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校: 无
问题 1: 1. 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关键步骤是活动内容评价。
选项:
A. 是
B. 无
C. 否
D. 无
答案: 否
问题 2: 2.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
选项:
A. 活动过程
B. 活动效果
C. 活动内容
D. 活动材料
答案: 活动材料
问题 3: 3. 针对幼儿的自我中心化思维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 )。
选项:
A. 榜样示范法
B. 移情法
C. 实践法
D. 强化法
答案: 移情法
问题 4: 4. 观察法是指评价者在自然的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而获得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信息的方法。
选项:
A. 是
B. 否
C. 无
D. 无
答案: 是
问题 5: 5. 概括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
选项:
A. 是
B. 无
C. 无
D. 否
答案: 是
问题 6: 6. 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的教育活动是( )。
选项:
A. 混合活动
B. 单元主题活动
C. 单一的教育活动
D. 游戏活动
答案: 单元主题活动
问题 7: 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就是对社会教育活动各个要素进行价值判断。
选项:
A. 无
B. 否
C. 是
D. 无
答案:
问题 8: 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做出判断。
选项:
A. 是
B. 无
C. 否
D. 无
答案:
问题 9: 9. 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选项:
A. 否
B. 无
C. 是
D. 无
答案:
问题 10: 10. 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标志是( )。
选项:
A. 喜欢照镜子
B. 会使用人称代词“我”
C. 自己与他物明确区分开
D. 出现自我命名
答案:
问题 11: 11.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言语攻击逐渐减少
B. 身体攻击逐渐增加
C. 年龄较大的幼儿多以工具性攻击为主
D.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进行公开性攻击
答案:
问题 12: 12. 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
选项:
A. 民主性
B. 教育性
C. 和谐性
D. 亲密性
答案:
问题 13: 13. 幼儿园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 )。
选项:
A. 同伴关系
B. 师师关系
C. 师幼关系
D. 家园关系
答案:
问题 14: 14. 在学前儿童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选项:
A. 否
B. 无
C. 无
D. 是
答案:
问题 15: 15. 节日教育活动最适合用于社会适应的( )。
选项:
A. 社会文化
B. 社会环境
C. 社会行为规范
D. 社会角色
答案:
问题 16: 16. 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选项:
A. 否
B. 无
C. 无
D. 是
答案:
问题 17: 17. 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以下错误的做法是( )。
选项:
A. 客观公正的评价
B. 注重幼儿前后比较
C. 体现接纳性
D. 幼儿之间对比
答案:
问题 18: 18. 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选项:
A. 否
B. 无
C. 是
D. 无
答案:
问题 19: 19. 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般可采用正强化法。
选项:
A. 无
B. 否
C. 无
D. 是
答案:
问题 20: 20. 认识自己身体器官,如“小小的我”“长大的我”等活动比较适合( )。
选项:
A. 中班幼儿
B. 小班幼儿
C. 大班幼儿
D. 均适合
答案:
问题 21: 2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按照评价功能,可以分为( ).
选项:
A. 过程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答案:
问题 22: 2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按照评价的参照体系的不同,可以将幼儿园社会教育评价分为( ).
选项:
A. 综合评价
B. 相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绝对评价
答案:
问题 23: 2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实施阶段的工作程序有( )。
选项:
A. 搜集资料
B. 汇总整理
C. 分项评分
D. 宣传发动
答案:
问题 24: 24. 幼儿攻击性行为在不断增加产生的原因有( )。
选项:
A. 家庭环境的影响
B. 生物学因素
C. 儿童自身的性格、气质以及与同伴的关系
D. 学校教育的因素
答案:
问题 25: 25. 影响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 )等几个方面.
A
选项:
A. 智力
B. 情绪
C. 气质
D. 自控能力
答案:
问题 26: 2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
选项:
A. 情景测验法
B. 谈话法
C. 问卷调查法
D. 观察法
答案:
问题 27: 27. 学前儿童的社会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 )。
选项:
A. 注意力差
B. 行为不适当
C. 行为过度
D. 良好行为不足
答案:
问题 28: 28. 无意说谎行为的成因有( )。
选项:
A.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B. 儿童的记忆还不够准确
C. 儿童的想象易与现实混淆
D. 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果
答案:
问题 29: 29.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 )。
选项:
A. B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B. 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多次观察
C. 要做好观察记录
D. 要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气氛
答案:
问题 30: 30. 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以下正确的做法是( )。
选项:
A. .体现接纳性
B. 注重幼儿前后比较
C. 客观公正的评价
D. 幼儿之间对比
答案:
问题 31: 31.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进行评价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
选项:
A. 目的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答案:
问题 32: 3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对(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项:
A. 幼儿园
B. 教师
C. 家长
D. 学前儿童
答案:
问题 33: 33. 幼儿说谎行为的指导策略有( ).
