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形考答案免费答案奥鹏答案

安徽开放大学2025年春学期《互联网金融概论》形考任务【标准答案】

Time2025-03-09Hits浏览量: 27
国开,电大,各省平台学习详情请咨询请添加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三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2.名词解释(匹配形式)(每题4分,共40分)

(1).1.金融

(2).2.互联网金融

(3).3.监管套利

(4).4.规模经济

(5).5.长尾理论

(6).6.网络效应

(7).7.信息不对称

(8).8.存款货币

(9).9.数字货币

(10).10.区块链

A.A在众多产品中,只有少部分产品(如10%的产品)会脱颖而出成为热门产品,热门产品又分为大热门产品(2%的产品)和次热门产品(8%的产品),而剩余产品(剩余90%的产品)被称为长尾产品。从统计上看,经营90%的长尾产品能创造出与经营2%大热门产品一样的利润。

B.B围绕资源跨期配置所形成的信用关系和由此进行的资产交易、定价、风险管理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C.C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基础的金融活动、金融形式等的总和,是技术平台与金融活动的融合形态。

D.J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数字货币是指纯数字化、不需要物理载体的货币;广义的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泛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

E.E随着某种生产数量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会下降。

F.I随着“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二级银行体系的建立和信用制度的发展,银行存款账户逐渐开始发挥货币的职能。

G.H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Decentralized Shared Ledger),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广义的概念是利用加密技术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来新增和更新数据、利用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代码,即智能合约,来保证业务逻辑的自动强制执行的一种全新的多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

H.D某类产品的价值与用户人数之间存在的正反馈关系。

I.G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

J.F金融机构利用不同监管机构制订的不同监管规则,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监管规则或标准,选择在监管相对宽松的市场展开经营活动,以此降低监管成本、获取超额收益。


3.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4.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能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5.简要说明互联网金融如何打开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忽略的长尾市场。


6.货币形式是如何演进的?


7.央行数字货币有几种类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框架是什么?


形考任务2(第四章至第六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与电子商务的联系何在?


2.名词解释(匹配形式)(每题4分,共40分)

(1).1.网络支付

(2).2.第三方支付

(3).3.移动支付

(4).4.纯网络银行

(5).5.互联网消费金融

(6).6.资产证券化

(7).7.供应链金融

(8).8.股权众筹

(9).9.互联网财富管理

(10).10.互联网金融超市

A.F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

B.B依托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向企业或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涵盖众多(类)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

C.H与传统银行互联网化是以原有银行业务为基础,扩展网络业务作为辅助发展的模式不同,是直接建立独立的网络银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又被称作“虚拟银行”。

D.I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E.D借助于互联网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F.J利用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提供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

G.G企业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按照某种共同特征分类,形成资产组合,并以这些资产为担保发行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固定收益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技术和过程。

H.C以电子商务为商业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使用安全的主要基于互联网的运作平台,通过网络进行的、为交易的客户间提供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等的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

I.A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

J.E由独立于商户与银行的、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通过与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各大银行签约而提供的交易支付服务。


3.为什么说第三方支付提升了支付体系和社会整体运行效率?


4.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有什么优势?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5.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中国运作的模式主要有哪几种?


6.互联网证券有哪些应用场景?


7.互联网财富管理有哪些模式?


形考任务3(第七章至第九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互联网保险具有哪些优势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2.名词解释(匹配形式)(每题4分,共40分)

(1).1.核赔科技

(2).2.定损科技

(3).3.智能保顾

(4).4.民间信用

(5).5.P2P网络借贷模式

(6).6.网络小额现金贷

(7).7.网络小额消费贷

(8).8.大数据

(9).9.大数据征信

(10).10.大数据信用管理

A.D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比如银行借贷、证券市场融资)出于互助目标或为解决自身融资问题而进行的小规模金融活动。

B.G在保险业务中,保险的核保过程可以考虑包括机器学习在内的科技手段。

C.H在保险的定损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科技手段。

D.A基于客户自身的保险需要,通过算法和产品来完成保险顾问的服务。

E.E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并成为知识经济体系中核心资源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层面、资源层面以及思想层面的变革的总称,在技术层面体现为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管理的创新和变革。

F.C向个人或企业提供额度范围内的贷款金额,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形式。

G.I通过网上非定向地全面抓取各种数据,获取海量网络信息,从而实现对信息主体的信用轨迹和信用行为进行综合描述,以全面刻画信息主体的诚信度、行为合规度与践约度。

H.B依托于特定个人消费场景或企业供应链场景的贷款业务。

I.J借贷双方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自由匹配,撮合成交。

J.F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深度算法等新兴技术,可以多维度、多渠道收集能够描述和反映客户特征和风险状况的数据信息,并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从而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


3.简述不少于3种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互联网保险中的技术。


4.简述当前中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5.互联网借贷的形式有哪些?


6.与传统金融相比,大数据金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大数据征信与传统征信有何差异?


形考任务4(第十章至第十二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外生形成机理和内生形成机理是什么?它们会造成哪些影响?


2.名词解释(匹配形式)(每题4分,共40分)

(1).1.互联网金融风险

(2).2.金融网络理论

(3).3.金融稳定

(4).4.沙盒监管

(5).5.分业监管

(6).6.功能监管

(7).7.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8).8.货币需求

(9).9.数量型货币政策

(10).10.货币乘数

A.B源于复杂网络,复杂网络指以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作为节点,节点之间通过在一定的规则之下构建成边进而形成网络。与复杂网络相类似,金融网络也有自身的节点与边。其中,节点指银行以及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边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信用拆借、资产负债等关系。

B.I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C.E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D.F按照经营业务的功能和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的金融监管模式。如将金融业务划分为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监管机构针对业务进行监管,而不管从事这些业务经营的机构性质如何。

E.J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发挥关键功能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支付结算、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关键功能;还表现为宏观经济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宏观经济健康运行。

F.D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内分别设立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全面监管,各监管机构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执行监管权力、履行监管义务,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

G.G通常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指标。在实际调控中,存款性公司是最重要的调控对象,中央银行发挥主导调控作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调控宏观经济。

H.H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可以避免在现实中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就受到监管部门严格制约的情况。

I.A央行通过对七大类16项指标的监控,对各银行整体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估。

J.C互联网金融企业(包括非金融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因素或非制度因素致使资金、财产和信誉等遭受预期、非预期或灾难性损失的可能性。


3.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方法有哪些?


4.简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5.美国、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呈现哪些特征?有什么差异?


6.试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


7.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调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留言板
captcha
感谢留言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