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形考答案免费答案奥鹏答案

东师《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资料答案】

Time2024-01-12Hits浏览量: 62
有奥鹏院校所有作业、毕业论文,详情请咨询请添加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前后测验等组设计模式是( )

A.R S1(O1-X-O2);R S2(O3- -O4)

B.R S1(X-O1);R S2(  O2)

C.R S1(O1-X1-O2);R S2(O3-X2-O4); R S3(O5-X3-O6) R S1(O1-X1-O2);R S2(O3-X2-O4); R S3(O5-X3-O6)

D.R S1(O1-X-O2);R S2(O3- -O4);R S3(  X-O5);R S4(    O6)


2.为了叙述方便,R在实验设计中表示( )

A.表示实验被试

B.表示被试是经过随机选择和分配的

C.表示一种实验处理,即实验的自变量

D.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即实验的因变量的测量


3.下列属于半结构式的问题的是( )

A.你是什么时候,从哪一个学校毕业的?

B.在制定教学计划或写教案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C.请谈一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看法。

D.请谈一谈平时是如何备课的。


4.固定组比较设计是按照自然组确定两组被试,将其中一组实验处理,实验处理结束时,对两个组都要进行后测验。设计模式为( )

A.S(X-O)

B.S(O1-X-O2)

C.S(O1-X1-O2)-(O3-X2-O4)

D.S1 (X-O) S2 (  O)


5.按教育( )分,可以分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课程内容与结构改革的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实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实验。

A.实验内容

B.实验目的

C.实验条件控制

D.实验的具体组织形式


6.( )是以个体的自然组为单位进行抽样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有时由于总体的数量比较多等原因,以个体为单位抽样不方便,甚至不可能。而以一个组为单位抽样更方便。这时就要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作为整群抽样中的样本单位,可以是一个教学班、一所学校、一个区等。整群抽样先要确定划分群的标准。

A.等距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随机抽样


7.( )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这种方法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A.教育文献法

B.教育实验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8.依据教育实验( )分,可以分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课程内容与结构改革的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实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实验。

A.内容

B.目的

C.条件控制

D.具体组织形式


9.下列属于福禄培尔教育著作的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10.以为( )标准,即根据研究过程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为方法分类的标准,可以分为搜集材料的方法、分析材料的方法和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A.课题研究的延续性

B.研究过程的阶段

C.研究者

D.研究方法的性质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依据调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

A.现状调查

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发展调查


12.当被观察者知道他们在被观察的时候,其行为会有相应改变,或者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坏。解决办法有两个是

A.调整心态

B.由于被视察者的这种反应性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弱,只要持续地观察较长一段时间,待恢复正常后再正式观察

C.观察者选择一个不显眼、不让被观察者看到的地方进行观察

D.使用观察仪器


13.教育实验与教育试验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 )

A.从历史的角度看,先有试验,后有实验。教育试验是教育实验的基础,教育实验则是教育研究方法走向相对成熟的标志。

B.从目的上看,教育试验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探索活动,总是和教育教学革新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总结某些新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检验实际应用的效果。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

D.从方法上看,教育试验的显著特点是“尝试”,它一般无须进行特别的控制和精确的测量,大多数情况下,其结果是作定性分析和文字描述


14.教育实验法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相比较,有以下一些基本 特征( )

A.重点在于论证因果关系

B.研究者可主动控制某些条件

C.具有可重复性

D.适用范围狭窄


15.为了保证抽样水平,应遵循的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A.明确规定总体

B.抽样的随机性

C.抽样的代表性

D.合理的样本容量


16.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把研究方法分为

A.纵向研究法

B.质化研究

C.量化研究

D.横向研究法


17.定性研究偏向 ( )

A.结论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演绎法


18.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

A.文献法

B.行动研究

C.实验法

D.调查法


19.确定实验课题,形成研究假设过程中要注意( )

