时间、活动强度和活动密度来达到适宜的运动量。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 )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
B. 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
D. D.适量性原则
19.我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 )小时。
A.1
B.1.5
C. C.2
D.3
20.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称为( )。
A.徒手操
B.器械体操
C.体育游戏
D. D.体育活动
21.下面不属于学前儿童周期性基本动作的是( )。
A.A走步
B.B 跑步
C.C爬行
D. D 投掷
22.对学前儿童的跳跃动作进行教学指导时,要把起跳和( )作为指导和练习的重点。
A.助跑
B.腾空
C.展开
D. D.落地动作
23.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强调活动的节奏性,注意动静交替、急缓结合。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 )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
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
D. D.适量性原则
24.我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 )小时。
A.1
B.1.5
C. C.2
D.3
25.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 )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
B. 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
D. D.适量性原则
26.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按照游戏的性质可分为:( )
A.A规则性游戏
B.B 主题性游戏
C.C探索性游戏
D. D表现性游戏
27.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的基本要求有:
A.A每个游戏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
B.B 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必须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和实际水平
C.C对游戏场地及器材的要求要适宜
D.D选用的游戏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28.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必须遵循下面哪些原则。( )
A.日常性原则
B.适量性原则
C.多样性原则
D.身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29.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经历相互联系以下哪几个阶段或三个过程。( )
A.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
B.
B.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
C.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30.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适量性原则。
第三次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制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时,可考虑提出适当过高或过低的教育要求。
2.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儿,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 )。
A.情境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C.行为实践法
D. D.补偿教育法
3.钙广泛存在于下列哪种食品中?( )
A.虾皮
B. B.水果
C.新鲜蔬菜
D. D.花生油
4.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属于( ).
A.行为实践法
B.案例分析法
C.情境教育法
5.下列不属于幼儿身体形态发育和生理机能发育方面评价方法的是( )。
A.A指数法
B.B差离法
C.C百分位法
D.D累进计分法
6.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只要注重量的评价。
7.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或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接触和有目的地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8.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属于行为实践法。
9.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或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接触和有目的地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10.从评价具体内容上看,幼儿体质评价包括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11.从评价对象上看,幼儿体质评价包括了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12.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
A.访谈法
B.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分析
13.幼儿正常体型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身高和体重的比例要合适、正常;二是上身长与下身长的比例要基本符合幼儿体型发育的特点。
14.“运动教育”课程是同时提供有关身体的、情感的、认识的和社会性的活动的一种综合性的课程。
15.为幼儿计划的运动教育课程,应该注意活动的多样化,课中要有一定的变化。
16.体质通常包括:( )
A.体格
B. B.体能
C.适应能力
D. D.心理状态
17.幼儿体制测定项目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哪几个基本原则。( )
A.A测定的有效性
B.B测定的可靠性
C.C测定的客观性
D.D测定的经济性
E.E项目指标的规范化
18.幼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的项目指标主要包含( )。
A.A身高
B.B体重
C.C坐高
D.D胸围
19.下列不属于幼儿身体形态发育和生理机能发育方面评价方法的是( )。
A.A指数法
B.B差离法
C.C百分位法
D.D累进计分法
20.下列不属于幼儿生理机能发育项目指标的是( )。
A.A安静心率
B.B血压
C.C呼吸率
D.D身高
21.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需要( )的评价。
A.注重质
B.注重质
C.从量和质两方面结合
22.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或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接触和有目的地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方法称为( )。
A.访谈法
B. B.观察法
C.问卷法
D. D.分析法
23.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属于( ).
A.行为实践法
B.案例分析法
C.情境教育法
2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 )放在工作的首位.
