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软件详细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模块设计
B.结构化设计
C.PDL语言
D.结构化程序设计
2.( ) 是显示在结构化分析中产生的系统的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的图形模型.
A.DB
B.DD
C.ERD
D.DFD
3.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是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阶段,而经验说明在各阶段中,可能产生错误最大的隐患是来自( )。
A.需求分析
B.系统分析
C.代码设计
D.程序测试
4.( )是一种工作流图,用来描述用户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顺序。
A.用例图
B.活动图
C.顺序图
D.协作图
5.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新系统的( )。
A.物理设计
B.逻辑设计
C.模块设计
D.程序设计
6.( )是一种设计准则,指分析员将一个类划分成几个高聚合的类。
A.聚合
B.任务分解
C.耦合
D.组合
7.在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包括:环境配置、编程、调试和新旧系统转换),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是( ),从而可能导致系统的失败。
A.环境配置
B.编程
C.调试
D.新旧系统转换
8.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4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 )。
A.用户
B.需求审评
C.总结
D.都不正确
9.结构化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用于( ).
A.测试用例设计
B.软件概要设计
C.程序设计
D.软件详细设计
10.结构化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适合于( )。
A.业务流程不太确定的较小系统
B.规模适中,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系统
C.业务流程不太确定的较大系统
D.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办公信息系统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在UML中,动态行为描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行为,下面属于动态行为视图的是( )
A.状态机视图
B.实现视图
C.交互视图
D.活动视图
12.关于UML,以下叙述中 ( ) 是正确的。
A.UML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B.UML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
C.UML简单且可扩展
D.UML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13.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必须用对象中的操作来实现,常见的操作有( )
A.查询
B.动作
C.活动
D.访问
14.传统分析模型组成包括( )。
A.ERD
B.DFD
C.处理定义
D.数据定义
15.下列各种图可用于动态建模的有( )。
A.状态图
B.类图
C.序列图
D.活动图
16.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
A.将分析阶段获得的需求说明转换为计算机中可实现的系统
B.完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设计
C.完成模块的编码和测试
D.对模块内部的过程进行设计
17.终端用户活动包括( )。
A.生成报表
B.查询数据库
C.备份数据存档
D.恢复存档数据
18.常用的安装途径包括( )。
A.交叉安装
B.阶段安装
C.并行安装
D.直接安装
19.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模型是( )。
A.结构图
B.用例描述
C.用例图
D.活动图
20.下列外部事件中和客户有关的是( )。
A.发送订单
B.修改订单
C.取消订单
D.按订单发货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用例图用于描述进出自动系统的信息流,系统顺序图记录输入和输出并且标识了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交互。
22.为了识别关键的外部事件,分析员首先要确定所有可能需要从系统获取信息的外部实体。
23.自动化系统边界将数据流图的处理划分成手工处理部分和系统处理部分。
24.自项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程序开发方法不可以用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和编程。
25.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是指先实现结构图中的下层模块的开发顺序。
26.事件表是用来记录有关信息系统需求关键信息的比较方便的方法。
27.模块的耦合是指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28.IPO开发顺序的主要优点是简化了测试。
29.数据流图包括两种基本符号。
30.数据流图可以很好地在工作流中捕获各种数据,也能表示控制流。
地大《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软件开发部分的任务是将系统对软件的需求转换成可操作的系统要素,即( )。
A.软件
B.硬件
C.文本
D.说明
2.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进行阶段是(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
3.软件需求分析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步骤,它的实施应该是在( )。
A.编码阶段处
B.软件开发全过程
C.软件定义阶段
D.软件设计阶段
4.在需求分析中,分析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要让软件做什么
B.要给该软件提供哪些信息
C.要求软件工作效率如何
D.要让软件具有什么样的结构
5.生命周期包括( )。
A.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测试、维护
B.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测试
C.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
D.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测试、维护
6.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是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阶段,而经验说明在各阶段中,可能产生错误最大的隐患是来自( )。
A.需求分析
B.系统分析
C.代码设计
D.程序测试
7.面向对象的技术以( )为核心展开的.
A.对象
B.数据
C.程序段
D.语法
8.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抽象,对象是类的( ).
A.例证
B.用例
C.实例
D.例外
9.用来定义一个用例的输入和输出的模型是( )。
A.用例图
B.活动图
C.系统顺序图
D.数据流图
10.测试用例是专门为了发现软件错误而设计的一组或多组数据,它由( )组成。
A.测试输人数据
B.预期的测试输出数据
C.测试输人和预期的输出数据
D.按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数据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DFD包含( )。
A.处理
B.模块
C.数据流
D.外部实体
12.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
A.用户界面设计
B.培训用户与制作文档
C.检验与测试
D.安装系统
13.常用的安装途径包括( )。
A.交叉安装
B.阶段安装
C.并行安装
D.直接安装
14.终端用户活动包括( )。
A.生成报表
B.查询数据库
C.备份数据存档
D.恢复存档数据
15.属于输出设计的任务是( )。
A.提供必要的控制来保护输出中提供的信息
B.设计和规范报表布局
C.确定将要用做输入的设备和机制
D.确定每个输出类型
16.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模型是( )。
A.结构图
B.用例描述
C.用例图
D.活动图
17.传统分析模型组成包括( )。
A.ERD
B.DFD
C.处理定义
D.数据定义
18.事件的类型( )。
A.外部事件
B.临时(时序)事件
C.状态事件
D.突发事件
19.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必须用对象中的操作来实现,常见的操作有( )
A.查询
B.动作
C.活动
D.访问
20.决策过程模型的四个阶段是( )。
A.情报
B.设计
C.选择
D.实施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分析阶段主要目标是了解新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处理要求并制作书面文件。
22.中间等级的用例描述扩展了简单描述,它包括了用例的内部活动流。
23.封装是一种设计准则,说明标准对象可以在系统中反复使用。
24.程序流程图中,棱形方块功能是处理。
25.用例图用来定义一个用例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在用户和系统之间交互的顺
26.设计类图是面向对象分析时开发的域模型类图的扩展。
27.建模在系统开发中之所以重要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它描述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28.计划阶段是确定新系统的作用域并做出项目计划。
29.应用程序的设计与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的设计没有关联。
30.可通过提高耦合来提高模块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