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
A.校长的专业发展
B.教师的专业发展
C.学生的全面发展
D.家长的全面发展
2.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日内完成调解。
A.30
B.40
C.50
D.60
3.教师的发展不包括()。
A.自由发展
B.个性发展
C.情感发展
D.智力发展
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是()。
A.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C.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D.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5.学生激励的方式不包括()。
A.目标激励
B.典型激励
C.信任激励
D.物质激励
6.教师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
A.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发展
B.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发展
C.以教师为主导,促进教师发展
D.以教师为主线,促进教师发展
7.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A.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无学历要求
8.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9.按照规定,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一般由()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任用。
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C.县级政府
D.市级政府
10.()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也是唯一的领导者。
A.校长
B.书记
C.校长和书记
D.学校领导班子
11.团体动力理论用公式来表示的话,其公式是()。
A.M=VE
B.B=PE
C.M=PE
D.B=VE
12.管理方格理论认为,由于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了相互依赖,创造了信任和管理的关系。这种领导方式是()。
A.贫乏型管理
B.任务型管理
C.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D.团队型管理
13.研究者通过参加一定的情境活动,对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实验研究法
B.案例研究法
C.文献研究法
D.人种志研究法
14.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要求,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学时。
A.100
B.200
C.300
D.400
15.在职校长提高培训要求,培训时间每五年不得少于()学时。
A.180
B.210
C.220
D.240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6.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B.良好的思想品德
C.符合规定的学历或经过考试合格
D.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身体条件)
17.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教师的作用包括()。
A.教师是学校存在的基础
B.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能力
C.教师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D.教师是学校理念的践行者
18.校长的职权有()。
A.决策权
B.人事权
C.财经权
D.培训权
19.教师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分为()。
A.基础工资
B.职务工资
C.津贴
D.奖励工资
20.对于校长地位的表述正确的包括()。
A.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B.校长地位高于教师
C.校长地位有法律依据
D.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21.费德勒指出影响领导风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包括()。
A.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B.任务结构
C.控制幅度
D.岗位权力
22.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
A.校长理念
B.校长伦理
C.校长形象
D.校长技能
23.营建学校管理文化的理论依据包括()。
A.团体动力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24.在课程管理上,教育部的职责是()。
A.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
B.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
C.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D.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25.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是()。
A.以教师为本
B.促进教师发展
C.改善教师待遇
D.强化教师管理
2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的作用包括()。
A.教师是学生的施教者
B.教师是学生的交流者
C.教师是学生的保护者
D.教师是学生的评价者
27.学校常规性制度包括()。
A.会议制度
B.安全制度
C.学生管理制度
D.工作制度
28.学校其他领导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身体心理素质
D.交际素质
29.下列属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的是()。
A.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
B.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
C.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D.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
30.要做校长或者要做一个好校长,必须要做到()。
A.要具备做校长的资格
B.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C.巩固自身的权力
D.灵活自如平衡校内外关系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校务委员会制。
32.校长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校长工作的肯定或检验。
33.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
34.从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之前,中小学实行过五种领导体制。
35.没有中国国籍也可以在中国的学校做校长。
36.公民道德是教师的基础道德素质。
37.管理方格理论认为,领导方式存在着“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种因素的不同结合,领导者应避免只关心一个方面的极端倾向。
38.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39.校长的职责是与校长的职权相对应的,即有权必有责。
40.副校长等其他行政负责人的主要作用是协助校长做好行政工作,配合党组织、工会组织做好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
41.我们通过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2.小学校长应当具有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职务。
43.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44.校长不实行任期制。
45.书记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监督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46.副校长等其他学校行政负责人处于协助校长共同管理学校的地位。
47.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48.以工会主席为代表的工会的学校基层组织在学校处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地位。