A.教学工作
B. B.促进幼儿健康
C.生活习惯
D. D.艺术素养教育
25.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
A.访谈法
B.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分析
网络终考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制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时,可考虑提出适当过高或过低的教育要求。
2.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生活作息的规定,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3.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4.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只要注重量的评价。
5.幼儿走步时两臂可以向左右方向摆动。
6.学前儿童身心发育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其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不在正常范围内。
7.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或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接触和有目的地谈话,直接收集材料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8.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不要追求知识的高、深、精,主要是让学前儿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现象,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终提高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9.幼儿基本体操是一项以器械为主,以徒手操、技巧单个动作、舞蹈单个动作,部分素质、柔韧练习及队形变换为辅的综合性项目。
10.动作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之一。
11.对学前儿童的跳跃动作进行教学指导时,要把起跳和落地动作作为指导和练习的重点。
12.户外体育运动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13.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幼儿,可采用运动员常用的专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如举杠铃等。
14.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属于行为实践法。
15.口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所以,和睦的环境气氛对于防止口吃十分有利。
16.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 )
A.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
B. B.幼儿身心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体的身心素质
D. D.受教育程度
17.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包括:( )
A.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统一
B.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相关联
C.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
D.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所受的社会影响同步
18.选择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包括:( )
A.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B.
B.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
C.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D.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变革
19.学前儿童健康是指( )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不单纯指能吃能睡不生病。
A.A身体健康
B.B心理健康
C.C社会健康
20.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不要追求知识的高、深、精,主要是让学前儿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现象,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最终提高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21.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任务有( )。
A.A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
B.促使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C.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智力,促使幼儿社会性发展,激发其愉悦情绪,增进幼儿心理健康
22.下面属于体质范畴的有:( )
A.A体格
B. B.体能
C. C.人体的适应能力
D. D.心理状态
23.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幼儿3-6岁应该全面地、综合地提高和发展幼儿的( )方面的身体素质。
A.力量素质
B.耐力素质
C. C调整素质
24.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二次突增是在( )。
A.青春初期
B. B.2岁
C.3岁
D. D.4岁
25.人体的生长发育第一次突增是在胎儿期到( )
A.1岁
B. B.2岁
C.3岁
D. D.4岁
26.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小时。
A.3
B. B.3.5
C.4
D. D.2
27.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称为( )。
A.徒手操
B.器械体操
C.体育游戏
D. D.体育活动
28.无论何种形式的爬,都应该要求幼儿动作要灵活和协调。
29.学前儿童正面钻的动作通常比侧面钻的动作要容易些、简单些。因此,幼儿一般先学习正面钻,然后学习侧面钻。
30.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组织的全面发展性原则。
31.动作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之一。
32.幼儿体育活动中,应以通过严格控制次数、活动时间、活动强度和活动密度来达到适宜的运动量。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动静交替性原则。
33.婴儿动作的发展顺序首先是头部的运动,以后发展到上肢,再后来发展到躯干的活动,最后发展到下肢的活动,遵循的是正侧发展的规律。
34.我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35.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经历相互联系以下哪几个阶段或三个过程。( )
A.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
B.
B.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
C.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36.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必须遵循下面哪些原则。( )
A.日常性原则
B.适量性原则
C.多样性原则
D.身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37.我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 )小时。
A.1
B.1.5
C. C.2
D.3
38.幼儿体育活动应该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 )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
B. 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
D. D.适量性原则
39.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该强调活动的节奏性,注意动静交替、急缓结合。体现了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组织的( )原则。
A.动静交替性原则
B.日常性原则
C.全面发展性原则
D. D.适量性原则
40.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不加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属于( )。
A.访谈法
B. B.观察法
C.问卷法
D. D.分析法
4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 )放在工作的首位.
A.教学工作
B. B.促进幼儿健康
C.生活习惯
D. D.艺术素养教育
42.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儿,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 )。
A.情境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C.行为实践法
D. D.补偿教育法
43.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中,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成问题表格的形式,邮寄或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
A.访谈法
B.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分析
44.在“运动教育”中教师不仅是技能的示范着和传播者,也是作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和儿童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45.为幼儿计划的运动教育课程,应该注意活动的多样化,课中要有一定的变化。
46.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生活作息的规定,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47.当有异物进入外耳道时,可以自己尝试用镊子把异物取出。
48.学前儿童调整素质包括以下哪些基本要素。( )
A.平衡能力
B.速度
C. C柔韧性
D.D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49.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通常是围绕某一健康主题而开展的。
50.以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称为( )。
A.徒手操
B.器械体操
C.体育游戏
D. D.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