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概论
学校: 无
问题 1: 1. 雕塑小品是指观赏性、趣味性较强的中小型雕塑,烈士陵园,名人纪念公园中的大型纪念性雕塑不包括在此范畴内。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2: 2. 桥与汀步:可使水面隔而不断。⑴小水面的分隔和近距离的浅水处多用汀步,连接岛与陆地或小水面的两岸多用桥; ⑵较大水面,在岛与陆地的最近处建桥,小水面则在两岸最窄处建桥;⑶桥对水面也要有大小、主次的划分。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3: 3. 闭锁风景: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叫闭锁风景。闭锁风景的亲近感愈强,四面景物愈清晰可见。但近距离观赏容易使视觉疲劳的产生闭塞感。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4: 4. 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景物屏障遮挡的空间叫闭合空间。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5: 5. 仰视观赏:当景物很高,视点距离景物又很近,(视距小于景物高度的三倍),要全部看到景物就需中视线上移,头部上仰。视点越近,人与景物的亲近感也愈强,封闭感、压抑感也愈强,景物形成雄伟、高大、威严的气势,给人以自卑不如的心理。在园林构景中,常运用仰视的观赏手法强调主题的高大、雄伟,将视距缩小到主景高度的一倍以内。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6: 6. 俯视观赏:景物处于视线下方,需低头观景。景物越低就愈显得小。居高俯视有征服的自尊感,但也有居高自危的险境感。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7: 7. 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视。可以舒展地平望,产生平静、深远的感觉,不易疲劳。
用于平视观赏的景观应该设置在与游人视点高度相等的或高差较小的位置上。
选项:
答案:
问题 8: 8. 视距:赏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赏景视距。正常平视的情况下,可以不转头能看清景物的整体时,其垂直视角为26°--30°,水平视角为45°。因此,园林中的主景,如雕塑、建筑等,最好能映入垂直视角30°和水平视角45°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使游人能观赏主景的地点,应安排一定空场,设有休息性的景观建筑,供游人逗留、徘徊。在大于500米时,人对景物只有模糊的形象。如果要看清景物的轮廓,距离就要缩短到250—270米左右。因此,在景观设置时要注意距离的安排。
选项:
答案:
问题 9: 9. 视点:人们赏景,无论动观还是静赏,总要有个立足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赏景点或视点。赏景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景物面南背北,不仅可以争取到好的采光、光照、背风,而且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选项:
答案:
问题 10: 10. 园林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选项:
答案:
问题 11: 11. 比拟与联想:园林中的比拟就是给景物以人格化,使其有思想,达到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这是“情”与“景”的联系。如:竹—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品德;梅——不畏严寒,纯洁自贞的品质;兰——居幽自芳,清雅脱俗的素质;菊——不畏风霜,繁盛多姿的性格;荷——纤丽挺拔,出污泥而不染的丽质;柳—随遇而安;牡丹—富贵华丽。以及“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西方心理学家把这种联想比拟称为“( )”。
选项:
A. 同质异构
B. 异质同构
C. 同质同构
D. 异质异构
答案:
问题 12: 12. 园林意境可分为:虚实与错觉、比拟与联想、古迹与传说、( )等。
选项:
A. 诗文题咏
B. 文章对联
C. 园林装饰
D. 梅兰竹菊
答案:
问题 13: 13. 框景的定义:利用( )欣赏景物的手法。利用门框、窗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使主体集中,如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美丽画面,这种利用框架所摄取景物的手法叫框景。
选项:
A. 门框
B. 窗框
C. 山洞
D. 景框
答案:
问题 14: 14. 亭的尺度:亭的平面尺度一般为3×3---6×6米,亭的高与平面宽之比,方亭为0.8:1,六或八角亭为1.5:1,亭柱直径(或宽)与柱高比为( )。亭的设计中,可根据构图需要稍有变化,但不可比例失调。
选项:
A. 1:2
B. 1:5
C. 1:10
D. 1:15
答案:
问题 15: 15. 亭的位置选择:①山地 小山建亭,宜建于山顶,可与山体协调;大山建亭,宜建于山巅,以山为背景,构图优美,有利于组织导游。②( ) 水亭可建于水中、湖畔、桥中或岛上。亭的大小与体量必须与水面大小相协调。③平地 平地建亭常见于道路终点及交叉口、路畔树阴下、花坛群中与草坛上。
选项:
A. 湖边
B. 水域
C. 河边
D. 江边
答案:
问题 16: 16. 亭的造型: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及屋顶形式。平面形状 ①正多边形亭:如正三角形亭、正方形亭、正五角形亭、正六角形亭、正八角形亭、正十字形亭等。②圆亭、蘑菇亭、伞亭等。③长方形亭、圭角形亭、扁八角形亭、扇面形亭等。④组合式亭:如双三角亭、双方形亭、双圆形亭、双六角亭,以及其他各种形体亭的相互组合。⑤平顶式亭⑥与墙、廊、屋、石壁等结合起来的亭式。如半亭等。亭的立体造型,从层数上看,有单层和两层。亭的立面有单檐和( )之分,也有三重檐的,如北京景山上正中的万春亭。
