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不确定信息的基础上判断某种结论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属于哪种推理类型?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概率推理
D.自然推理
2.哪一理论“把模式识别的过程看作是外部模式与头脑中已储存的表征形式进行比较的过程”?
A.模版匹配说
B.特征分析说
C.原型匹配说
D.部件识别理论
3.“由若干刺激元素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指的是什么?
A.表征
B.符号
C.模式
D.心理结构
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计算机模拟的内容分类?
A.感知模拟
B.记忆模拟
C.人脑功能模拟
D.表象模拟
5.多重资源理论主要强调什么?
A.中枢控制
B.中枢调节
C.不同加工机制的独立性
D.不同加工机制的相互协调性
6.“认为人的知觉存在两种系统,一是特征系统,二是客体系统”属于哪种结构优势效应的解释理论?
A.两种知觉系统说
B.自动加工论
C.推论说
D.编码说
7.哪一理论提出“概念间共同特征的不同,会导致对句子真伪判断的反应时不同”?
A.层次网络模型
B.激活扩展模型
C.集理论模型
D.特征比较模型
8.反应选择模型属于哪种选择模型?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全程性
9.每种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什么?
A.词位
B.音素
C.词素
D.语法
10.过滤器衰减模型主要侧重哪种注意?
A.集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1.“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属于哪种推理类型?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概率推理
D.自然推理
12.“提供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的信息”属于哪种表征形式?
A.表层表征
B.深层表征
C.本义表征
D.命题表征
1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结构优势效应的现象表现?
A.字词优势
B.客体优势
C.符号优势
D.字母优势
14.在深层表征中,哪一过程负责协调其他三个过程?
A.图示
B.发现
C.放置
D.表象
15.多重资源理论认为,同时进行的两项作业A和B的资源可有几种情况?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6.短时记忆的基本单位,组块,可以分为哪几种?
A.意义组块
B.音像组块
C.知觉组块
D.时空组块
17.信号的显著性指哪些突显信号存在的要素?
A.信号强度
B.持续时间
C.占空比
D.信噪比
18.有关知觉加工方式的理论有哪些?
A.知觉的刺激物说
B.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C.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
D.整体与局部加工
19.警戒衰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感觉通道的特点
B.信号的显著性
C.事件率
D.信号规律性
20.根据感官,可以将模式划分为哪几种?
A.视觉模式
B.味觉模式
C.触觉模式
D.自然模式
21.下列选项,哪项属于认知能量分配理论提出的加工方式?
A.资源限制加工
B.材料限制加工
C.控制性加工
D.自动加工
22.情境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生在哪些相互作用情境中?
A.人与环境
B.人与社会
C.人与人
D.人与思维
23.结构优势效应实验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刺激呈现时间
B.注视点
C.掩蔽作用
D.刺激呈现方式
24.个体在进行哪些认知活动时可以借助表象完成?
A.学习
B.记忆
C.推理
D.知觉
25.早期选择模型可以分为哪些模型?
A.过滤器模型
B.干扰模型
C.衰减模型
D.序列反应模型
26.推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概率推理
D.自然推理
27.在信号检测中往往需要记录哪些实验结果?
A.击中
B.虚报
C.漏报
D.正确拒绝
28.双重编码说认为人类在记忆历程中有哪两种代码系统?
A.表象系统
B.知觉系统
C.言语系统
D.情绪系统
29.模式识别按模式本身可以分为哪几种?
A.物体识别
B.图象识别
C.表情识别
D.语言识别
30.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A.记忆
B.概念类型
C.形成概念的方式
D.学习者因素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心理语言学家都认为语篇是形式单位。
32.关于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表象系统具有听觉-运动性质。
33.为了使网状结构处于最佳的机能状态,必须使知觉环境出现不断的变化,弥散性的神经冲动才能长期维持。
34.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说是自我停止的。
35.多重资源理论认为相似或同一感觉道内的双作业间的干扰不会大于不同感觉道内的双作业干扰。
36.模式识别一般以研究对新奇事物的认识为主。
37.形象记忆、形象思维主要依赖于人的左脑中枢来实行。
38.警戒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
39.威尔尼克区病变所引起的失语症通常被称为动作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40.唤醒水平降低引起的是个体在警戒任务中注意敏感性变低。
41.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简称PDP模型,也可称为新联结主义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的符号主义模型相对。
42.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的标志都不是绝对的。
44.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45.“遗忘曲线实验”与“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都是对长时记忆的研究。
46.模式识别研究主要是针对物体或形状的视觉刺激模式进行知觉的过程。
47.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48.通过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可以推断加工阶段的性质、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因为加工阶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完成作业时的效果不同。
49.口述记录法理论假设出声思考不影响思维的正常进行,可以知道其内部操作过程。
50.中枢容量理论既涉及了认知能量的分配原则及其对任务的作用,也谈到了影响分配能量的因素,是论述比较全面的一种理论。
《认知心理学》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运用长时记忆中已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大的有意义的单元”属于哪种组块方式?
A.意义组块
B.音像组块
C.知觉组块
D.时空组块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单一资源理论指出控制分配方式的因素?
