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 )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思维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选项:
A. 具体形象
B. 形式逻辑
C. 想象
D. 初级科学思维
答案:
A. 具体形象
序号: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STEM作为一个整合课程,幼儿教师需要做的是加强( )之间的内在联系。
选项:
A.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B. 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
C. 科学、技术、自然和数学
D. 科学、艺术、数学和行为
答案:
A.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序号: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材料在区角活动中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 )指导。为此,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时要注意及时更替和更新。
选项:
A. 隐性
B. 专业
C. 必须
D. 显性
答案:
A. 隐性
序号: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纸桥大力士”这一活动中,教师设计的目标有“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改变纸的承受力” “让幼儿操作中记录比较实验结果,体验探索纸桥的快乐”。这样的活动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
选项:
A. 表述主体混乱
B. 语言表达有误
C. 层次不分明
D. 状态不清晰
答案:
序号: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的选择权,因此在材料的设计上要( )
选项:
A. 多样化
B. 有操作性
C. 有开放性
D. 长期化
答案:
序号:6,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狭义的科学指的是( )
选项:
A. 工程科学
B. 社会科学
C. 现代科学
D. 自然科学
答案:
序号:7,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将“食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幼儿园活动的环境创设中的是( )
选项: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日本
答案:
序号:8,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确认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体系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 )
选项:
A. 《幼稚园教育指南》
B. 《幼稚园课程标准》
C. 《幼儿园教育大纲》
D. 《幼儿园教育纲要》
答案:
序号:9,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这是有关物质科学活动的学前儿童学科领域( )发展目标。
选项: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6岁以上
答案:
序号:10,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有学者专门提出“儿童的科学”的概念以区别于“成人的科学”,认为儿童科学学习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应符合学前儿童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的特点。
选项:
A. 生活性
B. 启蒙性
C. 科学性
D. 生成性
答案:
序号:1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预测与推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方面的目标。
选项:
A. 科学情感与态度
B. 科学方法与能力
C. 科学知识
D. 科学经验
答案:
序号:1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以下属于等级评定法的是( )
选项:
A. 轶事纪录法
B. 事件取样观察法
C. 时间取样观察法
D. 符号记录法
答案:
序号:1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旨在提前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课程的评估是( )
选项:
A. 终结性评估
B. 预测性评估
C. 形成性评估
D. 诊断性评估
答案:
序号:1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就在幼儿身边,便于他们接近和开展活动,是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常规的且利用率较高的场所。
选项:
A. 活动室
B. 自然角
C. 观察室
D. 实验室
答案:
序号:1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 )。
选项:
A. 支持与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
B.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C. 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D. 满足社会的需求
答案:
序号:16,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指出,( )是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项:
A. 好奇
B. 好问
C. 好探索
D. 好玩耍
答案:
序号:17,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包括以下哪两部分( )
选项:
A. 物质环境
B. 精神环境
C. 内部环境
D. 外部环境
答案:
序号:18,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观察与记录关注幼儿发展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
选项:
A. 态度的养成
B. 能力的培养
C. 取样观察法
D. 描述记叙法
答案:
序号:19,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常通过口头及以下哪些方式来与同行沟通( )
选项:
A. 政府报告
B. 图表
C. 公示
D. 书面报告
答案:
序号:20,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以下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重要的概念的是( )
选项: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答案:
序号:21,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根据科学活动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将科学教育活动分为( )
选项:
A. 教学活动
B. 自由活动
C.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活动
D. 区域活动
答案:
序号:22,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并就以之为基础的“五指活动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3,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过程的核心也在于探究(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4,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追求学前儿童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但要追求学前儿童抽象水平的科学概念。 (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5,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湖泊等地貌景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以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都是学前儿童感兴趣也应该学习的科学内容。(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6,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只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才能真正引起对课程资源的重视,实现对资源建设行为的有效指导。(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7,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观察是有效指导的基础,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自由地选择内容和材料开展游戏。(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8,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生活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背景,在活动中将蕴含于儿童生活资源之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经验渗透于一定的情境中。(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9,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磁是物体在磁场中与空气产生的作用力。(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0,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橡皮鸭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从积水的路面走过为什么会滑倒?”这些问题都是学前儿童在与“力”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1,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访谈法是以一系列的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被评估对象认知、行为、态度的评估方法。(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2, 题目类型:问答题
题目: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
选项:
答案:
序号:33, 题目类型:论述题
题目: 什么是儿童朴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基于该理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
选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