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生活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更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此,这类活动往往倾向于( )活动,因为这样幼儿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科学探究,不受时间的限制,并且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
选项:
A. 区域
B. 自由
C. 角色
D. 户外
答案:
B. 自由
序号: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美国基于Stem教育的“5E”教学模式其最后环节是( )
选项:
A. 评价
B. 探究
C. 解释
D. 迁移
答案:
A. 评价
序号: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可以分为经验准备和( )
选项:
A. 物资准备
B. 物质准备
C. 心理准备
D. 环境准备
答案:
B. 物质准备
序号: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科学发现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协作者,尽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以及科学游戏中成为( )。
选项:
A. 主动构建者
B. 服从指挥者
C. 活动执行者
D. 外部观察者
答案:
序号: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有关磁铁的区角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环形磁铁、条形磁铁、纽扣磁铁等多种类型的磁铁,让幼儿去探索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体,不能吸住哪些物体;不同的磁铁可以怎么玩等等,教师这样做体现了区角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 )原则。
选项:
A. 材料多样性
B. 体验真实性
C. 角度多样性
D. 操作层次性
答案:
序号:6,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日本2018年出台了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其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领域是( )
选项:
A. 健康
B. 语言
C. 表现
D. 环境
答案:
序号:7,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以下哪一点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
选项:
A. 在教育目标上,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B. 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C.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
D.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答案:
序号:8,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强调“科学和工程实践”“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等内容的是( )国的科学教育体系。
选项:
A. 英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挪威
答案:
序号:9,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小班科学活动“泡泡乐园”中用“感知泡泡是圆形的,体验吹泡泡的乐趣”这样的目标描述( )
选项:
A. 过于宽泛
B. 过于具体
C. 恰到好处
D. 稍显大
答案:
序号:10,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借助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具对周围世界的一种量化观察,是测定物体数量特征的过程。
选项:
A. 测验
B. 测量
C. 测绘
D. 测算
答案:
序号:1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丰富学前儿童关于周围物质世界的科学经验的关键是引导学前儿童形成( )
选项:
A. 日常生活概念
B. 初级科学概念
C. 具体科学概念
D. 日常科学概念
答案:
序号:1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以下属于描述记叙法的是( )
选项:
A. 档案记录法
B. 事件取样观察法
C. 时间取样观察法
D. 连续记录法
答案:
序号:1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以下属于取样观察法的是( )
选项:
A. 描述记叙法
B. 档案记录法
C. 事件取样观察法
D. 频率记录法
答案:
序号:1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实现科学教育环境教育目标的关键原则
选项:
A. 启蒙性
B. 趣味性
C. 探索性
D. 知识性
答案:
序号:1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心理环境是学前儿童有效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保障,幼儿园科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从( )两方面展开。
选项:
A. 幼儿园行政管理和鼓励教师创造
B. 加强家园合作和师幼互动
C. 幼儿园物质准备与师幼良好互动
D. 专家指导和家园合作
答案:
序号:16,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社区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策略包括以下哪些( )
选项:
A. 强化沟通,分类梳理社区资源
B. 基于课程,深度整合社区资源
C. 走出去——参观游览
D. 请进来——信息输送
答案:
序号:17,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心理环境创设实施中非常强调“应答”环境,这也是良好师幼互动的要求,以下应答策略正确的是( )
选项:
A. 应答语气应温柔
B. 应答方式应支持化
C. 应答应及时并主动
D. 应答内容应隐性化
答案:
序号:18,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根据评估主体,可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估分为( )
选项:
A. 自我评估
B. 定性评估
C. 形成性评估
D. 总结性评估
答案:
序号:19,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分别是( )
选项:
A. 科学思维
B. 科学态度
C. 科学方法与技能
D. 科学知识
答案:
序号:20,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2013年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的课程内容包括( )
选项:
A. 科学和工程实践
B. 核心概念
C. 计划
D. 跨学科概念
答案:
序号:21,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趣味性原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实施该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项:
A. 活动材料要新颖、有趣,能引发学前儿童的探究兴趣;
B. 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有趣,能满足学前儿童的探究兴趣;
C. 幼儿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探究兴趣
D. 教师要充分利用偶发实践中的教育契机
答案:
序号:22,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并就以此为基础的“五指活动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3,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4,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通过感官的观察来摄取外界信息并不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5,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此纲要规定幼儿园继续采用分科教育模式,设置体育、语言、物理、计算、音乐、美术六科。(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6,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早期STEM教育被定义为两个STEM学科的融合,通常指科学和数学。(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7,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区角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个性及自主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性水平的发展。(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8,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在选择确定了活动内容之后,通常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总结三个部分。(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9,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幼儿园有关“物质材料”的学习主要指的是感受物体的特性以及性质与用途。(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0,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2—11岁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1,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科学教育中幼儿发展的评估内容分为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知识记忆三个方面。(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2, 题目类型:问答题
题目: 简述动物领域的主要学习内容
选项:
答案:
序号:33, 题目类型:论述题
题目: 结合工作或生活实际谈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24分)
选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