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本)
学校: 无
问题 1: 1. 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选项:
A. 本质特征
B. 本质特征
C. 表现手段
D. 形象特征
答案: 本质特征
问题 2: 2.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选项:
A. 个性典型观
B. 类型说
C.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D.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E. 阶级论典型说
答案: 个性典型观
问题 3: 3.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选项:
A. 文学即博学
B.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C. 文学即文章
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答案: 文学即博学
问题 4: 4. 提出“境生于象外”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选项:
A. 王昌龄
B. 刘禹锡
C. 皎然
D. 司空图
答案: 刘禹锡
问题 5: 5. 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
选项:
A. 大众媒介
B. 文学媒介
C. 印刷媒介
D. 口语媒介
E. 网络媒介
答案: 大众媒介
问题 6: 6.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作的( )
选项:
A. 美感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本质特征
答案: 形象特征
问题 7: 7. 强调文学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这是马克思文学理论的( )
选项:
A. 艺术交往论
B. 艺术活动论
C. 艺术反映论
D. 艺术生产论
答案:
问题 8: 8. 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 )
选项:
A. 文学典型
B. 抒情性象征
C. 表意性象征
D. 文学意境
答案:
问题 9: 9. 意境的两大因素包括( )
选项:
A. 景
B. 形
C. 情
D. 物
E. 神
答案:
问题 10: 10. 象征性是审美理想的本质体制( )
选项:
答案:
问题 11: 11. 传统叙事作品采取的主要叙述视角是( )
选项:
A. 第三人称叙述
B. 第一人称叙述
C. 视角变换叙述
D. 第二人称叙述
答案:
问题 12: 12. 叙述者就是指作者( )
选项:
答案:
问题 13: 13. 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 )
选项:
答案:
问题 14: 14. 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
选项:
A. 情景交融
B. 虚实相生
C. 真实写照
D. 感同身受
答案:
问题 15: 15.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以( )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
选项:
A. 文学现象
B. 文学思潮
C. 作家
D. 文学作品
答案:
问题 16: 16. 文学作品的分类是绝对的,抒情与叙事分明( )
选项:
答案:
问题 17: 17. 首先提出“风格即人”的作家是( )
选项:
A. 黑格尔
B. 布瓦洛
C. 狄更斯
D. 布封
答案:
问题 18: 18. 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
选项:
答案:
问题 19: 19. 我国传统文献中的抒情小品主要有( )
选项:
A. 序
B. 传记
C. 书信
D. 跋
E. 祭文
答案:
问题 20: 20. 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 )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选项:
A. 形体
B. 色彩
C. 语言
D. 线条
答案:
问题 21: 21. 象征意象的创造必须是( )
选项:
A. 在具象思维指导下进行
B. 在灵感思维指导下进行
C. 在形象思维指导下进行
D. 在抽象思维指导下进行
答案:
问题 22: 22. (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选项:
A. 散文
B. 小说
C. 诗
D. 剧本
答案:
问题 23: 23. 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 )
选项:
答案:
问题 24: 24. 对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选项:
A. 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
B. 创作个性是大于文学风格的概念
C. 创作个性是等于文学风格的该男
D.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两个概念无关
答案:
问题 25: 25. 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 )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选项:
A. 结构主义
B. 新批评
C. 解构主义
D. 形式主义
答案:
问题 26: 26.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选项:
A. 独创性
B. 历史性
C. 朦胧性
D. 感染性
答案:
问题 27: 27. 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 )
选项:
答案:
问题 28: 28. 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 )
选项:
答案:
问题 29: 29. 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认识正确的是( )
选项:
A. 艺术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
B. 自然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
C. 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
D. 自然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答案:
问题 30: 30. 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选项:
A. 文学风格
B. 语言精炼
C. 结构严谨
D. 情节设计
答案:
问题 31: 31. 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便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
选项:
答案:
问题 32: 32. 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
选项:
A. 社会关怀
B. 语言形式创新
C. 观赏的日常性
D. 文体的模式化
E. 个性化趣味
答案:
问题 33: 33. 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 )
选项:
A. 辞格
B. 语音
C. 文法
D. 语体
E. 衍意
答案:
问题 34: 34. “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
选项: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普列汉诺夫
答案:
问题 35: 35. 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 )