49.学校教职工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50.学生及家长、社区组织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主体,有权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师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
A.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发展
B.以教师为主体,促进教师发展
C.以教师为主导,促进教师发展
D.以教师为主线,促进教师发展
2.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活动的正式组织是()。
A.班级
B.少先队
C.小组
D.共青团
3.下列不属于学校行政组织的有()。
A.校长办公室
B.教导处
C.团委
D.总务处
4.宏观上的教育管理又称之为()。
A.教育督导
B.教育决策
C.教育行政
D.学校管理
5.科层制理论的提出者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6.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方法是()。
A.实验研究法
B.案例研究法
C.文献研究法
D.人种志研究法
7.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孔茨
C.巴纳德
D.德鲁克
8.在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结构以()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实践课程
9.《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作者是()。
A.佛瑞斯特
B.泰勒
C.法约尔
D.彼得·圣吉
10.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高工作、低关系式()领导方式。
A.命令式
B.民主式
C.参与式
D.放任式
E.说服式
1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费德勒
B.巴纳德
C.科曼
D.勒温
12.学校管理与教育管理是()关系。
A.并列
B.从属
C.主次
D.没有
13.当前,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实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责任制
C.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4.下列人员中,不是学校领导人员的是()。
A.党的学校基层组织书记
B.工会主席
C.副校长
D.教师
15.学生约束的方式不包括()。
A.校规校纪约束
B.教师权威约束
C.学生自我约束
D.家长暴力约束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6.学校章程的内容应该包括()。
A.办学宗旨
B.学校地址
C.学校名称
D.教育形式
17.校长处理冲突的主要技能有()。
A.统合
B.退避
C.顺应
D.妥协
18.影响组织幅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
A.管理者和下属双方的能力
B.管理工作的性质
C.授权程度
D.管理者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
19.学校管理者包括()。
A.学校领导
B.教师
C.学生
D.家长
20.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提高管理效率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统一指挥
B.授权原则
C.权责相符原则
D.控制幅度原则
21.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原则是()。
A.时代性
B.基础性
C.前沿性
D.选择性
22.普通高中课程由哪些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
B.科目
C.模块
D.职业生涯
23.学校管理文化的营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体现出来()。
A.校长的管理
B.教师的管理
C.教学管理
D.学生管理
24.对于校长地位的表述正确的包括()。
A.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B.校长地位高于教师
C.校长地位有法律依据
D.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2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A.均衡设置
B.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C.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D.加强课程的知识性
26.班级管理方法包括()。
A.建立健全班级规则
B.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C.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D.引导班级内非正式组织
27.学校领导团队整体素质优化应包括()。
A.政治结构优化
B.专业结构优化
C.职能结构优化
D.年龄结构优化
28.校长的职责应该包括()。
A.营建学校管理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B.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发挥行政负责人的作用
C.开发人力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D.纠正过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9.下列对于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受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学校管理也提出了重视效率的问题
B.许多学校领导者开始研究课程和升级制度的标准化问题
C.学校管理出现了过度重视效率的问题
D.关心学生智能的利用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开发
30.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包括()。
A.救助告知
B.报告报案
C.协商调节
D.损害赔偿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好校长与好学校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好校长的首要素质则是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
32.费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得更好,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则在中度有利的情境中工作得更好。
33.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色彩和风格。
34.小学每学年上课时间34周。
35.校长的地位决定了校长的作用。
36.校长职级制度是指校长职务与级别系列及其评定规则。
37.教师聘任制度是指学校与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之间,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订立关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行为规则。
38.教学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发挥积极性提供中介渠道的桥梁。
39.教师评价与考核不存在区别。
4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
41.学校教职工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42.校长理念的根本在于如何看待学生。
43.校长奖惩制度是指对校长工作业绩或失职行为所实施的奖励或惩罚规则。
44.书记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监督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45.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46.副校长等其他学校行政负责人处于协助校长共同管理学校的地位。
47.学校管理研究的方法是促使学校管理不断发展的基本手段。
48.教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或者人事处理决定、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则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49.高中每学年52周。
50.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