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技能》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____
A.兴趣
B.注意
C.情境
D.知识
2.下面哪些属于综合性提问:
A.你能预测一下,地磁极突然颠倒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吗?
B.请大家一起背诵《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起因。
D.用千分尺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
3.____ 策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
A.形式型
B.内容型
C.方法型
D.任务型
4.____ 策略是以教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心的策略。
A.形式型
B.内容型
C.方法型
D.任务型
5.教学反思的最高 境 界 是:___
A.交流探讨
B.借鉴听课评价
C.反思札记
D.行动研究
6._____ 是教学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A.挂图
B.幻灯、投影演示
C.电影、电视、计算机演示
D.实验演示
7.讲授法是 _____
A.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B.教师通过言语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讲解,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方法
C.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D.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或者课外读物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8.讨论的最大优点是.
A.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
B.讨论学习的目的性强
C.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心
D.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9.教学语言技 能的使用技巧中悬念的作用____
A.用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来描述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B.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吸引力
C.使孩子乐观、健康地成长,在面对未来的挫折时,能够心胸开阔,富有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勇气
D.造成一种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的目的
10.介入型倾听的方法是_____
A.全神贯注法
B.追问深入法
C.微笑点头法
D.不露声色法
11.________主要是指对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等方面所做出的评价。
A.教学效果的评价
B.定量评价
C.定性评价
D.教学过程的评价
12.下列有关说课的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_____
A.说课的类型有很多,依据说课与上课的时间先后关系,有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根据说课活动的目的、要求的不同,又有评比型说课、主题型说课、示范型说课等类型
B.说课要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C.说课和上课基本相同
D.说课教师应对说课内容作出取舍,注意详略得当
13.______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解教学的效果以矫正教学所进行的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
14.课堂讲授的最高形式是 _____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15.___是指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充分地、精确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达到师生沟通和交流 的目的。
A.精简性原则
B.善意尊重原则
C.美感性原则
D.师生共意原则
16.在教师间的合作方法中,以沟通对话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合作 称 为____
A.互动式合作
B.研究式合作
C.直接合作
D.互助式合作
17.系统科学的“新三论”,又称自组织理论,它深入研究了系统如何产生、如何利用信息交流将不同的部分组织起来从而形成整体,系统如何演化等问题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 新三论”的是:
A.研究各种不同的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稳定有序结构转化的机理和条件的“协同学”。
B.回答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问题的“耗散结构”学说。
C.研究各种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贮存和使用规律的“信息论”。
D.为现实世界的形态发生突变现象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数学框架和工具的“突变论”。
18.评课的艺术性 原 则 是 指:
A.评课的语言要生动、优美
B.评课要讲究说话技巧,掌握谈话的方法与策略
C.评课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问题与建议
D.评课要有目的性
19.下列哪种手势语可以起到一种放松心情、缓和紧张情绪 的 作 用。____
A.掌心向上
B.掌心向下
C.手背在身后
D.手掌紧握,食指伸出
2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小学生的注意水平是有限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B.小学生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C.小学生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D.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下列属于教学评价的方法 有:___
A.自评与他评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科学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2.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____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和态度
23.小学生的 注 意 有哪些特点____
A.不稳定
B.容易分散
C.转移品质较差
D.常带有情绪色彩
24.下面哪些是教师与社 区间的合作方法:
A.资源运用方式
B.研究式合作
C.互助式合作
D.工作伙伴方式
25.下列哪些属于课后 交往方式:
A.课间交往
B.作业交往
C.书信交流
D.个别指导
26.下列哪些属于 诱导型管理:____
A.展现亲切热情的课堂语言
B.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C.创设富有情趣的环境
D.现代教学媒体刺激注意
27.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的 作 用 :______
A.组织功能
B.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C.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D.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8.反思教学策略应 注 意:______
A.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B.反思是否根据教学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
C.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D.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29.学习者分析主要包 括:
A.起点能力分析
B.学习需要分析
C.一般特点分析
D.认知风格分析
30.课堂倾听技能的注意事项___
A.避免不健全的倾听
B.避免虚假的倾听
C.避免错听
D.介入型倾听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32.教学技能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具体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组织教学的才干,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性格、气质特征、心理特征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等。
33.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应当以教师的教授、指导为中心。
34.教学评价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因此,应当侧重定量评价。
35.分析学习需要的目的是找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所期望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 。
36.模仿是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使其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系统的、模拟的培训方法。
37.教师应将注意力合理地分配给每一 个 学 生。
38.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逐步减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39.师生交往的最终目的旨在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和主体人格的健全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
40.听课有利于 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小学教学技能》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_____评课一般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
A.观摩性评课
B.提高性评课
C.研究性评课
