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评价》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教育测量是一种价值判断。
B.教育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
C.教育评价必然包含教育测量的过程,但仅进行测量不能称之为评价。
D.教育测量是一种事实判断,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评价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是( )
A.问卷的答案时间一般应控制在40-60分钟内。
B.对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C.在评价的准备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模式效应等。
D.在评价的结果处理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等。
3.( )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 .经久不忘、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理想效应
D.近因效应
4.( )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A.泰勒模式
B.外貌评价模式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观的教育评价范畴? ( ).
A.对教育目的的评价
B.对幼儿教师队伍的评价
C.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
D.对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
6.( )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
A.本位心理
B.逆反心理
C.成见效应
D.理想效应
7.教育评价实施的主要环节不 包 括 ( )
A.宣传动员
B.收集评价资料
C.监督评价真实性
D.汇总与整理评价资料
8.( ) 是指某些评价对象的“ 形 象 ”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A.近因效应
B.逆反心理
C.晕轮效应
D.参照效应
9.下列说法错误 的 是 ( )
A.教育评价结果处理的一般任务是形成综合判断和分析诊断问题。
B.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的评价”。
C.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基本不包括问卷调查。
D.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交流功能。
10.目标获得性评价模式是 由( )首先提出的。
A.斯克里文
B.斯塔克
C.泰勒
D.斯塔费尔比姆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被审心理 表 现 为 ( )
A.自我评价草率,等待外部评价一锤定音
B.对评价要求领会不全面,材料准备不充分或者杂乱无章。
C.忙于准备表面工作,以求形式上给评价者留下“好印象”。
D.评价过程中小心谨慎、畏首畏尾。
12.下列哪些属于宏观的教育评价 范 畴 ?( )
A.对教育目的的评价
B.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
C.对教育结构的评价
D.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
13.确定权重的 原 则 是 ( )
A.客观性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简易性原则
14.下列说法正确的 有 ( ) .
A.相对评价可能是“矮子里选高个”,高未必真高,可能容易降低标准
B.相对评价的弊端在于:评价标准由人制定、掌握,很难做到完全客观,难免有主观性
C.个体内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到了个体间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压力。
D.权重指权数的大小,权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
15.下列有关问卷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问卷的答案时间一般应控制在40-60分钟内。
B.问卷的答案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0-40分钟。
C.问卷中,文字要简明扼要、准确无误、通俗易懂、作答方便。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含义,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
D.问卷中所提问题应是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并能较全面地反映调查的内容;要突出调查的重点,不能包罗万象;相互之间不能交叉、重叠。
16.敏 感 心 理 主要表现在( ).
A..分数敏感
B.利害因素敏感
C.公正敏感
D.被评价敏感
17.下列说法错误的 有 ( )
A.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B.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C.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D.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18.下列哪些属于相对评 价?( )
A.全体儿童按照身体健康状况从最好到最差排名,每名幼儿都有相对位置,表明在团体中的优劣情况。
B.在幼儿园里,教师表扬某个儿童有进步。
C.对幼儿园幼儿身体发育达标的评价。
D.根据被评对象现在和过去的情况或自身不同的侧面确定评价标准。
19.下列哪些属于 宏 观 的 教 育评价范畴?( )
A.对教育目的的评价
B.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
C.对教育结构的评价
D.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
20.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的评价”。
B.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基本不包括问卷调查。
C.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交流功能。
D.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总结性评价只重结 果,易产生虚假现象。
22.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等属于微观评价。
23.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程序是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 、实施评价。
24.总结性评价常常用作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被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可能性等。
25.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 、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属于微观评价。
26.访谈法的优点之一是灵活性强,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所要询问的问题 。
27.定量评价比较客观 、准确,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数量化。
28.教育评估是一种严密、准确程度相对较低的模糊定量的评价 ,其评判过程中相对较多地含有揣度 、推测、估量的含义。
29.教育评价是作为客体的教育对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 一种特定关系。
30.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对幼儿身体发育情况进行一次评价,以便教师了解儿童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保育工作 。这是相对评价。
31.对幼儿进行评价 ,可以访问教师 、家长,也可以与幼儿本人谈话。
32.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不属于他人评价。
33.评价所得的结果,一方面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另一方面也给被评者或单位反馈信息。
34.相对评价的弊端在于 :评价标准由人制定、掌握,很难做到完全客观,难免有主观性
35.他人评价优点是一般是比较严格、慎重,比较客观,可信度比较大 .