A.确定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课题

B.明确实验研究的理论框架

C.实验课题要具有可行性

D.要有明确的实验假设


20.一个好的观察内容应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A.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

B.能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

C.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D.可以被观察到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一个合格的教育科研人员应该能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使每种方法都被用来研究它最适合研究的问题。


22.通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 既能注意教育实践中感性认识的积累和总结,又能注意教育理论指导下教育实践材料的分析研究与理性升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23.采用自编的测验工具,不容易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24.观察法的最突出的缺点是对于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因素难以控制。


25.一项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如何,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实验处理是否明确。


26.经验总结绝不是泛泛地叙述自己的工作进程,而必须针对一个突出的问题,集中反映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获得的认识和体 会。


27.经验总结法所收集的事实材料,应当是教育实践直接的、最初的形态和反应,但不是理性思维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素材。


28.只有或测验的优点在于,由于没有前测验,可以避免前测与后测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而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


29.抽象问题是征求被试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需要回答人说明自己观点的问题。


30.它与一般的教育研究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1.经验推广范围宜从小到大,应该坚持自愿的原则,由其他教师自己决定是否接受和使用正在推广的经验。研究者应该关注经验的推广的情况,以便不断修改和完善经验。


32.在制订计划时,要交待清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阐明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以及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应性。要说明研究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如搜集资料的方法、测量及统计的方法等。方法精当和明确,能够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3.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 思维方法。


34.运用实验法的基本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和对象、查阅资料,制定计划、收集事实材料、分析概括事实材料、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


35.质的研究是一种静态研究 ,它将研究对象可以量化的部分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固定起来后进行数量上的计算。


36.问卷调查又称填表法。研究者为了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向被调查者分发印好的问题表格,要求实事求是地填写,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研究。


37.实验中如控制组有意识地与实验组进行比赛,会失去常态的控制水平,但不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38.根据教育实验的内容分,可以分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验,课程内容与结构改革的实验,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实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实验。


39.测量手段是验证实验结果的重要工具,但也可能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40.实验所选的样本具有典型性,能代表的总体范围越广,实验结果就越具有普遍意义。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单组前后测验设计还可以扩展为两个实验因子的单组前后测验设计。即对一组被试先进行一种方法的前后测验实验。然后再对同一组被试进行另一种方法的前后测验实验。用两次所得的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设计的方式可以表述成( )

A.S(X-O)

B.S(O1-X-O2)

C.S(O1-X1-O2)-(O3-X2-O4)

D.S1 (X-O) S2 (  O)


2.根据( ),观察法可分成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A.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

B.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

C.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

D.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


3.所罗门四组设计模 式 是( )

A.R S1(O1-X-O2);R S2(O3- -O4)

B.R S1(X-O1);R S2(  O2)

C.R S1(O1-X1-O2);R S2(O3-X2-O4); R S3(O5-X3-O6)

D.R S1(O1-X-O2);R S2(O3- -O4);R S3(  X-O5);R S4(    O6)


4.单组前后测验设计还可以扩展成两个实验因子的单组前后测验设计。即对一组被试先进行一种方法的前后测验实验。然后再对同一组被试进行另一种方法的前后测验实验。用两次所得的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设计的方式可以表示成( )

A.S(X-O)

B.S(O1-X-O2)

C.S(O1-X1-O2)-(O3-X2-O4)

D.S1 (X-O) S2 (  O)


5.( )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这种方法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A.教育文献法

B.教育实验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6.有些因素是恒定的 ,如性别等 ,不会发生变化,不可能成为( )。

A.变量

B.因变量

C.自变量

D.无关变量


7.根据( )标准,观察法总体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A.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

B.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

C.观察结果是关于观察对象的质的特征还是量的特征

D.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


8.以( )进行划分,研究可以分为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

A.研究者

B.研究过程的阶段

C.研究方法的性质

D.课题研究的延续性


9.为了研究中叙述的方便,O 在实验设计中表示( )