D.检查性评课
2.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一种合作 是 ________
A.与同学合作
B.与家长合作
C.与教师合作
D.与专家合作
3.定性评价常用的方法是__
A.评语
B.自评
C.他评
D.诊断性评价
4._____是教师在 课后总结的课堂教学实录。
A.课后教案
B.反思札记
C.自评教学录像
D.听课评价
5.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由马斯洛提出的是:_____
A.需要层次论
B.认知失调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6.教学反思与_________ 的 关 系,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A.教学活动
B.教学进程
C.教学策略
D.教学安排
7.以下不属于板书的作用是 _______
A.扩充知识面
B.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C.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D.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8.课堂导入最重要的作用
A.复习相关知识,引向新的学习内容
B.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C.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D.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9.________ _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
A.以教为中心,学生处于接受的地位
B.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C.教学就是指教师讲授
D.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
10.____一般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
11.讨论的最大优点是
A.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
B.讨论学习的目的性强
C.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心
D.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ABCD陈述法 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其中的A是指_______
A.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
B.教学对象:学习者
C.发生行为的条件
D.做的程度
13.______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解教学的效果以矫正教学所进行的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评价
14.下列有关教学媒体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 是:____
A.按时代特点或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影视、广播、幻灯、投影等)和双向传播媒体(计算机)
B.依据媒体对受信者感官刺激的类型,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系统等
C.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D.教学媒体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料等,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学生对某一科目的学习兴趣与他们跟任课教师的交往 情 况
A.没有必然联系
B.彼此制约
C.呈负相关
D.呈正相关
16.从应用效果上看,教师上课时眼盯天花 板属于:_____
A.积极体态语言
B.无意义体态语言
C.消极体态语言
D.眼语
17.小学教学技能具有突显情境性、富有趣味性、注重情感参与性、( )等特点。
A.突显情境性
B.强调监督指导性
C.多样性与简约性
D.练习的不可替代性
18.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_____
A.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B.学习是被动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C.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
D.强化是学习的关键。
19.一般性的课 堂纪律问题,教师最好用________方法解决。
A.暗示
B.冷处理
C.行为替换
D.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20.___是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表达情感态度的一种无声教学语言。
A.积极体态语言
B.消极体态语言
C.无意义体态语言
D.教学体态语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构建了教学理论体系,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布鲁纳观点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B.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C.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D.学习即成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22.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 中 的 作 用:
A.组织功能
B.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C.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D.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3.以下关于新课程的说法正确的 是:______
A.新课程标准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B.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教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
C.新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D.新课程标准力求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应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4.课堂讲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_______
A.教师是课堂讲授的主要活动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
B.教师主要以言语传授知识,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C.教师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D.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25.教 学 评 价的原则有:___
A.客观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6.手势语是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及双手发出的能承载交际信息的各种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手势语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___
A.手指语言
B.手臂语言
C.手掌语言
D.手背语言
27.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____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和态度
28.下列有关记叙式教案的描 述 正确的是
A.记叙式教案是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的教案。
B.记叙式教案的教学信息容量较大,表述细致,编制简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案形式
C.记叙式教案的具体编写方式有两种:一是讲稿式的详案,二是纲要式的简案
D.具有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使用方便的特点,它把上课时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内容、形式、板书、时间、教学设计等,加以合理组合,相互对应地写进教案
29.教学节奏的调控原 则包括:
A.快与慢有变换
B.动与静有交替
C.张与弛有错落
D.详略有取舍和起与伏有波澜
30.教学体态语的功能:
A.交流、诱发情感
B.调节管理课堂
C.吸引学生注意力
D.直观的示范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1.教师只是用口头 语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2.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却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
33.说课与备课大同小异 ,没有明显的区别。
34.说课与备课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区别。
35.教学技能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具体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组织教学的才干,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性格、气质特征、心理特征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等。
36.提高性评课是学校领导或上级教育部门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作出一系列综 合 评 价。
37.说课评价应该采 取当场说、事后评的方法。
38.ABCD 表述 法过分强调行为结果,忽视了内在的心理过程。
39.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在不断地提高。感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已经趋于成熟。
40.从应用效果上可以将教师体态语言大致划分为积极体态语言、消极体态语言和无意义体态语言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