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我国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2.幼儿在集体中的地位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的( )。
A.外貌
B.社交技能
C.自信
D.习惯
3.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家庭教育目标
B.家庭环境
C.家庭结构
D.教养方式
4.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是( )。
A.《纲要》
B.《规程》
C.《指南》
D.《国五条》
5.社会性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目标的( )。
A.针对性
B.准确性
C.适宜性
D.发展性
6.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目标的( )。
A.层次性
B.可操作性
C.基础性
D.体现重点
7.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 )。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智力性游戏
D.建构游戏
8.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讨论进行小结时要注意( )。
A.对错误要及时批评
B.强化讨论主题
C.鼓励幼儿热情
D.否定幼儿意见
9.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依据是( )。
A.社会生活
B.幼儿发展水平
C.家长愿望
D.教师特长
10.下列属于角色游戏的是( )。
A.扮演《白雪公主》游戏
B.娃娃家游戏
C.商店游戏
D.公共汽车游戏
11.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控制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知
12.幼儿社会化的基础是( )。
A.家庭
B.幼儿园
C.社会
D.遗传素质
13.影响自尊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外貌
B.亲子关系
C.师生关系
D.家庭经济状况
14.幼儿的行为缺乏思考,( )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
A.游戏性
B.活泼性
C.冲动性
D.稳定性
15.3—6岁儿童的交往是以( )为主。
A.言语交往
B.行动交往
C.身体接触
D.目光交流
16.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幼儿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依赖于( )。
A.教师评价
B.内部评价
C.外部评价
D.幼儿评价
17.父母的教育目标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来解释。
A.木桶理论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蝴蝶效应
18.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符合幼儿的需要,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 )原则。
A.整体性
B.科学性
C.基础性
D.适宜性
19.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 )原则。
A.整体性
B.科学性
C.基础性
D.适宜性
20.( )是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要手段。
A.课堂教育活动
B.区域活动
C.游戏
D.一日生活
21.社会化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社会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技能。
22.社会性发展的过程,是个体获得共性的过程,不能获得独特性。
23.儿童社会的发展是从认识自我到认识他人,再到相互关系。
24.儿童认识他人的经验少,导致对他人认知与描述的表面化。
25.儿童在3—6岁时认识到人们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
26.婴儿的依恋方式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婴儿的气质无关。
27.实验研究得出在父母控制中,父母如给儿童有效的言语指导,可增强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
28.城市儿童是通过更强烈的获得他人的尊重来保持自尊,农村儿童则更看重自己的体能。
29.最初儿童交往的目的主要是倾向于同伴本身,年龄越大,儿童的交往也就越来越为了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
30.父母离婚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
31.同伴之间的友谊关系可以使幼儿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的需要。
32.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言,电视暴力能降低幼儿对暴力的敏感性,能教给幼儿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
33.从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幼儿与教师的关系不属于幼儿园环境的组成部分。
34.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体现。
35.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与人交往的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
36.幼儿社会性教育必须在活动中向生活学习,在活动中向社会学习。
37.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中幼儿更自由.更快乐,因此游戏可以代替教学活动。
38.积极的环境意味着孩子可以是自由的、没有规则局限的。
39.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既要有一般认知的内容,也要有主观体验性的内容。
40.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是社会领域课程设计的首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