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线作业 -0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行政争议,可以向()提起行政诉讼
A.上一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检察院
C.本级人大
D.本级人民法院
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是“八荣八耻”中所指的()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C.以崇尚科学为荣,以封建迷信为耻
D.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3.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4.道德属于()
A.生产关系
B.政治立场
C.社会思潮
D.上层建筑
5.关于邻里团结美德不正确的是()
A.以理相待 相互帮助
B.相互尊重
C.不许到法院诉讼邻居
D.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6.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
A.道德传统
B.民族精神
C.精神风貌
D.文化传统
7.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指()
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8.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涵盖的关系是()
A.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B.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D.集体,社会,国家
9.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称之为()
A.国防
B.国防观念
C.国防忧患意识
D.国防责任意识
10.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归根到底是以()为最高目标
A.奉献社会
B.工人阶级主权
C.为无产阶级追求最大利益
D.奉献与享受并重
11.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应坚持()
A.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D.利益与行动相统一
12.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不正确的是()
A.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B.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C.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实质
D.阻断人与自然的交流
13.《节约能源法》属于哪种国家安全法律()
A.国防安全法律
B.经济安全法律
C.网络信息安全法律
D.社会公共安全法律
14.信念是()
A.思想、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B.思想、精神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C.观念、认识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15.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A.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B.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16.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环境主要是指()
A.自然环境,文化环境
B.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C.人文环境,生态环境
D.文化环境,生态环境
18.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B.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自由
C.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D.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义务
19.艰苦奋斗的价值在于()
A.奋斗
B.奉献
C.立志
D.实践
20.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是()
A.掌握法律方法
B.参与法律实践
C.背法条
D.学习法律知识
21.关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B.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C.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D.自然有人主宰,可以被人随意损害
22.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与追求,是指()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23.下列有关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生观是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C.人生观的形成受认识 . 情感 . 意志三种心理要素的影响
D.谈论人生关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知道如何对待生活
24.不是造成我国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的是()
A.人口基数大
B.外国人才冲击
C.就业机制不健全
D.就业观念落后
25.没有规定职工权利义务的法律是()
A.《教师法》
B.《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C.《安全生产法》
D.《海商法》
二、多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26.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应该做到()
A.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
B.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C.善于思考、勇于开拓
D.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敢于怀疑
27.怎样看待择业和就业()
A.择业是创业的基础
B.创业是择业的内在要求
C.两者相互联系
D.二者毫不相干
28.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有()
A.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B.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C.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D.“和平演变”的挑战
E.就业压力的挑战
29.下列婚姻无效的是()
A.重婚的
B.有禁止结婚亲属关系的
C.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D.未到法定婚龄的
30.什么是拜金主义()
A.人生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B.不惜损人利己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C.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
D.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人生观
31.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要求()
A.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B.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C.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D.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
3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应该做到()
A.既要认真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知识
B.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个方面知识
C.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
D.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
3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说明()
A.没有集体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人利益
B.集体主义坚决排斥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
C.广大人民只有靠集体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正当利益
D.只有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才能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充分实现
34.国家近年来为增加就业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经济
B.调整经济结构
C.协调发展城乡经济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
35.养成勤奋的优良学风,就要()
A.发奋努力
B.不畏艰难
C.鍥而不舍
D.永不懈怠
36.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废止
D.法律执行
37.民法与人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1986年,我国颁布《民法通则》,但至今,我国仍无一部完整的民法典。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A.平等、公平、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8.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A.是对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和限制
B.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C.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和践行道德原则规范
D.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巩固和维持道德原则规范
39.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法》基本原则的是()
A.公开
B.平等
C.竞争
D.择优
40.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是()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41.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的内容包括()
A.理想远大,热爱生活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事业开阔,胸怀宽广
42.道德是()
A.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B.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C.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
D.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
43.理想转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这说明了理想的实现具有()
A.长期性
B.艰巨性
C.曲折性
D.复杂性
44.下列特征属于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的是()
A.制定性
B.规范性
C.有限性
D.强制性
45.一个人的品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这说明()
A.道德品质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
B.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C.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D.个人的道德品质是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
46.在择业问题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什么()
A.自主择业
B.主动创业
C.等待失业救济
D.继续依靠父母
47.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容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A.集体主义会束缚个人,限制“个性”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是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
C.集体主义为个人的个性发展、价值实现提供了广阔天地
D.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
48.下列对与法律与道德对社会生活秩序规范的作用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A.两者发挥作用的方式基本相同
B.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C.法律的属性决定其作用有局限性
D.道德作用比法律作用的范更广泛
49.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要()
A.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B.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坚定爱国主义的信念
50.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有()
A.申诉
B.控告
C.仲裁
D.诉讼