选项:
A. 提供良好的环境,优秀的榜样
B. 理智对待说谎儿童
C. 尊重理解儿童
D. 严厉批评谎儿童
答案:
问题 34: 34.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包括( )。
选项:
A. 活动内容
B. 活动过程
C. 活动材料
D. 活动效果
答案:
问题 35: 35.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类型有( )。
选项:
A. 品德性的问题行为
B. 生理性的问题行为
C. 心理性的问题行为
D. 主观性的问题行为
答案:
问题 36: 1. 认知水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基础,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选项:
A. 否
B. 无
C. 是
D. 无
答案:
问题 37: 2. ( )是指教师要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开展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选项:
A. 一致性原则
B. 实践性原则
C. 正面教育原则
D. 生活教育原则
答案:
问题 38: 3.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选项:
A. 无
B. 无
C. 否
D. 是
答案:
问题 39: 4.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选项:
A. 无
B. 否
C. 无
D. 是
答案:
问题 40: 5. 儿童的社会性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
选项:
A. 无
B. 是
C. 无
D. 否
答案:
问题 41: 6. 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选项:
A. 无
B. 无
C. 否
D. 是
答案:
问题 42: 7.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活动,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 )。
选项:
A. 滞后性
B. 反复性
C. 实践性
D. 渗透性
答案:
问题 43: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的主要社会学习方式是( )。
选项:
A. 强化
B. 顺应
C. 模仿
D. 同化
答案:
问题 44: 9. ( )关注教学的结果,强调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选项:
A. 生成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实践性目标
答案:
问题 45: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适应子领域的目标不包括( )。
选项:
A.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B. 关心尊重他人
C.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D.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答案:
问题 46: 11. 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选项:
A. 是
B. 无
C. 否
D. 无
答案:
问题 47: 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一日生活皆教育。这体现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 )原则。
选项:
A. 一致性
B. 整体性
C. 渗透性
D. 正面性
答案:
问题 48: 13. 以下不属于大班人际交往教育目标的是( )。
选项:
A. 能倾听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B. 能自主协商解决同伴交往冲突
C. 能较为客观地评价他人
D.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答案:
问题 49: 14. 制订活动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
选项:
A. 总体目标的要求
B. 有利于活动的实施
C. 活动目标中的幼儿发展
D. 年龄阶段目标的划分
答案:
问题 50: 15. 依恋不仅是个体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道德人格发展形成最重要的基础。
选项:
A. 无
B. 否
C. 是
D. 无
答案:
问题 51: 1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不局限于专门的教学活动,它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衔接当中。
选项:
A. 无
B. 否
C. 无
D. 是
答案:
问题 52: 17. 《幼儿园工作规程》最早颁布于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 )。
选项:
A. 初步发展阶段
B. 深化发展阶段
C. 转变与发展并举阶段
D. 初创阶段
答案:
问题 53: 18.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掌握‘你好’‘对不起’等基本文明礼貌用语”是属于( )的教育内容。
选项:
A. 小班自我意识
B. 小班人际交往
C. 中班人际交往
D. 中班自我意识
答案:
问题 54: 19. 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选项:
A. 无
B. 否
C. 是
D. 无
答案:
问题 55: 20. 考虑到幼儿尚未形成自我的评价标准,年龄越小,越易受到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应直接为幼儿呈现反面的教育案例。
选项:
A. 无
B. 是
C. 无
D. 否
答案:
问题 56: 2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有( )。
选项:
A. 目标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强化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E. 一致性原则
答案:
问题 57: 22. 幼儿期兴趣发展的特点有( )。
选项:
A. 兴趣比较广泛,但缺乏中心
B. 直接兴趣较多
C. 间接兴趣较多
D. 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答案:
问题 58: 23.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有( )。
选项:
A. 家庭环境
B. 社区环境
C. 幼儿园环境
D. 大众传媒
答案:
问题 59: 24. ( ) 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
选项:
A. 情绪
B. 情感
C. 兴趣
D. 语言
答案:
问题 60: 25. 自我意识的结构由( )三个子系统构成。
选项:
A. 自我调控
B. 自我体验
C. 自我认知
D. 自我实践
答案:
问题 61: 26.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五指活动”课程结构理论是( )。
选项:
A. 社会活动
B. 艺术活动
C. 健康活动
D. 语文活动
E. 科学活动
答案:
问题 62: 27. 要想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必须首先掌握( )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选项:
A. 道德
B. 个性
C. 社会性
D. 社会化
答案:
问题 63: 28. 心理学家提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学说主要有( )。
选项:
A. 认知发展理论
B. 精神分析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理论
答案:
问题 64: 29. 学前儿童社会性构成的最基本因素有( ).
选项:
A. 个性
B. 道德
C. 自我意识
D. 社会性行为
E. 情绪情感
答案:
问题 65: 30. 模仿学习的过程有( ).
选项:
A. 保持过程
B. 表征过程
C. 动机过程
D. 注意过程
答案:
问题 66: 31.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有( )
选项:
A. 受欢迎型
B. 一般型
C. 被忽视型
D. 被拒绝型
答案:
问题 67: 32. 学前儿童的自尊包含的维度有( ).
选项:
A. 控制力
B. 价值
C. 自信
D. 能力
答案:
问题 68: 33.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主要有( )。
选项:
A. 辩论法
B. 讲解法
C. 讨论法
D. 谈话法
答案:
问题 69: 34. 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有( )。
选项:
A. 生理成熟
B. 心理成熟
C. 气质特点
D. 母亲对孩子的敏感性
答案:
问题 70: 35. 家庭的教养方式主要有( ).
选项:
A. 忽视型
B. 溺爱型
C. 专制型
D. 民主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