A.表示实验被试

B.表示被试是经过随机选择和分配的

C.表示一种实验处理,即实验的自变量

D.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即实验的因变量的测量


10.( )是被实验者分为两组,两组的人数和能力是相等的,也可以不是相等的。将两个实验的因素,轮流在两组实验 ,然后比较其结果。

A.单组实验

B.等组实验

C.轮组实验

D.随机实验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定性研究偏向 ( )

A.结论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演绎法


12.实地观察的技巧 ( )

A.以恰当的方式进入现场、与研究对象保持和谐的关系

B.确定主要观察对象、化熟悉为新奇

C.列出观察提纲

D.学习倾听


13.为保证抽样设计的科学性,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A.目标定向原则

B.可测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14.依据调查的手段,可以分为

A.问卷调查

B.访谈调查

C.确定主要文献——细读

D.测验调查


15.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

A.人种学

B.现象学

C.解释学

D.实证主义


16.进行资料收集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A.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即可

B.根据研究的需要有计划地收集资料

C.力争收集第一手资料

D.认真记录资料的来源和收集时间


17.下列属于非科学类学科的是

A.宗教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文学


18.质的研究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

A.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可能

B.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教育领域

C.质的研究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也使它特别适合教育领域

D.-


19.教育实验与 教育试验的具体区别表现在( )

A.从历史的角度看,先有试验,后有实验。教育试验是教育实验的基础,教育实验则是教育研究方法走向相对成熟的标志。

B.从目的上看,教育试验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探索活动,总是和教育教学革新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总结某些新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检验实际应用的效果。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

D.从方法上看,教育试验的显著特点是“尝试”,它一般无须进行特别的控制和精确的测量,大多数情况下,其结果是作定性分析和文字描述


20.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

A.节约时间和经费

B.样本大小不受限制

C.被试回答比较方便

D.灵活性大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而决定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更大范围的依据,就在于实验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效度。


22.填表格式的题。把一些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制成表格,用填表的方式回答问题。


23.完成一项系统科学实验研究,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包括理论上的指导、实验教师的队伍等。


24.一个完整的实验研究方案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即可:问题的提出、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实验的对象和方法、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操纵、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的组织与领导。


25.完整的实验研究方案包括下面几个部分:问题的提出、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实验的对象和方法、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操纵、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的组织与领导等。


26.抽样是随便进行抽取,即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7.1975年,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狗做实验,生动地演示了绝望心境形成的过程。


28.研究问题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和研究的价值。


29.前后测验环境的改变,主试人员的明显差异,对问题的说明或提问的方式等的方面的差异等因素不会影响实验的内在效度。


30.教育实验设计主要解决下面问题中的几个即可,用什么样的设计适合你的研究问题,有利于验证研究假设;怎样能较好地控制无关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如何使研究结果得到推广。


31.收集资料是依照研究任务的要求,运用研究计划中所确定的方法和手段,有步骤地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与事实。


3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广义上来说人类社会一切培养人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


33.量化研究是研究者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自我反省性的调查形式,目的是为了改进他们自身的教育实践工作,增强他们对这些实践工作的理解。


34.中小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属于学校层面的实验。


35.实验程序描述得详细、清楚程度等会直接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


36.实验中如控制组有意识地与实验组进行比赛,会失去常态的控制水平,但不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37.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被试流失率相差很大时,对实验的效果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38.变量是随着条件、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又称因子或因素。


39.教育文献中还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以声音和形象方式记录信息的非文字资料,通过视听手段传递信息,直接、精练、形象,研究者应注意利用。


40.因变量是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


吐血推荐

奥鹏,国开形考,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各类成人教育等学习。详情请咨询QQ : 103092222或微信: xyzlfx100

添加微信查看答案

东师《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资料答案】_学优资料分享网

添加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技巧,平 台作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友情提醒。。

合作洽谈

诚信为本,合作共赢

欢迎各大学习中心前来治谈;有意请联系我们

推荐作业

留言板
captcha
感谢留言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