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春学期(高起本:1809-2103、专升本/高起专:2103)《渠道管理与区域规划》在线作业-0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按照是否拥有商品所有权,可将批发商分为:经销批发商、代理批发商
2.同舟共济原则是渠道成员选择的最难实现的原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门当户对”,渠道成员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厂商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商品档次等
3.沟通是化解渠道冲突的重要方法,包括合作信息沟通和人际沟通
4.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集中于连续补货项目、有效定价与促销、产品引入的变化、广告促销的变化四个领域
5.物流业属于复合型产业,物流系统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个独立却又相互制约的服务环节有机结合而成的,是以商品为工作对象,以完成商品的运输、仓储等流通活动为目的的有机结合。按照物流系统的职能可以将其分为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
6.选择性分销是用于支持高质量定位策略的
7.渠道成员的产出与行为评价中,产出评价用的最多的指标是,总体经销容量、总体经销利润、销售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市场份额
8.若是渠道成员A能直接影响渠道成员B的目标实现,并且B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源A以外的替代来源越少,B对A的权力就越大
9.产品品牌特许经营(Product and Tradename Franchise)和经营模式特许经营(Business Format Franchise)是特许经营的两种模式
10.市场因素是制定营销渠道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潜在顾客数目、分布地点、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等
11.零售终端分布过密或交叉,可能导致价格冲突
12.营销渠道成员的选择是指从众多的相同类型的分销成员中选出适合公司渠道结构的能有效帮助完成公司分销目标的分销伙伴的过程,也称作中间商选择
13.渠道绩效,既包括渠道系统的绩效,也包括单个层级渠道成员的绩效和单个渠道成员的绩效,从社会层面来说,渠道绩效就是渠道系统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贡献;从生产企业层次来说,渠道绩效则是渠道系统或渠道成员对生产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或服务增值
14.渠道成员的产出与行为评价中,行为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服务部门、保修或顾客投诉处理、固定设施、办公系统、员工激励计划
15.厂家或者厂家业务向渠道成员不切实际的承诺,可能导致窜货的发生
16.战略利润模型中,资产效率比率用来衡量经营资产的有效性
17.恶意窜货扰乱价格体系和市场秩序,影响被窜货区域分销商的积极性,必须小心防范
18.渠道冲突使是指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成员正在从事会损害、威胁其利益,或者以牺牲其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从而引发他们之间的争执、敌对和报复的行为
19.市场覆盖密度的高低决定了制造商对下游渠道成员的惩罚权力的大小,决定了制造商对下游伙伴的依赖程度
20.直接产品利润法关注每一种产品的零售利润贡献,是下游渠道成员对制造商生产产品赢利性的评估
21.价格被列为六类服务产出之一
22.纵向一体化的决策本质上不是渠道流的决策,而是渠道结构取舍的决策
23.分销中六种关键的公司特殊能力包括专用知识、关系、与渠道伙伴合作产生的品牌资产、定制化的有形设施、专用能力、地点专用性
24.渠道权力与渠道力量,实质是同一种能力或影响力
25.零售商是供应商和消费者沟通的重要纽带
26.良性窜货主要表现为,相邻辖区的边界附近互相窜货,或是在流通市场上,产品随着物流走向而倾销到其他地区
27.一些中小型企业期望成为大型知名品牌企业的渠道成员,以期获得市场销售机会,同时可以借助与合作伙伴的长期关系,获得自身发展。这一段陈述,体现了渠道成员的利益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28.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制造商未必是营销渠道的主宰者
29.渠道关系规范是对行为的期望,是渠道成员至少部分共享的期望
30.特许经营的一大特色是受许人对其独立身份的有意放弃
31.成本和质量是用于选择创新产品供应商的标准
32.所谓交易成本分析法是指根据不同渠道结构所要求的资本成本的不同,在加以比较的基础上评估出可获得最大利润的分销渠道结构
33.特许经营合同可被理解为各方用于确保对方能履行诺言的一种方法
34.制造商在制定零售策略时要仔细考虑消费者在最终产品购买前的整个考虑过程,确保零售战略覆盖了购买过程涉及的所有渠道实体
35.程序上的公平指各种奖励如何在渠道成员之间分配
36.选择性分销是制造商用来诱导转销商进行品牌专用性投资的资本
37.对于便利产品来说,更广的覆盖率通常更好
38.偿债能力指标,用来衡量渠道成员履行债务的能力
39.权力不是关系的一种特性,而是组织的一种特性
40.当某一行业可以形成经营模式,并且能够复制该模式时,特许经营是解决如何监管门店经理的一个好方法
41.同一渠道层次中成员之间是横向平等的关系,但利益上是独立的,由于各自的资本、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发生垂直渠道冲突
42.处于导入期的产品,因为需要尽快获得顾客认可,所以往往采用多渠道战略,以尽快使产品为人们所知
43.经销商是否有足够的分销通路。让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就近、方便地买到企业的产品,是选择中间商的最基本原则
44.分配上的公平指较强大的一方在正常的日常运营程序上对待较弱一方的方式中隐含的公平性
45.批发分销商拥有其所售产品的所有权和定价权
46.中间商的库存水平反映了其对于企业产品的投入程度,另一方面,库存对于中间商具有一定的成本压力,这个压力既是一种有利壁垒,又是中间商经营过程中的巨大困难,因此,企业在刺激中间商库存增加的同时,要进行适度补偿
47.渠道内的冲突不应被机械地认为是一种过失或一种必须消除的状态,冲突应当被监控,然后加以管理
48.供应链管理涵盖了所有实物,不仅仅是已完成的产品
49.渠道成员规模和实力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掌控力度冲突
50.渠道中介参与到营销渠道的工作中来是因为它们既可以增值,又可以降低渠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