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 ( )幼儿讲述时的语言要求是“口齿清楚”。
选项: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答案:
B. 3~4岁
序号: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主要通过给儿童提供一套无序号的图片,让儿童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选项:
A. 描述性看图讲述
B. 创造性看图讲述
C. 排图讲述
D. 看图讲述
答案:
C. 排图讲述
序号: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 )是语言的声音代码。
选项:
A. 语音
B. 词汇
C. 语法
D. 语义
答案:
A. 语音
序号: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共同的深层语法结构,儿童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将不同的语法纳入共同的深层语法结构中,从而获得语言,这个过程是自发、自动的过程。
选项:
A. 阿尔伯特
B. 乔姆斯基
C. 斯金纳
D. 华生
答案:
序号: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在头脑中形成基于散文(诗)主题、结构的新的形象、动作、状态和情节等。
选项: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答案:
序号:6,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幼儿接触到的散文(诗)篇幅较长;在结构上较灵活;在语言上抒情性的词汇、形容词逐渐增多,词汇更加多样化;在内容上,可以涉及自然、人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选项: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答案:
序号:7,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概念、关系或规律的方法。
选项:
A. 示范法
B. 讲解法
C. 练习法
D. 图谱法
答案:
序号:8,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就是将较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词句,然后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设计成易懂的分解图,是一种便于幼儿观察的辅助工具。
选项:
A. 示范法
B. 讲解法
C. 练习法
D. 图谱法
答案:
序号:9,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主题中的( )往往具有两方面的教育价值:一是该活动本身具有教育的作用,可以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形成稳定的常规;二是与主题内容和目标相结合,在完成生活环节的同时,也承担着主题中的教育作用。
选项:
A. 语言教学活动
B. 区域活动
C. 生活活动
D. 游戏活动
答案:
序号:10,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选项:
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B.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C. 《幼儿园工作规程》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答案:
序号:11,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观察者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行为或事件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选项:
A. 叙述观察法
B. 取样观察法
C. 评定观察法
D. 行为观察法
答案:
序号:12,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包括谈话、辩论、叙事性讲述和说明性讲述四种经验。
选项:
A. 早期口头语言交流与运用经验
B. 早期文学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
C. 早期书面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
D. 早期识字学习与运用经验
答案:
序号:13,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是以某个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
选项:
A. 行为检核法
B. 时间取样法
C. 事件取样法
D. 等级评定法
答案:
序号:14,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的核心经验主要聚焦在文字上,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幼儿来说,主要是要获得有关汉字阅读规则、汉字组成规律,并运用各种线索习得一些汉字的经验。
选项:
A. 文字功能意识
B. 文字规则意识
C. 文字形式意识
D. 文字书写意识
答案:
序号:15,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 )的核心经验主要指幼儿能理解符号与文字的功能和意义,具体表现为:知道符号和文字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知道文字有记录的作用,能够将口头语言或意义记录下来;理解文字和符号跟口头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项:
A. 文字功能意识
B. 文字规则意识
C. 文字形式意识
D. 文字书写意识
答案:
序号:16,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 ),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选项:
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B.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C.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答案:
序号:17,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主题活动中语言教育内容选择应坚持的原则是( )。
选项:
A. 主题相关原则
B. 稳定性原则
C. 发展适宜性原则
D. 灵活性原则
答案:
序号:18,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谈话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习和运用的谈话策略有以下几种( )。
选项:
A. 发起谈话的策略
B. 辅助表达的策略
C. 维持谈话的策略
D. 结束谈话的策略
答案:
序号:19,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家庭的读写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主要包括( )
选项:
A. 家长对幼儿读写教育的态度
B. 家庭内的读写资源
C. 家庭读写活动
D. 家长读写能力
答案:
序号:20,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前识字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包括( )。
选项:
A. 不止是文字,符号、标志等都可以是幼儿前识字的内容
B. 有意义的文字和符号
C. 生活、游戏和阅读情境中的文字与符号
D. 前识字内容没有特别的范围和数量要求
答案:
序号:21,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 叙述性讲述核心经验的范畴包括( )。
选项:
A. 使用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
B. 有条理地组织讲述内容
C. 感知对白语言的语境
D. 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
答案:
序号:22,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图画书阅读是在教育目标、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上不同于文学作品学习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但如果图画书的体裁是文学作品,尤其是故事,那么图画书阅读也可以间接发展为有关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3,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教师应相信幼儿有能力去发掘图画书中的细节来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要让他们自由阅读,并且可以依据自己对图画书难度的认识去判断幼儿能否理解,全程把控幼儿的理解过程。(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4,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教师可以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在幼儿不能运用新经验时,可以给予提醒和暗示,给其提供线索。(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5,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独白语言是指讲述者在没有他人引导或帮助的情况下将某个事件、事物或看法讲述清楚时使用的语言。(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6,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开展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观察评价,应该选择和制定合理的价值标准,对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现状与应有的发展水平之间进行比较,并做出价值判断。(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7,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在形成评价意见之后,教师、研究者等应充分运用评价结果,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或者幼儿的行为特点,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8,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观察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状况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过程。(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29,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幼儿散文(诗)通过排比、重复的方式帮助幼儿构建想象的空间,但幼儿不识字,所以听觉感受就是幼儿形成散文(诗)想象空间、意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0,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在幼儿园教育中选择幼儿故事,不仅要根据优秀幼儿故事的文学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行选择,而且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兴趣选择。(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1,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对于一些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更多地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时候,要使其符合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特性,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2,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语言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提供的材料。材料不仅要有吸引力,还要便于操作,凸显游戏性。(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3,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比精神环境更重要。(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4,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在积极的语言环境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交往,表扬幼儿的努力,赞赏幼儿所做的工作,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即使在需要批评和惩罚的时候,也明确指出相应的行为,并解释原因。(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5,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语言是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6,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有的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较差,喜欢用攻击的方式来强迫同伴接受他的意见,这种行为不会影响同伴接纳他们。(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7,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主题中的幼儿语言教育不仅存在于语言教学活动、语言区,更需要在生活、区域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因此,在主题活动中对教师语言教育效果的评价还需要关注生活和区域游戏情境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效果和适宜性。(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8,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主题活动中的语言学习内容分布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生活各环节中,在主题活动开展和主题活动总结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幼儿对哪个情境的内容更感兴趣,对哪个情境的内容不感兴趣。(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39,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语言领域的两个子领域的目标进行了说明:一是倾听与表达;二是阅读和书写准备。这是对儿童在经历了儿童学习教育之后所应达到的语言能力状态的期望。(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40,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 具体的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制定,没有特定的规范或参照,是下位的、灵活性较强的、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
选项:
A. √
B. ×
答案:
序号:41, 题目类型:案例分析题
题目: 在给1.5~2岁的儿童讲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后,可以问婴儿:“谁赢了?谁输了?”婴儿若答:“乌龟赢了,兔子输了。”成人可以接着问:“为什么乌龟赢了,兔子输了?”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培养婴儿回答问题的兴趣,以训练他听和说的能力。结合此案例,分析1.5-2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论述如何对1.5-2岁的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选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