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 )(2 分)
A.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E.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2、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2 分)
A.深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
B.肺淤血、肺水肿
C.平卧时静脉回流加速
D.平卧时胸腔容积减少
E.肺动脉高压
3、休克II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2 分)
A.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B.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2 分)
A.杏仁体
B.下丘脑
C.蓝斑
D.延髓
E.室旁核
5、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 )(2 分)
A.交感神经兴奋
B.血压下降
C.微循环淤血
D.微循环缺血
E.组织缺氧
6、患者,男性,33岁。地震时被压在倒塌的房屋里,四肢和腹部有开放性伤口,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不清,心率131次/分,血压80/36mmHg。与患者血压下降无关的因素是( )(2 分)
A.腺苷在局部堆积
B.碱中毒
C.NO的作用
D.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E.缓激肽生成增多
7、临床上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2 分)
A.阿霉素中毒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锑中毒
E.急性心肌梗死
8、应激时机体最突出的反应是( )(2 分)
A.急性期反应
B.免疫反应
C.热休克反应
D.神经-内分泌反应
E.炎症反应
9、应激时消化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2 分)
A.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B.胃肠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胃粘液蛋白分泌增加
D.胃酸分泌减少
E.胃穿孔
10、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因子是( )(2 分)
A.血栓素A2
B.儿茶酚胺
C.心肌抑制因子
D.管紧张素
E.内皮素
11、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 )(2 分)
A.交感神经兴奋
B.心肌肥大
C.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D.心率加快
E.血液重新分布
12、心脏离心性肥大的本质是( )(2 分)
A.以上都不是
B.心肌纤维变粗
C.肌节串联性增生
D.肌节并联性增生
E.心肌细胞增生
13、下列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原因的是( )(2 分)
A.挤压伤
B.失血
C.烧伤
D.脱水
E.感染
14、休克主要的发病环节是( )(2 分)
A.血容量减少
B.心排出量减少
C.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减少
D.外周血管收缩
E.外周血管扩张
15、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2 分)
A.海马
B.蓝斑
C.黑质
D.杏仁体
E.室旁核
16、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 )(2 分)
A.催乳素
B.抗利尿激素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E.内啡肽
17、患者,男性,15岁。在上体育课时感心慌、气促、无力,检查后发现有轻度主动脉瓣狭窄。造成其心功能受损的主要机制是( )(2 分)
A.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B.左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C.左心室前负荷增加
D.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E.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18、在冠脉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心理应激常诱发( )(2 分)
A.肝性脑病
B.自身免疫性疾病
C.停经
D.变态反应
E.致死性心律失常
19、患者,男性,45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115/98mmHg,脉率100次/分,应属于( )(2 分)
A.未发生休克
B.休克抑制期
C.休克失代偿期
D.虚脱
E.休克代偿期
20、维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2 分)
A.心肌能量储存障碍
B.心肌收缩蛋白大量破坏
C.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E.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21、急性肾衰少尿期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高钾血症( )(2 分)
正确
错误
22、呼吸性酸碱失衡时,呼吸系统的代偿作用往往是失效的( )(2 分)
正确
错误
23、慢性肾衰患者早期可发生低钾血症( )(2 分)
正确
错误
24、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量变化的指标是BB( )(2 分)
正确
错误
25、呕吐和腹泻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 分)
正确
错误
26、呼吸衰竭时易发生肺性脑病的酸碱失衡是呼吸性酸中毒( )(2 分)
正确
错误
27、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是固定酸( )(2 分)
正确
错误
28、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心环节是GFR降低( )(2 分)
正确
错误
29、急性肾衰患者进入多尿期意味病情好转,可以康复出院( )(2 分)
正确
错误
30、慢性肾衰可引发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2 分)
正确
错误
31、肾性贫血的产生机制是( )(2 分)
A.血中毒性物质的作用
B.出血
C.促红素减少
D.铁的利用障碍
E.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
32、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2 分)
A.传导性升高
B.收缩性升高
C.自律性升高
D.兴奋性升高
E.超极化阻滞
33、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可见于( )(2 分)
A.急性心肌梗死
B.高血压病
C.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D.室间隔缺损
E.严重贫血
34、急性肾衰少尿期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是( )(2 分)
A.酸中毒
B.肾排出钾减少
C.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远曲小管钾-钠交换减少
35、休克早期“自我输液”的作用是指( )(2 分)
A.组织液回流进入毛细血管
B.微静脉痉挛解除,淤滞在微循环的血液回流入心
C.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D.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更甚
E.肝脾储血库收缩
36、急性肾衰发生少尿的机制是( )(2 分)
A.肾血流减少
B.原尿回漏
C.肾小管阻塞
D.肾小球玻璃样变
E.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37、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疾患有( )(2 分)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肾结核
D.糖尿病肾病
E.全身性红斑性狼疮
38、以下情况可发生高渗性脱水的是( )(2 分)
A.大汗
B.速尿利尿过多
C.高热
D.呼吸加深加快
E.沙漠迷路断水
39、机体的排水途径有( )(2 分)
A.不感蒸发
B.经呼吸排出
C.发汗
D.经肾排出
E.随粪便排出
40、休克早期组织缺血和缺氧是由于微循环中( )(2 分)
A.直接通路血管痉挛
B.-静脉吻合支开放
C.真毛细血管关闭
D.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
E.微静脉收缩,微循环淤滞
41、尿毒症毒素有( )(2 分)
A.PTH
B.中分子毒物
C.多胺
D.胍素
E.尿素
42、代谢性酸中毒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机制包括( )(2 分)
A.脑血管收缩
B.脑内GABA生成增多
C.脑内ATP生成减少
D.脑内谷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
E.脑脊液压力增高
43、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2 分)
A.传导性降低
B.兴奋性升高后降低
C.自律性降低
D.舒张性升高
E.收缩性升高
44、固定酸主要包括( )(2 分)
A.酮体
B.碳酸
C.硫酸
D.乳酸
E.磷酸
45、大汗后就能发生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有( )(2 分)
A.低渗性脱水
B.高镁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低钾血症
E.高渗性脱水
46、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可有( )(2 分)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尿毒症性脑病
C.周围神经病变
D.纤维素性心包炎
E.心律不齐
47、心室舒缩的不协调性表现为( )(2 分)
A.心室各部分收缩不同步
B.房-室之间活动不协调
C.部分心肌收缩减弱
D.部分心肌不收缩
E.部分心肌收缩期膨出
48、端坐呼吸的发生机制是( )(2 分)
A.胸腔容积扩大
B.心输出量增加
C.水肿液吸收入血下降
D.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E.肺活量增加
49、压力负荷过重引起的心力衰竭可见于( )(2 分)
A.肺动脉高压
B.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C.高血压病
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50、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2 分)
A.水杨酸中毒
B.酮症酸中毒
C.大量服用盐酸精氨酸
D.肾小管性酸中毒
E.乳酸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