选项:
A. 重檐
B. 复檐
C. 多檐
D. 挑檐
答案:
问题 17: 17. 亭的作用:歇息、( )和点景等。
选项:
A. 衬景
B. 美观
C. 点缀
D. 观景
答案:
问题 18: 18. 园林构图规律:园林形式构图与其它艺术一样,遵循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即:1.( )、2.主从与重点、3.对比与协调、4.分隔与联系、5.层次与序列、6.节奏与韵律、7.比例与尺度、8.均衡与稳定、9.园林意境。
选项:
A. 全部与个体
B. 高处与低处
C. 整体与局部
D. 宏观与细部
答案:
问题 19: 19. 廊的尺度:廊的体量与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佳。传统形式廊子,多做成卷棚顶或单、双坡斜顶,廊的净宽1.2—1.5米,柱距0.15米。近代廊多做成( ),廊的净宽2.5—3米,柱高3米,柱距3-4米。
选项:
A. 水廊
B. 平顶式
C. 曲廊
D. 卷棚式
答案:
问题 20: 20. 廊按横剖面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暖廊、( )、单支柱廊、双层廊。
选项:
A. 复廊
B. 连廊
C. 廊桥
D. 冷廊
答案:
问题 21: 1. 在我国传统园林中较少采用花架,因其与山水田园格调不尽相同,但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较多。
选项:
答案:
问题 22: 2. 廊按横剖面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暖廊、复廊、单支柱廊、双层廊。
选项:
答案:
问题 23: 3. 单跨平桥:简洁、轻快、小巧,较常用。由于其跨度小,河溪浅流上应用,可不设栏杆。桥两头墩座,多以天然石块筑成。
选项:
答案:
问题 24: 4. 折线形平桥可不设栏杆,或单面设栏杆,必要时也可设双面栏杆,但一般应低矮,造型不可复杂。
选项:
答案:
问题 25: 5. 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造园手法:借景 、障景、对景、框景、隔景
。
选项:
答案:
问题 26: 6. 中国传统园林的园路:花街铺地;卵石路面;雕砖卵石路面;步石。
选项:
答案:
问题 27: 7. 中国传统园林的园林建筑:常见的形式有亭、台、楼、阁、廊、厅堂、轩、榭等。
选项:
答案:
问题 28: 8. 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构架:山体通常有石山、土山和土石山三种。水体通常有湖、河、溪、瀑布、泉等。
选项:
答案:
问题 29: 9. 私家园林的共同特点: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诗情画意。
选项:
答案:
问题 30: 10. 园林设计,“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的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选项:
答案:
问题 31: 11. 空间序列:在风景展示序列中,通常分为“( )”、“高潮”、“结束”三个基本阶段。其中高潮为主景,也可将高潮与结束合为一体。
选项:
A. 起景
B. 开始
C. 出发
D. 应景
答案:
问题 32: 12. 实分:山体、实墙、建筑、密林等实体分隔效果明显。分隔可认为是( )分隔、行动上的分隔。虚分存在于开敞空间、疏透空间和过渡空间(如建筑外侧的廊)。过渡空间起到变化多,丰富景观的作用。虚分联系多,实分联系少,西方园林虚分多。
选项:
A. 视线
B. 空间
C. 区间
D. 时间
答案:
问题 33: 13. 虚分:①( ):这种分隔只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步石、汀步等点状为主的实体,其分隔性较弱,其它道路则分割性较强。②水体:行动上受到阻碍,虽分隔,但属于虚分。如水面过大,以致于看不清对岸的景物时,则接近于实分。 ③廊、透花墙、栏杆:这些具有不同通透程度的建筑、小品也会对空间产生虚分。
选项:
A. 园桥
B. 大路
C. 小路
D. 道路
答案:
问题 34: 14. 园林的( )分隔与联系分为平面方向和竖向上两个方面。
选项:
A. 时间
B. 空间
C. 时空
D. 区域
答案:
问题 35: 15. 在园林构图中,可用于对比谐调来达到统一变化的内容较多,除( )对比外,还有“质感”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简繁”对比、“多少”对比、“浓淡”对比等。
选项:
A. 色彩
B. 绿色
C. 红色
D. 紫色
答案:
问题 36: 16. 色彩对比: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对比与谐调达到变化统一的目的。色相之间的互补色,可以达到对比效果。如用“紫”衬“黄”,“橙”衬“蓝”。色相相邻的色彩可以达到谐调的效果。如“红”与“橙”,“( )”与“绿”。
选项:
A. 蓝
B. 黄
C. 红
D. 紫
答案:
问题 37: 17. 在大于( )米时,人对景物只有模糊的形象。如果要看清景物的轮廓,距离就要缩短到250—270米左右。因此,在景观设置时要注意距离的安排。
选项: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答案:
问题 38: 18. 园林中的主景,如雕塑、建筑等,最好能映入垂直视角( )和水平视角45°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使游人能观赏主景的地点,应安排一定空场,设有休息性的景观建筑,供游人逗留、徘徊。
选项:
A. 10°
B. 20°
C. 30°
D. 40°
答案:
问题 39: 19. 正常平视的情况下,可以不转头能看清景物的整体时,其垂直视角为26°--30°,水平视角为( )。
选项:
A. 30°
B. 45°
C. 60°
D. 90°
答案:
问题 40: 20. 中国传统园林四大要素为山水构架、( )、园林植物和园路。
选项:
A. 园林建筑
B. 建筑
C. 亭台楼阁
D. 榭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