A.持久性倾向
B.持久性意向
C.对容量要求的评价
D.唤起的作用
3.Neisser视觉搜索实验证实了哪一模式识别理论?
A.模版匹配说
B.部件识别理论
C.原型匹配说
D.特征分析说
4.哪种语义记忆提取的模型是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提出的,并被称作“可教的言语理解者”?
A.层次网络模型
B.激活扩展模型
C.集理论模型
D.特征比较模型
5.“将解释与记忆中各模式的解释进行匹配”属于Reed的模式识别理论哪一阶段?
A.刺激审查阶段
B.比较阶段
C.原型匹配阶段
D.形成新原型阶段
6.短时记忆实验要求记忆的内容必须是几分钟内学习过的材料?
A.半分钟
B.一分钟
C.两分钟
D.三分钟
7.“当实验强制要求时,心理旋转可随意按一定方向和角度进行。”属于心理旋转的哪一特性?
A.渐进性
B.空间性
C.策略性
D.可控性
8.“心理旋转连续扫过中间所有可能角度”属于心理旋转的哪一特性?
A.渐进性
B.连续性
C.个体差异性
D.可控性
9.Donders的ABC反应时属于哪种反应时方法?
A.因素相乘法
B.因素相减法
C.因素相加法
D.开窗法
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口述记录法的记录假设?
A.信息加工时间长
B.内部操作复杂
C.各加工阶段难推理
D.声思考影响思维进行
11.高事件率导致警戒水平的快速下降可以出现在分钟内?
A.1至3分钟
B.3至5分钟
C.5至8分钟
D.8至10分钟
12.注意选择的多部位说认为语义等高级加工,在哪一反应阶段实现选择?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全程
13.外部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属于什么?
A.模板
B.特征
C.原型
D.模式
14.关于语言心理学结构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
A.艾宾浩斯
B.马斯洛
C.罗洛梅
D.乔姆斯基
15.双关图实验可以证明哪种知觉加工方式?
A.自上而下加工
B.自下而上加工
C.整体加工
D.局部加工
二、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6.复述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A.保持性复述
B.整合性复述
C.分析性复述
D.结论性复述
17.短时记忆的基本单位,组块,可以分为哪几种?
A.意义组块
B.音像组块
C.知觉组块
D.时空组块
18.知觉表征系统可分为哪些亚系统?
A.结构描述系统
B.视觉词形表征系统
C.听觉词形表征系统
D.概念语义系统
19.长时记忆有哪些遗忘机制?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重构说
D.抑制说
20.模式识别按模式本身可以分为哪几种?
A.物体识别
B.图象识别
C.表情识别
D.语言识别
21.语言理解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水平?
A.字词水平
B.语句水平
C.段落水平
D.动机水平
22.心理学上通常将警戒作业分为哪几种范式?
A.自动处理范式
B.自由反应范式
C.限制加工范式
D.检查范式
23.有关言语理解过程的理论有哪些?
A.系统模型
B.相互作用模型
C.独立模型
D.双系统模型
24.表征作为一种符号或信号,都可以用来代表什么?
A.特定事件
B.物体
C.特征
D.信息
25.“鬼域”理论分为哪几层?
A.映像鬼
B.特征鬼
C.认知鬼
D.决策鬼
26.视觉加工的特征觉察分为哪些阶段?
A.特征登记阶段
B.特征编码阶段
C.特征整合阶段
D.特征提取阶段
27.警戒衰退的机制有哪些?
A.唤醒理论
B.疲劳和维持需求理论
C.期待理论
D.自动侦查理论
28.信号的显著性指哪些突显信号存在的要素?
A.信号强度
B.持续时间
C.占空比
D.信噪比
29.模式识别按结果可以分为哪几种?
A.觉察
B.判断
C.分析
D.确定
30.有关知觉加工方式的理论有哪些?
A.知觉的刺激物说
B.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C.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加工
D.整体与局部加工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模式是内在的,表征是外在的。
32.知觉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的选择发生在对事物进行知觉分析之前。
33.唤醒水平降低引起的是个体在警戒任务中注意敏感性变低。
34.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认知加工活动对随后的认知加工活动起有利或阻碍的作用。
35.记忆是一种纷繁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认知系统,它是语言使用、推理进行乃至知觉辨认等的前提和基础。
36.计算机不能模拟结构优势效应。
37.问题解决策略中,最主要的就是算法和启发法。
38.“知觉”这一现象几乎只涉及“认知加工”问题。
39.听见的滞留现象,被称为“回声贮存”。
40.模板匹配不大符合人类识别物件的真实情况,但对于人工智能研究来说特别适用于机器对物体的辨别。
41.学习材料总的主题是影响学习者对材料理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2.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刺激的特点,还依赖于高级的分析水平的状态。
43.除母语外还能熟练的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进行交流,这种现象则称作双语现象。
44.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5.空间线索技术是研究刺激-反应相容性的一种方法。
46.概念可以分成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47.研究“认知”或是强调“认知”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认知心理学”。
48.持续性注意的质量与事件率成正比。
49.内隐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分。
50.注意资源”促成了“注意的选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