36.频率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
37.在教育评价中,主客体关系主要有以学校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为评价客体;以学校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为评价客体; 以教育系统中上级主管部门作为评价主体,以教育系统的下属单位为评价客体三种 。
38.调查法 、观察法 、哲学分析法、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属于定性评价。
39.定量评价是在学前教育评价中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就是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 ,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40.总结性评价是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又称为“事后的评价”。
《学前教育评价》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 列 说 法 错 误 的 是 ( )
A.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B.频率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D.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指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2.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 方法不包括( )
A.观察法
B.访问谈话
C.问卷调查
D.筛选法
3.下列哪个不是按照评价的功能或评价的功能与运行时间分类的?(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我评价
4.( )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A.理想效应
B.近因效应
C.类群效应
D.成见效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幼儿教师队伍的评价、幼儿教师能力的评价、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等属于中观评价。
B.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等属于中观评价。
C.对儿童道德品质的评价、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等属于宏观评价。
D.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等属于微观评价。
6.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咎于身体不好,是( )的表现 。
A.本位心理
B.应付心理
C.敏感心理
D.文饰心理
7.下列关于评价心理的说法错误 的 是 ( )
A.在评价的结果处理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等。
B.在评价的准备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等。
C.在评价的准备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模式效应等。
D.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咎于身体不好,或出题不公正,这是文饰心理的表现。
8.下列有关问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问卷的答案时间一般应控制在40-60分钟内。
B.问卷的答案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0-40分钟。
C.问卷中,文字要简明扼要、准确无误、通俗易懂、作答方便。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含义,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
D.问卷中所提问题应是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并能较全面地反映调查的内容;要突出调查的重点,不能包罗万象;相互之间不能交叉、重叠。
9.指标的三个特征不包括 ( )
A.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
B.是行为化了的目标
C.是预定好的目标
D.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10.下列关于心理现象说法 错 误 的 是 ( )
A.晕轮效应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来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
B.参照效应是指某些评价对象的“形象”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C.成见效应是指评价者在评价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先后不一致的一种心理现象。
D.成见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_____ 、 ______与_______并称为世界教育科研的三大领域。( )
A.教育评价研究
B.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C.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D.教育哲学研究
12.下列哪些方法属于定性评价的方法 ?(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哲学分析法
D.智力测验
13.下 列说法错误的 有 ( )
A.权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
B.CIPP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
C.评价内容确定是否科学合理,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D.CIPP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14.布卢姆提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 区别( )
A.目的、职能或期望的用途不同
B.报告听取人不同
C.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
D.结果概括化程度不同
15.学 前 教 育 价 值体现的价值关系有( )
A.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价值关系
B.教师、儿童与教育情景、教育媒介之间的价值关系
C.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价值关系
D.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价值关系
16.下 列 关 于 宏观教育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幼儿教师能力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B.宏观教育评价具有全局性、战略性。
C.宏观教育评价包括对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对某种教育思潮的评价等。
D.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17.下列关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正确 的 是( )
A.个体内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到了个体间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压力。
B.个体内差异评价既不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又不与其他被评价者进行比较,很容易使被评价者自我满足。
C.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根据被评对象现在和过去的情况或自身不同的侧面确定评价标准。
D.个体内差异评价不照顾评价对象集合的整体状态,评价对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要与集合外的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18.下列关于教育评价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B.教育评价的作用并不在于改进、提高,而是专门针对被评价对象的工具。
C..教育评价按范围分为宏观的教育评价和微观的教育评价。
D.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指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19.下列哪些属于自我评 价的特点?( )
A.容易激发评价对象的自尊心、自信心。
B.缺乏外界参照体系,不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C.评价比较严格、慎重,比较客观,可信度比较大。
D.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得偏高或偏低现象。
20.当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 )
A.评价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B.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C.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
D.教育评价主要用来鉴别学生,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 、 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幼儿园园长对教师的评价等属于他人评价。
22.根据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同,学前教育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
23.全体儿童按照身体健康状况从最好到最差排名,每名幼儿都有相对位置,表明在团体中的优劣情况,这是绝对评价。
24.教育评价在许多方面具有模糊性 ,而且往往涉及间接观察和推断 ,对把握事实的精确性造成较大困难。
25.评价标准中所定的等级不应过多,每个等级评定的标准必须具体,或有数据可查。
26.直接指导学前教育评价活 动 的 ,是反映学前教育评价规律的学前教育评价原则。
27.园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后,写出简短评语,这种评定法是定性评价。
28.幼儿教师能力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29.评价结果一是为上级部门了解情况作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为被评单位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0.对儿童道德品质的评价、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等属于宏观评价。
31.教育评价结果处理的一般任务是形成综合判断和分析诊断问题 。
32.任何目标指向性活动 、意图计划性活动都离不开评价。
33.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概念的区分很模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
34.相对评价并不关心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 , 只表示出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容易使被评价对象产生激烈的竞争。
35.在评价活动中,评价本身必须力求科学合理,同时还要注重心理调控这一环节,端正人们的评价态度,排除心理因素中的不良干扰 , 正确对待评价结论 , 圆满实现评价目的。
36.教育评价不仅应有相应的目标体系作为准则参照,还需从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科学性、可行性考虑,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体系,作为评价的直接参考与标尺 。
37.应付心理是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它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自我评价马虎草率,图形式走过场;评价动员不力,敷衍了事等。
38.评价指标和标准象“ 指 挥 棒 ”一样起导向作用。
39.形成性评价是“ 过程中的评价”。
40.系统分析法属于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