选项:
答案:
问题 36: 1.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
选项:
答案:
问题 37: 2. 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含义是同一的( )
选项:
答案:
问题 38: 3. 只要能抒发自我之情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
选项:
答案:
问题 39: 4.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
选项:
A. 文学发展史
B. 文学演变史
C. 文学创作
D. 文学理论
E. 文学批评
答案:
问题 40: 5. 鲁迅认为文学批评总是有”圈子“,实际指”标准“( )
选项:
答案:
问题 41: 6.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选项:
A. 制度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全部文化
D. 物质文化
答案:
问题 42: 7. ( )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著名的“三元素”说。
选项:
A. 泰纳
B. 菲什
C. 琼斯
D. 狄德罗
答案:
问题 43: 8. 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选项:
A. 童庆炳
B. 凯赛尔
C. 索绪尔
D. 英加登
答案:
问题 44: 9. 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选项:
A. 司空图
B. 王维
C. 王昌龄
D. 李白
答案:
问题 45: 10. 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选项:
A. 辞格层面
B. 文法层面
C. 语音层面
D. 词法层面
E. 意义层面
答案:
问题 46: 11. “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选项:
A. 荣格
B. 英加登
C. 佛洛伊德
D. 布洛
答案:
问题 47: 12. 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
选项:
答案:
问题 48: 13.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选项:
A. 各种文学现象
B. 作家
C. 各种社会现象
D. 文学作品
答案:
问题 49: 14. 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
选项:
答案:
问题 50: 15. 司空图把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 )
选项:
答案:
问题 51: 16.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绪、(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选项:
A. 意识形态氛围
B. 拟想读者
C. 个体体验
D. 创作过程
答案:
问题 52: 17. 叙事性作品是一种形式化的话语组织,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
选项:
答案:
问题 53: 18. 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选项:
A. 省略
B. 停顿
C. 概略
D. 减缓
答案:
问题 54: 19.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选项:
A. 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B. 后者决定前者
C. 二者形成互动关系
D. 前者依存于后者
E. 前者反作用于后者
答案:
问题 55: 20. “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选项:
A. 再现说
B. 独立说
C. 表现说
D. 体验说
答案:
问题 56: 21. 作家的独特素质主要表现在( )
选项:
A. 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
B. 对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
C. 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中
D. 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
答案:
问题 57: 22. (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选项:
A. 剧本
B. 诗
C. 小说
D. 散文
答案:
问题 58: 23. “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选项:
A. 多样性
B. 稳定性
C. 独创性
D. 单一性
答案:
问题 59: 24. 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选项:
A. 创作才能
B. 创作个性
C. 个人气质
D. 人格情操
答案:
问题 60: 25. 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形”的是( )
选项:
A. 福斯特
B. 歌德
C. 康德
D. 格雷马斯
答案:
问题 61: 26. 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选项:
A. 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B. 追寻秩序的活动
C. 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
D. 建构性活动
E. 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答案:
问题 62: 27. 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 )
选项:
答案:
问题 63: 28.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 )
选项:
答案:
问题 64: 29.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包括( )
选项:
A. 艺术体验
B. 艺术变形
C. 艺术观察
D. 艺术感受
E. 艺术概括
答案:
问题 65: 30.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
选项:
A. 领悟
B. 欣赏
C. 共鸣
D. 净化
答案:
问题 66: 31.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
选项:
A. 评点式批评
B. 印象式批评
C. 本体论批评
D. 诠释式批评
E. 形式主义批评
答案:
问题 67: 32.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
选项:
A. 文本存在方式
B. 社会生活联域
C. 文本媒介形式
D. 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
问题 68: 33. 比较重要的行动的研究方式有( )
选项:
A. 叙述功能研究
B. 符号矩形研究
C. 叙述视角研究
D. 描写功能研究
E. 叙述逻辑研究
答案:
问题 69: 34. 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
选项:
A. 它绝对排斥丑的事物
B. 它只能以美的事物为主
C. 它也可以是丑的事物
D. 所以它只能是美的事物
E. 它可以是美丑参半的事物
答案:
问题 70: 35. ”神话是小说的源头“的说法
选项:
A. 勉强成立
B. 似是而非
C. 肯定成立
D. 可以成立
E. 不能成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